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交流 >

上海校长在德国:听过德国品牌,德国制造,德国的职业教育你了解多少?

2014-03-21 17:31:46
分享到:
为更好地汲取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上海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及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中心高度重视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从2011年到2013年,每年都派出不少于四批职业学校的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赴德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海外研修活动。

\
  德国职业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其中最核心的“企业和职校合作”的双元制模式,受到各国教育界的普遍推崇。
 
  为更好地汲取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上海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及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中心高度重视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从2011年到2013年,每年都派出不少于四批职业学校的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赴德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海外研修活动。
 
  德国品牌、德国制造、德国人用
 
  “德国制造”的产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的五个基本特征像神话传奇一样在世界广泛传播,而且往往都带着具体事例佐证。
 
  “德国制造”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我学的是理工科,从事的是职业教育,对德国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充满好奇。
 
  2013年10月,带着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任务,我踏上了去法兰克福的飞机,开始了零距离接触和感受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环境的体验之旅。
 
  飞机上并没有看到年轻漂亮的德国空姐,空乘人员几乎都是德国大妈和大叔,但礼貌和微笑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上海到法兰克福近12个小时的航程,到达时间晚点了18分钟,为此,机长专门通过广播向所有乘客道歉,并说明延误的原因,而不是只简单地通知大家到达的时间。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第一张名片。
 
  德国是欧盟中最大的国家,贸易能力排名世界第三,其面积只有3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万。
 
  相比中国,德国所谓的大城市并不大,法兰克福约80万人,汉诺威约50万人,首都柏林也只有350多万人。
 
  但不论是城市还是小镇,都比较干净、整洁、卫生,路上垃圾少,几乎没有见到环卫工人。德国公交系统发达,准时准点。
 
  大街上出租车基本都是奔驰、宝马,车身不大,毫不起眼,毫不奢华,感觉和中国的夏利差不多。
 
  另外,在德国路上跑的几乎都是德国本国产的轿车,外国的很少。德国品牌、德国制造、德国人用,这一点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们相对比较自信,在职业学校读书,他们并没有觉得矮人一头。
 
  事实上,在德国所遇到的企业工人、商场售货员、餐馆服务员都落落大方,没有表露出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逊人一筹的职业自卑感。
 
  社会的舆论、技术工人福利的保障、企业的参与、家长的理性与学生的坦然构筑了其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
 
  有一次在德国一所学校培训,共两天时间,第二天到达时我们头天没有喝完的半小瓶瓶装水依然放在座位上,没有收掉也没有增换新的,这在国内是不可能的事。
 
  原来,在德国节约与环保的理念已落实到了如此细节!
 
  德国学生实训的车间一般占地不大,装饰简朴,但干净整洁,实训工作区域毗邻相连;很多设备陈旧,有的用了十几年,工位数量并不多,排放相当紧凑;所有管道线路都采用空中明管桥架敷设,电线等管路从空中垂下,视野并不开阔,但十分便于检修,实用性强。
 
  正是这些零零碎碎的印象:敬业、节能、环保、实用、低调、人性化、注重细节、劳动光荣,逐步构成了我对德国职业教育大环境的初浅了解与认识。
 
  制造“德国制造”的德国职教
 
  其实,“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
 
  它也是经历了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灰姑娘”式的蜕变进程。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在发展初期,以各种手法不断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用廉价销售冲击市场,由此遭到了各国的唾弃。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德国制造”被评为“价廉质低”的代表。从那一时刻起,德国人开始清醒过来: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产品的廉价,而是产品的质量。
 
  观念的转变带动了教育体系的变化。
 
  “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是德国教育制度设计的核心理念。德国政府在设计教育体系时,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升学、转学情况都进行了通道预设。
 
  除了小学阶段没有分支,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大学、职业学院、成人进修学校等学段之间都有纵横交错的通道互相联接,每个学生不会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一次选择不当而耽误终身,也就是说如果开始他选错了,之后他发现另有更好的兴趣。
 
  只要他想朝那个方向努力,那就一定有通道达成愿望,无论是从高到低,还是从低到高,都不会有制度上的障碍。所以学生选择无负担,成长无烦恼。
 
  在德国专门搞教育研究的授课专家开玩笑说,德国教育体系其复杂程度甚至于连他也很难对其中一些关系阐述明白。
 
  由于职教学生毕业后工作稳定,生活安逸,收入与大学毕业生差别不大,所以大家读大学的意愿不是很强。
 
  有个实际例子很说明问题,学习中心一位工作人员的朋友,夫妻俩分是律师和银行职员,但他们的儿子却选择双元制教育学木工,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据统计,双元制教育在德国教育体系学生占比约为47.5%,接受大学高等教育的占比只有17% 左右,双元制教育是德国的主体教育。
 
  而“一切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是双元制教育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