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走进第四个年头。竞赛、展示、研讨、演出、招聘 内容越来越丰富;五千多名参赛选手、来津参赛及观摩人员一万三千余人 规模越来越大;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英国 Delcam(中国)有限公司 赞助企业越来越多。然而,我们也看到,职业教育生源困难、社会认可度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在技能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刻,我们更该冷静地思考——
6 月的津城繁花似锦,处处洋溢着夏日的激情。在这个时候,我们也迎来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件盛事——2011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永久东道主,天津已成功举办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今,它已不仅仅是一项赛事,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的平台、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的平台和职校学生事业发展的平台。
然而,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也必须看到,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认可度依然不高。作为纽带,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何让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对接、交会,使教育触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使职业教育从“二流教育”走向“主流教育”?
职业教育如何赢得社会认可
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吸引了万余人前来参观,其中有企业负责人,有学校师生,也有普通市民。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体验区,一位前来体验的市民不禁感叹:“真没想到,这些学生能做得这么好。我的孩子在读中学。我以前一直认为孩子考不上本科就没有出路,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的。”
不少参观市民对记者说:“以前,觉得上职业院校是没办法的选择,只要让孩子有学上,有老师管着,不闯祸就行了。没想到,职业教育还真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采访中,与上面两位受访者有相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一直以来,职业院校都被人们认为是“收底校”。然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别是天津多年来探索出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更是被广泛认可。
记者从市教委相关处室了解到,这几年中高职招生录取工作非常顺利,甚至可以用火爆来形容。绝大多数院校都一次录满,很少出现征询志愿阶段补录的,有的学校甚至录取分数超过二本线,与几年前职业院校少人问津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高中毕业生一改以往追逐本科,对蓝领、灰领人才不屑一顾的传统观念,坚定地认为“上职业院校,学一门技艺”的前景十分光明,一些学子甚至放弃二本、三本而“下嫁”,一下子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市场价值。
考生和家长作出如此选择,看中的是什么?徐先生的孩子就读机电工艺学院一年级。他告诉记者,机电工艺学院在这几年的技能大赛上出了好几位“状元”;听说该院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孩子在这样的学校读三年,将来做个优秀的技能人才,是非常不错的出路。
带队参加过三届技能大赛的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贾长明说,职业院校所做的工作、所讲的知识并不比普通高校差,所讲的技能要超过大学,一样可以培养出社会的人才。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职业学校学到了什么。组织这样的比赛,就是要让大家看到学生的成绩,让大家知道职业院校同样能培养白领,同时社会需要更多的蓝领。所以大家要正确看待对普校和职校的选择。
“酒香也怕巷子深”。职业教育在按照社会需要不断探索自身发展模式的同时,也要向社会展示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无疑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让人们有机会与职业院校近距离接触,对职业教育有一个相对深入的了解。技能大赛也启示着各职业院校,要想赢得社会认可,关起门来办学是行不通的。
职业院校如何提高自身内涵建设
近年来,职业院校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并正向着深化内涵的方向发展。技能大赛的举办,为职业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 37 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的 5000 多名选手参赛,大赛相关人员及观摩人员超过万人。这里既有职业教育发达的上海、广东等地,也有基础相对薄弱的新疆、甘肃等地。
天津市教委高职高专处处长叶庆说,参加技能大赛,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比如在历届大赛中成绩不错的上海队,他们在理念、管理、教学、实践等各环节都走在了其他省市院校的前列。通过比赛及期间的交流,兄弟院校确实能从他们身上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
每年大赛期间,还会组织如研讨会、展洽会、座谈会等活动,来自国内外的职业教育专家会聚一堂,吸引很多院校校长纷纷前来倾听取经。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书森告诉记者,虽然该院没有大赛参赛选手,但他依然很愿意参加这样的交流活动,与各院校校长、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国内外专家一起交流,对充实自己、开阔办学思路都是非常有益的。
正是在这种不断交流、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各职业院校共同提高,从而推动整个职业教育健康良好地向前发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指出,技能大赛就是个考试场,通过竞赛项目可以检查职业院校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是否突出了职教特色,是否重视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把握了企业的新技艺、新知识和新方法等。技能大赛也是个检查站,通过单项看综合,越过个人看整体,穿过外表看本质,透过做事看做人,这是一次从个体到集体、从单一技能到综合素质、从学的过程到教的过程、从学校到企业的全方位检阅。
