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简介
(一)成果背景
1.《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天津市进行了重点打造一基地三区的战略定位。天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要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的目标。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将是天津市建设现代制造业的必然。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为主的机电类专业,正是以机械与电子结合,培养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机电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为天津市现代装备制造业进和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储备。
2.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人才应具有主动获取知识、探索创新、专业技能、团结协作和社会实践能力。但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教育教学环节与企业实际需要脱节,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不能对接,造成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3. 党的十九大对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制定并下发了《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整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育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二)成果历程
学校2007年制定并下发了《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整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学校建立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经过多次修订或补充方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素质的培养体系。
2012年完成了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体系研究》,并通过验收。
2015年制定了学校学生素质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素质五个方面,着眼于学生三年人才培养全过程,分年级、学期安排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系统性、规范性、灵活性、多样性。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大安排部署。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制定了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将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2017年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细化课程内容,将课程情景教学模块化,荣获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思政情景剧比赛一等奖,天津市高校思政课公开赛二等奖第一名。
二、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方法
(一)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解决了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脱节的问题
(2)解决了教师对教育对象(中西部生源学生)缺乏了解,思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3)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实践环节难以落地的问题
(4)解决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行为养成的难以内化的问题
(二)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方法
成果总结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在人才培养、素质养成和全员育人方面,实现了“一阵地、二体系、三机制、四队伍、五平台”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模式。
一阵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创新了“情景引入,实践应用”为主线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规范标准、精讲重点、强化实践、延伸教育、全面考核”为改革方向,统一课程标准,强化实践教学,延伸课堂教学,提炼精品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引入情景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情景模块课堂展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天津市思政公开课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举办“大讲堂”专题讲座,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类学生社团--“机电知行社”,举办校级情景剧比赛,其中选送的情景剧“回望伟人毛泽东”获得海河教育园区情景剧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着力打造精品课建设,2010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获得市级精品课,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体系:以“学生院长助理”为纽带的“四自主”学生管理工作体系、XLP创客平台构建的学生技术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1.建立了以“学生院长助理”为纽带的 “四自主”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1)学生院长助理选聘工作彰显学校民主管理特色,巩固大学生“四自主”教育成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学校设立行政接待日,学生院长助理直接成为学生与学校领导联系的“直通车”,将学校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转达给学生,将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领导,搭建了教育管理者与学生良性互动的氛围。
(2)学生公寓实施5S现场管理机制,在约束住宿生日常行为习惯和公寓文化传播体制上促进了大学生思政教育;“舌尖上的机电”美味评选活动,营造美食良性竞争氛围;“光盘行动”提高同学们节约资源的意识,促进同学们建立新型节约资源理念,养成良好的节约资源习惯;“文明就餐”活动通过学生干部组织、商家共同维护、打造文明有序的就餐环境。
2.引入XLP创客平台构建了学生技术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1)与清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合作创立XLP创客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和选拔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教师,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进行合作开发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平台拓宽合作途径,提高社会服务影响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双导师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以真实案例为教学内容,实施任务驱动、跨学科学习;采取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等,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实践,实施效果明显。学校与清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合作创立了XLP创客时代团队在中美创客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项目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吴全全主任高度认可,认为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充分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效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
