首   页 推荐材料 产教平台 专业群建设 人才培养 社会服务 推广应用 成果团队 社会评价 国际交流 理论研究
     产教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产教平台>产教结合理事会
第三届产教结合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理事长讲话
       目前,高职院校积极改革和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实践证明,合作培养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就奠定了高职院校实现其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要切实做好校企共育优秀高端技能人才,开创校企合作的新篇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校企合作,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其实质就是校企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应用性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直接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问题。
二、正确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要明确培养目标,改变传统办学理念,正确定位;学校要有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三、联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如何培养真正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应根据企业的要求,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双方在共同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建立与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素质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企业所需的知识、工艺与方法,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融合,实施“双证制”。要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大纲,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中,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学方式上要求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实训为一体,强调岗位工作经历和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考核方式。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师资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将院校具有较强教学经验的教师送到生产一线进行培训,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管理,掌握生产中的工艺过程和工作要领,总结影响生产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安全生产注意事项,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二是聘请有理论、懂实践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师等参与教学担任兼职教师,改善队伍结构,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之间的“零对接”。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企业的实践活动并能将行业、职业要求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还能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架起桥梁。所以,要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顶岗,合作开发项目,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使教师能及时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增强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五、加大产学研力度,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先导,主动融入经济建设、贴近行业、企业实际、服务社会发展,提升综合能力。同时,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技术服务,派遣教师到企业担任技术指导、到公司挂职锻炼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真正做到校企共赢。
       在坚持走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改变职业教育的传统理念,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处理好校企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高职教育“产教结合”模式的顺利推行,培育出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校企合作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版权所有: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津ICP备12007492号-1教ICP备01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