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学校学生处主办、心理协会承办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民族心理文化分享会”在心理中心团辅室举行。汉、满、蒙、回等众多民族同学共聚一堂,分别展示与分享了自己民族的心理文化与民俗风情。
第一位为我们讲述特有民族心理文化的杜欣荞同学来自回族,他为我们介绍了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及热爱和平的世界观、特色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并一一回答了老师及同学们的提问。

王浩鹏是家在东北的一名满族同学,通过他的分享我们了解到满族人民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文化。满族人的爱情观相当纯洁,称婚姻为纳雁,因为大雁是忠贞之鸟。双雁结合后,终日为伴。若一只雁先另一只而亡,无论公母则未亡者会孤独终老。这种婚姻观念一直保持到现在依然影响着满族人的婚姻观。满族不兴早婚,无论男女则均家庭为重,以祖训为诫,满族家庭的离婚率是56个民族中最低的。如今满族人民的生活已经与汉族相差无几。

来自蒙古族的同学有着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名字——格日乐图,这个名字在蒙语里是阳光的意思。格日乐图同学正如他的名字一般,面带微笑,声音洪亮,活力四射。跟随着格日乐图的分享,我们仿佛置身广阔而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品尝到了鲜美的牛羊肉和特色奶茶,能歌善舞的蒙古族姑娘在蒙古包内欢迎我们的到来,并为每个人献上洁白的哈达!活动的最后,格日乐图同学为我们深情演唱了一首极具蒙古特色的歌曲《鸿雁》。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歌,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心理层面的民族特色,每个民族之间都有诸多的区别,而我国的多民族文化也正因此缤纷多彩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也应当充分去了解并探索其中丰富的文化底蕴。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非常有意义,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对于我国不同民族的心理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