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成果简介
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及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由于电梯是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国内电梯专业通常定位于电梯制造、销售、维保等岗位,由于“电梯安装维修工”属于特种设备的特种作业人才,职业院校培养难度大,企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针对这类人才需求,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建立了电梯特种设备专业并携手世界500强德国合资企业-蒂森克虏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通过“双主体”育人模式,落实德育为先的理念,依托学院创建蒂森电梯“菁兵训练营”,培养具有“匠心”的电梯特种设备作业的“菁兵”,满足了京津冀地区急需的电梯安装维修工的用人需求,推进了天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本成果携手蒂森电梯实施工学并举“双主体”育人模式,与企业共同建立了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的战略伙伴关系。学校作为蒂森电梯中国北区“菁兵训练营”所在地,企业把最新技术和设备投放到训练营,不仅服务于职业院校师生也用于企业培训。在电梯特种设备教学中首创了融行业、企业标准入课程的教学体系,开发了融合电梯行业标准的专业教材6本,覆盖了电梯专业的所有技术课程,并根据电梯行业标准的更新,及时出版了契合最新标准的教材3本,为电梯行业人才培养打下夯实基础;首次融最新行业标准入技能大赛的设计模式,团队负责人作为大赛专家组长主持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电梯赛项3届,以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准绳制定大赛规程并教学资源成果转化,为电梯行业人才发展提供向导;创新了“电梯特种作业资格”培训和考评机制,克服了在校生不能进入电梯井道和机房的限制,团队负责人作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特聘专家完善了电梯特种设备教学方法,由于校企联合培养使考试通过率大幅提高,学生取证时间相比其他院校提前0.5年,提升了学生就业能力并得到企业的高度好评。
该成果对特种设备作业的职业教育改革有重大意义,得到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大力支持,毕业生得到了3个国内一流电梯企业好评,近年内30余所兄弟院校进行成果交流。天津日报、今晚报、渤海早报等社会媒体对成果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该成果在教育部国培机电一体化项目、国家中西部师资培训、天津职教专家团援疆项目、印度鲁班工坊等项目中宣传和推广,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一)紧贴京津冀协同发展布局,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
电梯特种设备作业专业必须组建具有丰富企业经历的专业团队,其中专业带头人为天津市高级技能人才、天津市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获得者、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电梯作业培训专家、高级考评员、中国电梯协会专家会员,在电梯行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利用我院电梯教学团队的专业优势,发挥其在专业上的引领作用,增强专业实力,带动专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体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电梯行业标准化进程,助力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承接,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二)“校企合作”,为学生理实一体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院校与企业各自优势,实现企业经济系统和学校教育系统的战略性融合,保证“双主体”育人的顺利运行。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年3月与世界500强蒂森克虏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牵手同行(见图1),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在订单培养、学院教师与企业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管理、现代学徒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创造理实一体育人环境。
图1 校企深度合作
(三)铸就“工匠魂”,实现“制造强国梦”
我院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一直以培养“大国工匠”和培育“工匠精神”为己任。我院把培养学生的“匠心”渗透到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风学风等价值体系中,通过“双主体”育人专业专注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革故鼎新的价值追求、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感染学生,培育“工匠精神”,服务中国制造2025。
二、 成果解决的教学问题、方法以及惠及学生数
(一)解决了校企在联合培训、设施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融合不深入的问题,以遴选典型企业、共建战略合作关系来深化校企融合。
1、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多维度合作模式,依托于职业教育集团、天津市装备制造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借助百利装备集团影响力,充分发挥多方优势,成立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多维度合作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也是企业员工)的培养。建立并持续完善合作管理制度、标准和运行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奖励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进一步推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
2、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创建专家互培、互研、互聘模式,促双向提升。
创新“校企双带头人、校企双骨干教师、校企双向互聘”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校企共培“双师”。形成了由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兼职讲授实践技能课程的新机制;形成了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使教、研形成闭环,促专业提升;由学校建立面向企业和社会的培训机制,将学校的科研、人才、技术优势充分展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学校与企业共同解决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