(2)建立校内众创空间与校外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现已有20余支团队进行入驻,其中10支团队已经完成营业执照办理、并成功享受国家政策帮扶。5支团队已完成项目洽谈。优秀团队在天津市“互联网+”创业大赛,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创客马拉松,全国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营各项活动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由学校王喆老师指导的学生王涵、刘元寅参与的《水体虹吸机》作品、刘海滨老师指导的学生徐也、令狐伊桐、黄雅静参与的《厨师来了》作品2015年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市复赛中荣获优秀奖;黄健成同学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建的天津九分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开展着互联网+3D打印的主体业务,荣获了“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奖学金”优秀奖。
三机制:双向规范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育人机制;以全面开放的“第二课堂”为平台的全方位育人机制;以“西部家访、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师生共同发展全员育人机制
1.双向规范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育人机制
(1)系统设计并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体系,建立《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身心素质能力、人文素质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等五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基础,对每项能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化,建立标准,进行量化考核,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规范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并逐步探索学业-素质“双证”毕业制度。
(2)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制度,学生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年级学生测试成绩及格率均达95%以上,学校设有9个体育类社团,在天津市大学生运动会等各类体育赛事中均获得良好成绩。
(3)规范全体教职员工行为准则,组织研讨、座谈、学习会,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思想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为重点,解决当前教职工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教育观,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学生满意的育人队伍。
(4)选树典型,表彰先进,以榜样作用带动全员提高。以教师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学校党委、团委定期评选“十佳教师”、“十佳教育管理者”、“十佳及优秀青年教师”、“十佳及优秀学管工作者”,围绕获奖者事迹进行宣传和学习。
2.系统设计了以全面开放的“第二课堂”为平台的全方位育人机制
加强学生社团联合理事会建设,严明社团的组织纪律,建立社团管理机制。鼓励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开拓力和创造力。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实行社团活动学分与公选课学分互换,特色性的社团管理制度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社团从24个发展到48个,每年举办技能节、文化艺术节,传统知识竞赛及各类社团活动,将文娱活动与学习技能有机结合,使学生愉快学习、快乐生活。作为第二课堂学生活动的主体,各类社团已成为校赛、市赛、国赛竞赛选手培养的摇篮和基地。截止目前,学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9人次,二等奖21人次,三等奖15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3.系统设计了以“西部家访、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师生共同发展全员育人机制
(1)为实现精准扶贫、关爱弱势群体,开展教育帮扶活动,自2015年起,由院党委领导带队,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及学生骨干积极参与到以西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为目的地,开展的“情系西部”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年间,参与师生150余人次,走访500余名学子,累计走访行程十万余公里。通过对学生生活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研、家庭状况走访和用人单位的回访,使对中西部地区学生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能立足于中西部实际,更能与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对接,明确培养目标,增强学校教育服务中西部地区能力。
(2)建立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教工青年志愿服务队,青协组织秉承着“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服务精神,秉承着“以奉献扬青春 与社会同进步”的服务宗旨,坚持服务从身边开始,服务从点滴做起。开展学雷锋月活动,积极参与到达沃斯论坛、全运会等各项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中,与周边社区建立实践育人基地,以多种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志愿者服务资源库与志愿者长效机制,全年开展志愿活动60余次,参与人数大于5000人次。
四队伍:学生校长助理、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专业导师
1.学生校长助理:学校每年进行学生校长助理的选聘工作,通过自荐(推荐)、面试、竞聘、组织谈话、公示等程序,由学校校长进行聘任。每年参加竞聘报名的学生达到300余人,通过选聘过程,学生得到了锻炼,未能竞聘成功的同学,学校根据其表现和特长,推荐到其他学生组织,发挥作用。通过此种方式,学生乐于肩负起自己的光荣职责,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反映学生呼声,组织带领学生开展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促进了自身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2.专职辅导员:学校选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学生专职辅导员。主要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 9 个方面的发挥作用。
3.兼职班主任:学校通过选聘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对口、具有较强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和管理干部作为学生兼职班主任,进行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通过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个性需求,发挥其对专业引导作用,明确了学生的职业倾向和职业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4.专业导师:学校通过遴选专业能力和实践素养高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的专业导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加强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言传身教,将知识和技能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五平台:思政课综合实践平台、技能大赛平台、学生行为养成平台、第二课堂社团平台、创客空间平台。
1.思政课综合实践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规范标准、精讲重点、强化实践、延伸教育、全面考核”为改革方向,通过统一课程标准,强化实践教学,延伸课堂教学,提炼精品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引入情景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情景模块课堂展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达到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目的。
2.技能大赛平台:学校自2008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连续十年承办高职组制造类赛项,共获得一等奖19人次,二等奖21人次,三等奖15人次。每年参与大赛志愿服务学生达到300余人,为学生搭建了志愿服务、提升能力的更大平台。
