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西部 关爱学生”家访活动总结
根据学院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家访活动的安排,我们组承担了甘肃省张掖市、酒泉市、玉门、嘉峪关、瓜州共10名学生家庭走访任务。明确学院家访活动要求后,我们利用出行前的一段时间里,提前备课,努力收集整理好相关材料,为家访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对所经行程、家访对象、行动时间反复研究,从经济、安全等多方面考虑,周密部署。在家访活动中,减少不必要的困难,顺利地完成了家访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家访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访活动的行程安排
我们小组出行前3次召开家访活动准备会,建立青海二组家访微信群和受访师生微信群,方便及时了解、沟通信息。在准备会中,就如何安排家访行程、小组成员分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结合家访学生的特点,明确了在家访工作中要了解的重点问题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为我们组的走访范围大,每个地区学生数不等,给走访安排带来了困难,在经过近十次的方案推翻后,最终确定组内再分成2组,分别完成对不同地域受访学生家庭的走访任务。
7月25日至7月29日,我们组共走访了10个学生家庭。家访学生家庭居住在甘肃省张掖、酒泉、玉门、嘉峪关、瓜州等地,整个行程达7300多公里。为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家访活动效率,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域的家庭走访任务。每次家访前,小组成员都要结合受访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在校表现制定详细的家访计划,并及时与学生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双方沟通顺畅。
二、家访活动的具体实施
1、首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每走访一名学生家庭,我们都会通过与学生家长交谈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成长经历。学生家长也非常乐意向我们介绍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通过倾听家长对学生情况的反馈,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不为我们所熟知的在学校之外的另一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家庭氛围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睦家庭的孩子性格比较外向活泼,而家庭关系比较冷淡的学生性格多内向、自卑。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我们走访的家庭中很多属于贫困家庭,父母多务农或外出打工,学生上学的费用多为借款。虽然家庭贫困,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还很重视,也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很大期望。
2、其次客观地介绍当前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根据之前了解到的受访学生信息,客观的向学生家长介绍其入学后的在校表现以及学习成绩。很多家长表示,虽然孩子经常与家长通电话,但是他们还是很少了解到这些信息。相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成长表现,家长更多的是了解到孩子的衣食住行。
3、最后是向家长介绍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重要举措,与家长达成在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向上的共识。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择业、就业这三方面有着很多疑惑,相当一部分家长心中存在着程度较重的担忧和不安。“孩子在校能否学到一项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是家访过程中最常听到的问题。面对家长忧心忡忡的提问,我们从每项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训、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方面,向家长一一详细解说。了解这些内容后,大部分家长表示非常放心将孩子交给学校,也希望学校能够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早日成才。
4、将学院的宣传落到实处。临行前我们分别将学院的多个视频下载到平板电脑中,每到一家我们都会将视频一一播放,让家长看到真实的学院发展状况和硬件环境的提升,让学生家长放心学生所处环境的提升,对孩子的教育的有利条件等等,每每这时家长都会十分兴奋,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三、家访活动实施效果
我们每到一个学生家庭,学生家长都满怀感激,拉着我们的手不放。我们带去的慰问物品对他们来说,不仅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困难,更是在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家访活动,让受访学生和家长深受感动,学生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期望,以优良的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
通过此次家访活动,我们掌握了更多关于学生成长的情况,对于深入分析、总结学生成长过程中问题存在的原因提供了较为直接的信息,从而为我们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家访过程中,通过介绍学校培养学生的方案和学校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加强学校与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增进学校、教师与学生及其家庭的感情。
通过此次家访活动,我们组从组长到组员,每个人都被一股暖流感动着。家访活动体现了学院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为学院老师和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通过家访活动,师生心灵距离缩短了,学生们的自信增强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了。
家访工作结束了,我们却感到责任更重。本次家访活动是我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为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开拓了新的工作空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地点不应该仅仅拘束于办公室和校园内,因为在这个相对狭窄的空间范围内观察到的往往只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表象,不是问题形成的根源和本质。只有把工作空间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家庭,研究学生生活的背景和环境,才能摸清学生成长的脉络,了解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青海二组
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