此次来津参赛的深圳市中职组计算机应用技术项目代表队领队赵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深圳是一个电子信息技术走在前沿的城市,但深圳代表队还是、非常愿意参加此类比赛。“以赛助兴,以赛助校,共同推动职校的发展”,这种全国性各方面信息交流平台也给了大家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认为,技能大赛犹如风向标,全国性、大规模、有特色、高水平的比赛宗旨,蕴藏着一种声势强大的“职教冲击波”和“技能冲击流”,预示着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初见端倪,反映了职业教育“导向就业、对接企业、强化技能、重视综合素质”的改革方向,还将见证企业关心职教、参与职教、得益于职教的“双赢”效果,体现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效果。技能大赛培养哪个层次人才,这是职业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职业教育主要是就业教育而不是升学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贪困紧密结合,而不能无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市场对毕业生需要不需要,企业对毕业生欢迎不欢迎,经济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既是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只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办成普通教育的“压缩版”,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也势必陷入发展困境。因此职业院校必须紧贴经济社会,准确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式,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办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技能大赛是示范园,小小的赛场折射出育人理念的先进、指导教师的硬功、培养模式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技能大赛是交流平台,各地各校高手云集,展示、切磋、交流,与机器、与标准、与评委、与教师、与选手之间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场”,将原有的经验和新的交流收获融为一体,人更聪,技更高,示范性更强。
职业院校学生如何找准自身定位
在前三届技能大赛上,一批技术能手脱颖而出,不仅让社会了解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让那些身在职业院校或者即将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生源的文化课成绩都比较差,家长对这些孩子不抱希望,学生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然而通过技能大赛,我们看到,昔日的“差生”如今也能成为“状元”,也能成为家长、学校、企业、社会所认同、青睐的“香饽饽”。
在去年技能大赛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组产品部件“数控技术——复杂部件造型、多轴联动编程与加工”项目比赛现场,一块牌子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是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该公司董事长陈吉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公司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家有着 300 多员工的中型企业。而公司多年的发展让他深知,优秀技术人才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对该项赛事所需设备,该公司全部赞助。他说,虽然投入了一部分资金,但他觉得很值。该公司与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合作好几年,从该学院招到不少优秀技术人才。通过此次赞助和现场招贤,他期待着能招到更多的优秀人才。
据了解,今年大赛期间,将有不少用人单位的负责人亲临现场,并与各院校接触,以期为自己的企业储备优秀技能人才。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彦伟等 3 名学生在 2008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高职组注塑模具比赛中一举夺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比赛结束后,多家企业纷纷找到他们,希望他们到企业工作,并开出了优厚的待遇。
还有一些获奖学生毕业后被破格留在学校任教,如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08 年技能大赛中的 6 名一等奖选手。该院院长张维津告诉记者,这几名学生都是出类拔萃的,他们做实训中心教师,能把过硬的技艺教给低年级学生。这样不断延续,学院的实践操作部分技能将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为培养更多技术能手创造良好条件。
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润成说,技能大赛就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技能“状元”脱颖而出。技能大赛要站得高些,从制造业大国和人力资源强国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珍视那些经过层层筛选的“种子选手”,他们是创新型国家和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骨干。技能大赛要看得远些,这些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技术能手是我们适应未来全球化竞争的希望所在。
因此我们有理由告诉那些职业院校的学生们,不要自卑、不要气馁,“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职业教育同样能够成才。你们要认真规划自己三年的职校生活,要努力学习、刻苦实践,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来源:2011-06-24 来源:天津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