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推荐材料 一阵地 二体系 三机制 四队伍 五平台 人才培养 推广应用 成果团队 社会评价
三机制
当前位置:首页> 三机制>校园环境文化
文化建设指导手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个人: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天津精神
  爱国诚信
  务实创新
  开放包容

 
   前  言
 
  学院精神文化是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多年文化积淀的凝练。它是在学院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体现在学院的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位学生的思想与行动,甚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中。科学的高职学院精神文化是建立在对高职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它能够正确指明学院的前进方向,是学院今后发展的遵循。学院历经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她在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学院精神文化。当前适逢天津迎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机遇叠加,这既为我院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也提出了新要求。为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现将学院历年形成的精神文化汇集为册,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校  训
  实事求是   崇尚科学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经世致用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词意为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具体事情进行具体分析。遵循实事求是的校训,就要认真探索现代职业教育规律,加快培养适应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使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同步提升。这不仅是学院目前要着手解决的问题,也是学院长远的办学方向。学院的工作不能偏离这个实际,要积极探索与实践办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培养模式的创新,从而实事求是地实现学院的目标。
  崇尚科学:崇尚科学即用科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遵循崇尚科学的校训,学院就要遵循客观规律,遵循高职教育与人才需求的客观规律,遵循机电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的规律,围绕服务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目标,深化产教融合、进行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努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核心价值观
  德能合一 -- 创精尖
  知行合一 -- 创干才
  产教合一 -- 创领先
  德能合一 - 创精尖:德能合一,首在立德,以德为本。教育首先是人格的教育,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良好的人文素养,严谨的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其次学院要树立“崇技尚能”的风尚,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顶岗实习、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要尝试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等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
  此外,还要为学生创建 “学做合一、学能合一、学创合一”的教学环境,培养出更多一流赛手、能工巧匠、行家里手、有独门绝活的人才。只要德能合一,我们就会培养出精尖的技术技能人才。
  知行合一 - 创才干: 知行合一即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首先,教师要获得真知,要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挂职顶岗学习,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获取真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此外,要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营造生产型教学环境,用足用好现有教学资源,满足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就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只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干才。
  产教合一 - 创领先:产教合一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正确之路。产教合一就是将教育链和产业链融合一致,紧密对接,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为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培养出社会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建立产教合一的开放体、创造体、生态体上领先。将学院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职学院。
   办学方针
  依法治校  从严治教
  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指学院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学院管理。为实现依法治校,学院应以宪法、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为依据,建立健全学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使学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还要自觉主动接受上级主管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管理和监督。依法治校还应该依法维护学院、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在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有有效的救助渠道。
  从严治教:教育教学活动是学院的核心工作,因此,学院必须从严治教,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实现从严治教,学院必须严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学院的章程,建立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学院的各项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办学思路
  “一主两翼”的发展格局,依托行业,做实、做精、做强、做出特色
  学院的发展要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干,以在职职工培训为一翼,以相关产品生产、加工、制造为另一翼。学院的发展要依托装备制造行业,要邀请行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并指导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改工作。要聘请行业内的能工巧匠为学院的兼职教师,推进学院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全过程培养人才方式的改革。
  学院的发展目标要实事求是,不过分追求规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学院的发展规划要精益求精,不盲目追求高速度,学院的管理要做到精细化;学院要有强劲的竞争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要有强劲的发展后劲。
  学院要着眼于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着眼于高职教育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的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把学院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
  严谨  务实  拼搏  创新
  严谨:严谨是严密、认真、细致、谨慎、精益求精的意思,是对人、对事、对己极端负责任的态度和作风。在求知与治学方面,严谨是万万不可或缺的。为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首先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到严肃、认真,文字书写必须规范,计算结果一定要准确,运用的公式、原理、论据恰如其分,论证的结论必须科学,必须禁得住推敲、探究,不能想当然,得过且过。
  其次,要求学生细致、谨慎、精益求精。解一道题,做一件事,加工一个部件,既可以用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那种方法,究竟哪种方法更好,就需要一番思量,一番斟酌。严谨就是要求学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方方面面考虑周全。