3、建立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菁兵训练营”项目,共享教学资源。
校企共建符合行业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的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见图2),共同支撑专业教学、专业实训教学、师资培养。定期开展“蒂森电梯培训装备车”开进校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训资源,激发兴趣,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
图2 校内外实训基地
(二)解决了电梯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职业能力衔接不紧密的问题,通过 “行业标准+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双证” 融通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与职业要求和行业发展接轨。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电梯安全运行与否,关乎生命安全,任何未按照国家制定的电梯技术标准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的行为,均会产生安全隐患,因此电梯作业有严格的准入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建立“行业标准+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将电梯行业标准与专业建设对接,将企业的新标准、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规范引入到专业建设中。由学校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家组基于行业标准分解和提炼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能力要素,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见图3。

图3 人才培养体系
2、 以企业需求为向导建立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式和模块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行、企、校的技术专家、骨干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过程、岗位核心技能的对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融通行业标准、层次化的课程体系(见图4),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共同开发了6电梯专业特色精品教材。
图4 课程体系架
3、考核评价体系遵循员工入职成长规律,借鉴企业用工考核制度,从“学习计划与实施”、“岗位操作规范与安全”、“工作绩效与创新”、“沟通与协作”、“社会承受力”5个维度,分“岗位认知”、“岗位适应”、“规范操作”和“工作胜任”4个阶段进行评价,形成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网图,力求让学生每个阶段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4、 教学体系追随行业规范、标准变更步伐,及时论证并调整教学计划,及时修正并出版紧随行业新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案例的专业优质教材(见表1),为电梯行业人才培养打下夯实基础。
表1 “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同步”优质专业教材
序号 |
教材名称 |
最新行业标准、规范 |
出版时间 |
主 编 |
合作企业 |
出版社 |
|
1 |
《电梯技术》ISBN 978756408757-9 |
GB/T 24803.2-2013电梯安全要求 |
2013 |
刘勇/于磊 |
奥的斯电梯、蒂森电梯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2 |
《电梯安装与维修技术》ISBN 978756850102-6 |
GB/T 12974.2-2014 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
2014 |
刘勇/于磊 |
蒂森电梯、浙江天煌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
GB/T 30559-2014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能量性能 |
|
GB/T 30560-2014
电梯操作装置、信号及附件 |
|
3 |
《电梯安全与保护》校本教材
JD-DQ061 |
GB 7588-2003(2015)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
2015 |
刘勇/马涛/宋海强等 |
蒂森电梯、奥的斯电梯 |
高等教学出版社高雷数字化公司 |
|
DT31/T 885-2015在用电梯安全评估规范 |
|
4 |
《电梯技术》(第二版)ISBN 978756823573-0 |
GB/T 24803.2-2013电梯安全要求 |
2017 |
刘勇/于磊 |
奥的斯电梯、蒂森电梯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5 |
《电梯安全与特种作业防护》 |
GB31094-2014防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
2018年(已审核) |
刘勇/马涛/宋海强等 |
蒂森电梯/鑫宝龙电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5、开展课程与职业证书相融合的“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模式。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融合,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取得电梯操作技能等级证书、特种设备电梯作业资格上岗证、维修电工技能等级证书,使其达到职业资格要求。
(三)解决了电梯特种设备在教学中实操困难,专业技能教学资源短缺、形式单一的问题,结合实训基地、“菁兵训练营”、信息化等多样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情境。
1、 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电梯维修工“菁兵训练营”,采取实习合作、实训合作、战略合作3种合作模式,确保学生高质量的培养及良好实习机会持续供给。我院是蒂森电梯中国北区“菁兵训练营”所在地,企业把最新技术和设备放到训练营,实现多方共享、共赢。校企共建“菁兵训练营”,旨在培养最杰出的人才,通过军事化的集训和技能竞赛,打造出了14届、15届103名电梯领域的精兵良将,契合了企业用人需求,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2、 通过采用“双主体”育人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订单班培养期间,在真实环境中、操作真实设备、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师辅助考查”、“小班化”、“师傅带徒弟”式教学模式,学员轮流独立操作、互相挑错,技师现场分析问题、并逐一纠正,使学生深化了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传承了“工匠精神”弥补了电梯特种设备在教学中学生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不能进井道和机房等实操作业的问题,契合了企业需求,缩短了岗位适应时间,实现了教育与就业无缝对接。
