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业情况
学院将《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在校学生的基础必修课,贯穿于学生高职教育的始终。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职业指导》课程16学时,1学分,安排在第一学期,《定期组织讲授该课程的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统一备课。建立以课程教育为主,讲座、咨询、实践为辅,就业平台网络覆盖的“一讲二练三实践”的就业指导体系。发挥就业指导课程主课堂教育作用,授课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理论课通过各专业毕业生在遵守职业道德、择业、就业安全等方面的案例,实践课则突出自我推荐、模拟招聘。
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发与建设,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等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交流。走访用人单位,拓宽就业渠道,做好招聘信息的搜集与发布工作。每年组织毕业生校园招聘洽谈会和网上供需双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016年4月16日组织举办学院进入海河教育园区第一次校园大型招聘会,参会用人单位达198家,为学生提供岗位4000余个。2017年3月29日举办了 “2017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参加招聘会的146家用人单位共计为毕业生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涉及20个专业。
挖掘潜力,加大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辰科技园区以及武清开发区的开发力度,由学院主管领导亲自带队走访天津市大、新、特落户项目,调研各企业的需求,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基础上,提升了就业岗位质量,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积极调动往届优秀毕业生和校友资源开拓就业市场,通过走访和洽谈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形成了稳定的用人单位群,天津长征运载火箭有限公司、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东方电气(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大众变速器有限公司、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天津中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等大型用人单位每年定期到学院招聘应届毕业生。
充分利用学院就业网站、校迅通短信平台和、微信平台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将就业招聘信息及国家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的就业政策及时准确的通知单每一位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创新校园招聘形式,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等方式搭建需求对接平台,积极宣传就业政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招聘、面试活动。通过QQ群、微信群,及时、准确的将就业信息传递给毕业生。
持续不断地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建立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台账,通过定期谈话的形式,了解他们未能成功就业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来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完成天津市政府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补助工作, 2015年审核确定25名困难毕业生,发放就业补贴75000(每人3000元)元。2016年为14名困难生发放求职补贴42000元。2017年为45名困难生发放求职补贴135000元。
学院每年准确、客观的统计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天津市就业率平均水平。
2015年学院有毕业生1703人,截至2015年8月30 日,实现就业1484人,就业率达96.77%,其中: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119人,占66.53%;升学25人,占1.49%;以其他形式就业487人,占28.90%;待就业51人,占3.03%。
2016年学院有毕业生2289人,截至2016年8月30 日,实现就业2223人,就业率达97.12%。其中:以签就业协议(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844人,占80.55%;升学42人,占1.83%;以其他形式就业334人,占14.59%;应征入伍2人;出国、出境1人;待就业66人,占2.88%。
2017年学院有毕业生2513人,截至2016年6月30 日,实现就业2451人,就业率达97.53%。其中:以签就业协议(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187人,占86.99%;升学31人,占1.23%;以其他形式就业233人,占9.27%;待就业62人,占2.47%。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每年定期对学院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毕业后半年)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分析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状况。
对应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毕业后已经专升本的学生、已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以及已经就业未签合同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跟踪调查内容分为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评价及意见两大方面,包括: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对学院就业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对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对学院课程开设情况;对学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学院实践教学安排;在学期间获取各类技能证书;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运用情况;对学院教学工作有何意见及建议共9个方面。
对往届(毕业后半年)毕业生跟踪调查主要是为全面反馈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薪金水平、专业对口情况、转岗情况和晋升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主要是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对用人单位使用毕业生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包括对毕业生爱岗敬业精神、专业理论知识情况、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诚实守信等10项内容。
近两年调查数据如下:



二、校企合作
学院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加大对重点大中型企业的开发力度,建立校园招聘市场,深化订单培养工作。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即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质量,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学院先后引入天津长征运载火箭有限公司、山西太重天津公司、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东方电气(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大众变速器等企业入校招聘,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学院产教结合理事会的作用,拓宽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建立与用人单位长期合作的关系,在巩固原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基础上,依托天津机械行业,滨海新区新建和扩建的企业,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延伸外省就业单位,争取在不同行业中有所突破,共同进行就业基地建设。2015年产教结合理事会新增理事单位20余家,签订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5个。