  务实:务实就是讲求实际,切忌浮华,它既是一种思想方法,又是一种工作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首先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对人、对事、对自己,既要看到优点,更要看到不足;其次要求学生不空谈,不虚夸,脚踏实地地对待学习、工作。
  拼搏:人生就是一场拼搏,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是通过拼搏而获得的。为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首先要让他们懂得前进的道路不是平坦顺利的,有时要穿过泥泞,有时要横渡沼泽,有时要行经丛林,不进行拼搏,绝不能前进。其次要求他们在行动上要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迎难而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创新:源于拉丁语,是创造、更新、改变的意思。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求学生敢于“创”,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和陈规旧律。其次要求学生敢于更新,或进行产品结构、性能、形状的变革,或着手事物表现形式、手段的改变,或对事物内容进行丰富、完善。此外,还要求学生不但要超越别人,更有超越自己。这种不甘示弱、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学习和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没有创新精神,往往安于平庸,甘于落后。只有创新,才能进步。
   校  风
  崇德  尚能  索源  笃行
  崇德:学院尊崇“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各项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德育为先。为此,学院要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确保培养的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
  尚能:尚能即崇尚技能。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独到的技能和超群的才干,人的一生将会一事无成,人最可靠的保证就是自己的技能。无论学院教师、管理干部,还是学生都要有一技之能,并且做到惟精惟一,专精专能。
  索源:索源即源思想、知识、科学、技术、技能之索之。为此,学院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要寻根溯源,深入研究,不能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
  笃行:笃行是学院各种规划、计划、方案、措施的落实阶段,也就是既然有所规划,有所安排,就要全力落实,不使成为空中楼阁。笃行还要求下级贯彻上级的指示、决定时,不走样,不随意变通,确保政令畅通。
   教  风
  厚德  博学  乐教  精技
  厚德: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对教师首要的要求。教师要立德树人,首先要自己具有高尚的师德。为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优良的道德品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人,要以博大的胸怀关心人,要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要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这是因为教师的精神世界、理想追求、道德情操、待人接物是其最重要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也是受学生评价的第一要素。
  博学:教师必须博学广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在授课中,绝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博学是在博览群书后的高屋建瓴,只有博学才能有新发现,才能产生新观点。教师只有博学,才能胸襟远大、思路开阔。
  日新月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革命决定了高职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院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变化,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把学习当作常态,把学习当成工作的组成部分;要使自己的课程成为与现实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要开发与国际先进教学标准对接的新课程;要成为具有实战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乐教:乐教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乐学的关键是乐教,乐教成就了乐学,乐学是乐教的结果,要让学生成为乐学的学子,教师一定要成为乐教的仁师。
  乐教是教有所成的敬业精神。为此,要求学院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点燃学生激情,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成为燃烧自己的蜡烛,更要成为照亮学生美好人生的火炬。
  乐教是一种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为此,要求学院教师要追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崇高境界,永远保持一种爱生如子的情怀,在关爱学生的乐教中感受人生的快乐,实现自身的价值。
  乐教是持续的创新,是不断挑战自我。为此,要求学院教师从传统办学模式中跳跃出来,主动贴紧需求,不断变革,不断创造,在快乐当中创新无限。
  精技:精技是职教教师胜任岗位的基本能力。高职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还必须掌握精湛的技能。精技是钻研技术,与时俱进,精于技能、止于至善。为此,要求学院教师要有高人一筹的实践能力,要主动融入知行合一、教做合一、车间和教室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用自己精湛的技能培养致用的人才。
  国际化的现代学徒制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学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掌握技能的标准,把大赛的标准、企业的标准、国际化的标准,作为我们平时训练的标准,使自己真正具有双师的素质,能承担起现代学徒制师傅的责任。不仅专业教师要“精技”,基础课教师也要“精技”。
   学  风
  励志  勤学  善思  致用
  励志:世界上凡是成功者,无不是为自己既定的志向做出不懈的努力。正可谓“有志者事竟成。”为此,机电学子首先必须砥砺自己的志向,这是学有所成的基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百业须先励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确立的志向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得越快。
  勤学:自古以来,无论中外,凡学有所成者无不勤学。勤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关乎一个人的理想、志趣、恒心、毅力,作为机电学子必须勤学。勤学之初,宜努力养成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勤学就自然了。那时,勤学将是生命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善思:“学而不思则罔”“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善思是指要学会思考,善于敏思、智思、沉思、深思。勤学可以获得知识,善思才能使知识理性升华。不会善思,只能使学到的知识停留在书本,就不会有新的发现,更谈不上发明创造。在求知的路上,学生一定要养成善思的习惯,这是走向成功的条件。
  致用:“学习的目的全在应用”。我们一定要学以致用,不能把学到的知识束之高阁,职业院校的学生有这方面的优势。我院学生的学习一定要对接企业,对接岗位能力,对接实际操作。惟以求真、求用的态度去学习,才能把自己造就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三严三实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要求,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  严
  严以修身
  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
  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
  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三  实
  创业要实
  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谋事要实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校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
  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附件:/uploadfile/2018/0312/20180312051017283.doc
 
版权所有: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津ICP备12007492号-1教ICP备01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