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共 天 津 机 电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委 员 会
文 件
津机学院党发[2017]60号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人〔2011〕11号)文件精神及天津市委、教育工委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指出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不断弘扬高尚师德,提高师德水平,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为贯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高职院校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规律、特点、内涵,改进方式、方法,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
(四)坚持制度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师德师风教育及奖惩、监督等各项制度。
三、目标任务
(一)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
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注重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应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大力提倡团结合作、协力攻关的团队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三)增强教书育人本领
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扩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要潜心教研业务,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勇于探索创新,坚持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要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四)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教师要注重修身立德,努力坚守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自觉规范自身的从教行为,坚持依法治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行为示范。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中,不得出现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四、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
(一)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三)不得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四)不得有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不得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六)不得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
(七)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五、建设举措
(一)创新师德师风教育
1、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对青年教师入职伊始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将师德教育作为优秀教师团队培养,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育的重要内容,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等。
2、建立师德创新工作室。以师德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凝聚青年教师形成团队,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发挥师德建设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3、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培养体系,提高教职工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营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
4、每年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寻找黄大年似“最美机电教师”等活动。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师德教育,鼓励广大教师参与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二)提高师德师能水平
1、加强师德规范培训。引导教师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能力和水平,全面履行教师职责。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教学管理,以规范教师执教行为为重点,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要建立和完善备课、教案编写、批改作业、考试命题等环节上的制度。
2、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的建设和培养,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骨干示范作用;通过资源共享课建设、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岗位技能竞赛和教学比赛等,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树立教学为上、教学为先的观念,鼓励教师更加关注和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广大教师要发扬主人翁精神,自觉捍卫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提升师德境界。要将师德修养自觉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师德发展目标。要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改进,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要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要弘扬重内省、重慎独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
(三)完善师德师风激励机制
1、开展师德师风先进的评选。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十佳教师”和“十佳教育工作者”,激励广大教职工潜心教书、精心育人,传播正能量,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校园氛围。
2、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将师德师风宣传纳入学校宣传工作统一部署,把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力挖掘校内涌现出来的德艺双馨的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弘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通过校报、广播、宣传橱窗、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形式,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展现广大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典型事迹和精神风貌。不定期把高校师德重大典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
(四)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和监督管理
1、强化师德师风的考核。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师德师风与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学生测评、同事互评、部门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结果存入档案,作为岗位聘用、评奖评优、奖励性绩效发放、进修培训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同等条件下,师德师风表现突出的,在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选拔、各类高层次人才等评选中优先考虑。
2、严把新教师选聘、考核师德关。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准入评价机制,在教师招聘录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并进一步规范聘用合同,实行师德承诺制,将思想政治要求纳入聘用合同,要求新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
3、健全师德师风的监督机制。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健全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术委员会、纪委监察等部门在作风建设、学术规范、教书育人等方面的作用,全方位加强师德监督检查。
4、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建立健全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对违反师德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问题严肃查处。严格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校外兼职规范等,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追究处理。严格执行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对教师有违反“红七条”情形的,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二级学院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建设合力。学校成立由校领导负责,由党委办公室、宣传部、纪委监察室、教务处、人力资源处、工会、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学院负责人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负责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研究处理师德师风重大事项。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室,负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
各学院承担师德建设工作的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学院要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学校关于师德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工作之中,制定规章制度,深入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教风学风管理,建立师德考评档案,将师德考评结果作为教师晋级和分配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完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将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有机结合,健全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职业准入、职后培训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各方面。健全教师主体权益保障机制,明确并落实教师在高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保障教师依法行使学术权利和学业评定权利。健全教师发展制度,构建完整的职业发展体系。
(三)加强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师德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师德建设理论研究、师德教育与培训、师德建设研讨会和其他师德建设活动。
(四)深入开展师德师风研究工作
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机制。从学术的角度,对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学术层面进行科学研究,并在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中概括、总结、升华,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科学化。
二〇一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党委办公室 2017年10月26日制
打字:姜佳莹 校对:王维园 (网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