合作建设校内外技能实践基地,实现校企共管。坚持“引入、共建”等模式,校企合作高标准的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了“校内有厂”和“厂中有校”。积极探索合作模式,2016年分别与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学院校外技能实践基地,并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签约了西门子电气传动、蒂森电梯、中聚新能源、三安电子、天汽模、SEW、大众汽车变速器等十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不仅接受学生实习、派遣技术人员讲实训课,还设立奖教金、参与学生的人才培养等。
三、创新创业
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在第四学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在校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共16学时,1学分。
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讲授通识性创业基础理论;以多元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开拓学生创业视野;训练学生创新方法和创业技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院组织各系专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讨、培训和交流,与清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合作创立XLP创客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和选拔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教师,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进行合作开发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平台拓宽合作途径,提高社会服务影响力。学院与清华大学工程实践中心合作创立了XLP创客时代团队在中美创客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院GENSBOX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坐落于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实训楼三层、后勤服务中心,总体面积约4300平方米。是学院与天津明大华中孵化器公司共同合作建设而成。主要致力于帮扶本院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组织机构。目前已成功入驻10个创业团队,其中两个团队已经可以自主创收,一个团队获得金融服务支持以及个人专利。众创空间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
1、以主体、孵化、创客、创业为主题的众创空间主体运营展示区域,主要体现学院专业特色和创新创业文化,分装备制造加工区域、研发测量区域和创客工作室,包含了电子商务创业区、自由创业区、科技类产品孵化区、路演区、公共会议室、展示区、茶歇区、共享接待区、资料室、法务政务财务咨询室等。
2、以商务接待、文化展示、第二课堂为主题,结合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区域特点及优势,以书吧、创客咖啡、共享空间等区域进行创业项目开发,分图书休闲吧(主要以休闲、展示学院主题文化为主,经营文具、纪念品、书籍为主)、创客咖啡桌游吧(主要以娱乐、休息、接待为主,经营饮品、食品为主),社团文化创业区,为学院社团进行创新创造相关活动区域和共享接待区域。
3、以商业街、格子铺为主题,室内区将400余平方米室内区域进行规划隔间,打造成商业街、淘宝街模式,满足相关创业条件的学生可以申请店铺开展相关商业活动,打造无人值守格子铺跳蚤市场进行个人物品展示及售卖。室外区将以休闲区模式打造,不定期举行创业集市。
除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外,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资源进行多方合作,目前津南区双港镇政府投入3000余平米场地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创业基地。校外“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于2017年4月落成,除提供与校内基地同等的资源支持外,还提供免费电商平台运营支持,政府各项补贴申领和补助支持,创业无息贷款支持。
学院邀请“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职场教练”南大毕业生刘杨为在校学生进行了《创业必成》主题讲座,以他的亲身经历与大学生分享创业成功经验,每一案例背后都现场提炼出创业心法,使在校学生从中受益。
积极组织学院专业教师和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由学院王喆老师指导的学生王涵、刘元寅参与的《水体虹吸机》作品、刘海滨老师指导的学生徐也、令狐伊桐、黄雅静参与的《厨师来了》作品2015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市复赛中荣获优秀奖;黄健成同学在学院的支持下创建的天津九分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开展着互联网+3D打印的主体业务,荣获了“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奖学金”优秀奖。现刘洪同学的天津大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即将运营,传承在我国的舞狮舞龙文化遗产。这两个创业项目均参加了首届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与成果展洽会。
3、充分发挥就业社团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校园跳蚤市场和学院创新创业计划书大赛,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业理念。此次大赛得到了各系的大力支持,共有25个团队报名,经过初选有8个团队进入决赛。
近两年来,学院涌现出一些毕业生创业典型案例,2015年毕业生黄建成同学创业,注册成立了天津九分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云技术打印、广告策划、VI设计、大型商演活动组织等,运行一年,年流水近30万元。
孙慧敏注册成立了天津维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3D逆向工程培训、工业设计等,团队成员为学院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毕业生组成,成立两个月,预计年流水达10万元。
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学院注重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跳蚤市场、模拟招聘会等各类活动,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外还聘请南大教授为毕业生举办专题讲座会,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延续性,学院有机的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形成毕业生思想政治的长效机制。
新学期伊始,学院党委书记张文娟为学院毕业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张书记以“工匠精神 助我成才”为主题,紧密联系高职学生实际、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扬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天津市教委相关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急剧增加,学院进一步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为毕业生组织召开大型春季校园招聘会,提供天津平高智能电器有限公司、富士康有限公司、立中车轮有限公司、天津电装电机有限公司等百余家基层企业近千个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