3.学生行为养成平台:学校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断创新育人方式和方法,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校园文化、实践育人、先进典型培育、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队伍“六大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与功能,突出重点和层次,以思想理论阵地建设为基础,构建学生行为养成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助载体和手段的建设。
4.第二课堂社团平台:学校鼓励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开拓力和创造力。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实行社团活动学分与公选课学分互换,特色性的社团管理制度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社团从24个发展到48个,每年举办技能节、文化艺术节,传统知识竞赛及各类社团活动,将文娱活动与学习技能有机结合,使学生愉快学习、快乐生活。
5.创客空间平台:学校依托XLP和众创空间,整合校内资源,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多个学生自主创业团队入驻学校创客空间,平台已经成为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
创建了根植“红色基因”的国防教育特色和以“大国工匠”为灵魂的机电类校园主题文化
(1)以军训为契机,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以军训为平台,组建国旗护卫队,展现学生精神风貌;广泛宣传,严密组织,精心筛选,重点培养,发挥优秀干部带头作用,为国防事业输送优秀兵源,输送参军人数屡创新高,历年均获得天津市红桥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杨佳庆同学成为首批女仪仗队员;2015年李振同学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礼;2015年周小成同学部队表现突出,荣记三等功。2016年,我校被评为全国“2016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天津市仅一所高职院校当选。
(2)以工匠精神与学校机电类专业特色相结合,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手册》,树立正确的校风、学风、教风、考风、班风,将学校的校训及办学理念进行深化和挖掘,确立学校核心价值观,秉承“拓荒牛精神”,践行“柒彩石文化”,指导各二级学校(系)建立以本院(系)为特色的专业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四、 成果创新
1.以理论创新为抓手,系统设计并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体系
通过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身心素质能力、人文素质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等五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标准化,把学生日常表现、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学习情况以及社会服务等每项能力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进行量化考核,并逐步探索学业-素质“双证”毕业制度,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规范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2.以机制创新为主题,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培养人才的机制
一是系统设计了以全面开放的“第二课堂”为平台的全方位育人机制,激发学生的开拓力和创造力。实行社团活动学分与公选课学分互换;二是学校将道德教育、师德养成与专业学习教育并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贯穿学生在校三个年级,完成阶段性培养目标;三是规范全体教职员工行为准则,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学生满意的全员育人队伍。
3.以方法创新为途径,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渠道、多路径培养体系
一是建立了以“学生院长助理”为纽带的 “四自主”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二是引入XLP创客平台构建了学生技术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与清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合作创立XLP创客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中美创客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多位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
4.以模式创新为主导,创设了思政课实践教育活动形式
创新了“情景引入,实践应用”为主线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以“规范标准、精讲重点、强化实践、延伸教育、全面考核”为改革方向,坚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阵地的定位。统一课程标准,强化实践教学,延伸课堂教学,提炼精品内容,创新学习形式。
5.以实践创新为契机,创建了“西部地区贫困生家访”师生共同发展的新途径
为实现精准扶贫、关爱弱势群体,开展教育帮扶活动,自2015年起,学校组织以“情系西部、关爱学生”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拓宽思想教育工作渠道,做到在构建育人合力上出实招,在实现育人目标上鼓实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见实效。
五、 成果推广应用
1.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经过多年的积累,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不断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培养的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的毕业生服务于国内各行业,学校连续十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得到各用人企业青睐。学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很多毕业生服务于西门子、蒂森克虏伯、电装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大火箭、大飞机等国内重点项目)。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取得的成效吸引京津冀地区以及全国多所院校以及百余家中外大型企业关注,在天津全运会赛场、全国足球超级联赛赛场,特别是学校承办的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教周开幕式,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并接受刘延东副总理的检阅。思政课情景剧在海河教育园区高校比赛获得一等奖,并将此成果带入暑期社会实践——舟曲憨班小学教育活动中;学校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在2017年天津市“安教乐道”论坛作为经验介绍,引起关注。近2年,包括天津、河北、四川、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多所职业院校代表前来学习、交流,为推动职教改革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作用。
2. 教学成果在全国形成辐射范围广示范、引领作用强
多年来,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学校在育人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将学习能力、就业指导、综合素质养成等内容融入了学生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实践课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优势。本校编写出版的《职业综合素质》、《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指导》和《高职就业指导》教材在天津市10余所高职院校中推广使用,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效果良好。学校立德树人经验收录在《现代职业教育探索》,作为了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成果之一。
4. 媒体关注,社会影响广泛
多年来,成果得到了校内外广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天津主流媒体进行了50余次专门报道,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