3、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共同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整合教育、行业企业及信息技术等教学资源,结合企业真实案例,从企业调研得到的25个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炼出14个典型工作任务,由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操作演示、讲解分析和问题解决,建立微课、MOOC课堂,并以多种媒体形式为学生提供全面、逼真的情境,形成了一整套综合实训教学资源包,破解了专业技能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难再现”等难题,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 成果的创新点
(一) 以蒂森电梯“菁兵训练营”为抓手,在国内电梯特种设备专业首创了“课程对接岗位,教学紧随标准,企业全程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带头人在电梯企业从业20余年,牵头校企专家组,基于产业发展、行业标准、岗位需求,分解和提炼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建立“行业标准+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双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共同开发了6本基于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实际案例的专业特色精品教材;教学紧随标准,出版了紧随行业新标准的教材3本,为电梯行业人才培养打下夯实基础。
(二)以“匠心”为基础,建立了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多维度融入教学新的培养模式,提升特种设备作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我校的校训及蒂森公司的企业文化,以标准化的操作、案例启发、教师示范、激发和鼓励等多种形式,融入课程及教学环节,落实德育为先的理念,培养具有“匠心”的电梯特种设备作业的“菁兵”,即德技双馨高素质技能人才。实训室推行标准化操作和严格的“7S”管理,提升职场素养,提升学生岗位高效履职能力;开展电梯竞技社团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及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定期开展“电梯安全进社区“社会服务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做有担当的社会人;开展“菁兵训练营”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我校电梯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弘扬了 “工匠精神”;在校企“双主体育人”中传承“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校训和蒂森公司“携手共赢、敬业担当、持续创新、诚信正直”的企业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共铸工匠“魂”,与企业一同“蒂造菁兵,森耕匠心”。
(三)以“改革考评模式”为主导,创新了“赛项引入标准、源于实践,考核依据标准、借鉴企业”的技能大赛赛项设计及特种设备考评机制。
1、我专业主持了2015-2018年3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电梯赛项设计及赛项资源转换工作,以最新行业标准为导向,以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为基准,以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准绳,为电梯行业人才发展提供向导。基于大赛项目,着眼于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能力诉求,遵循学生能力发展规律,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围绕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梯度开发模块化的项目课程。
2、我院对照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借鉴企业用工考核制度,改革“电梯特种作业资格考试”培训和考评机制,作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特聘专家改革了电梯特种设备教学方法,促进资格证的取得,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同时我院还承担“电梯特种作业资格考试”的考评工作,由于校企联合培养使考试通过率大幅提高,学生取证时间相比其他院校提早了0.5年,提升了学生就业能力并得到企业的高度好评。
四、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该成果创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高质量的电梯特种设备人才。
该成果已培养3届电梯专业学生,招生人数连年递增。该成果将标准入大赛,提升了大赛的专业水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专业学生多次在技能大赛上获奖;学生在校期间100%获得了电梯维修工中高级证书、全国电梯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从社会考生的65%通过率上升至96%以上,且有效的缩短了学生特种作业上岗证的取证时间近0.5年。经对毕业生跟踪考查,5年内安全事故率为“0”, 专业对口就业率达100%,一年后离职率不到8%,转正以后70%学生成为技术骨干,部分同学已成为经理级主管;在 “菁兵训练营”活动中,2018年有28%的学生得到了蒂森奖学金。
(二)该成果具有特种设备专业特色,其独创性和新颖性对国内外高职院校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得到企业和兄弟院校的肯定。
电梯专业课程中,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电梯技术》不仅高职院校使用,同时也是企业培训指定教材,2017年1月再版。创作的微课《电梯故障救援一例》获全国机械行业协会微课大赛一等奖;微课《电梯困人救援》获全国高校教师微课大赛省赛一等奖,决赛优秀奖,网上点击率3.7万余次;该成果不仅服务于职业院校师生也用于企业培训,我校是蒂森电梯中国北区“菁兵训练营”所在地,企业把最新技术和设备放到训练营实现多方共享、共赢。
(三)该成果适应了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学改革的需要,得到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充分认可。
专业带头人于2014年受聘国家特种设备作业培训专家和考评员,该成果撰写的《开启校企合作新天地-学院与蒂森电梯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获得全国机械行业指导委员会全国优秀校企合作案例三等奖,同时天津日报、渤海早报、天津工人报等多家媒体也分别报道了我专业校企合作育人实践活动。该成果吸引中西部地区30多所院校前来交流, 2015、2016年我校电梯专业分别为国培项目、西部教师进行了培训310人次,2017年在天津职教专家援疆项目中主讲报告3场、同时在印度鲁班工坊等项目中进行了宣传和推广,推进职教国际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