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产教结合理事会为平台,创新“五业联动”机制
2011年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产教结合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将学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天津市教委、天津市经委、天津百利机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机械工业协会领导以及百余家理事单位分别从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不同角度畅谈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依托产教结合理事会平台,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布局,行业发展指导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融入企业发展,专业标准对接职业岗位,五业联动,实现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对接,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对接,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发展路径。产教结合理事会作为学院与企业沟通交流的桥梁,在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服务与社会评价体系建设、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教结合理事会缩短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例如学院2012设立工业机器人专业方向,2014年率先在全国设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形成了围绕先进制造产业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共设共建机制。
学院与企业签订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协议,共建现代制造实训中心、现代电气实训中心、机电技术应用中心、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实现了校企共同营造“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环境,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安排实训设备,营造教学场所的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促进教学内容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围绕先进制造产业的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
通过与理事单位合作,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活动,发布人才需求报告,建立人才需求及储备信息数据库;建立企业共享、需求互动的就业、创业信息资源库;建立企业对就业岗位、用人单位对学院培养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库,分解到学校各对口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落实,把做“诚实守信、知识雄厚、能力超强、技术过人”的“职业人”作为职业综合素质教育基本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和考核办法,实行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行、企、校互动,形成了“人才需求---合作培养---合作就业”的人才共育共管机制。
发挥制造类专业产学研中心、现代电气实训中心、现代制造实训中心的资源优势,依托学院“双师”资源,政行企校研五方携手,构建开放式培训体系和职业培训服务网络,搭建了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平台。为合作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技术应用研发等服务,形成了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资源共研共赢机制。对学院服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以多种订单式培养为纽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共建、共享、共育、共管、共赢”一企一策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了“订单班冠名”、“企业优先选聘”、“订单班激励”等订单人才培养的驱动机制。实施长达八年的《订单人才培养工作的管理规定》已形成管理机制和标准化流程,规范和促进校企人才共同培养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学院校企专业共建、师资共享等各项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