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 职教人生 >

张素珍:痴心三十载托举职教梦

2014-02-27 16:02:25
分享到:
她从事职业教育30年,用18年时间把一所濒临绝境的学校发展壮大;她曾出席全国模范教师座谈会,并代表全国职教工作者发言,受到胡锦涛、温家宝同志的亲切接见;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同志亲临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她“要为祖国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一批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她,就是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素珍。

    她从事职业教育30年,用18年时间把一所濒临绝境的学校发展壮大;她曾出席全国模范教师座谈会,并代表全国职教工作者发言,受到胡锦涛、温家宝同志的亲切接见;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同志亲临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她“要为祖国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一批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她,就是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素珍。
 
    在校学生由60人猛增到4000余人,教职员工由19人增加到286人,教学班级由3个增加到52个,开设专业由2个增加到14个……十几年间,长治一职为社会输送实用技能人才3万余名,毕业生遍布全国21个城市。
 
    而1995年张素珍刚接手学校时,却是另一番情形:学生只剩几十人,教学设备陈旧老化,办学经费严重匮乏,教师工资长期欠发。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她至今记忆犹新:两亩地大的校园,杂草丛生;几间破旧的教室,黑灯瞎火。
 
    如何让这所学校重新焕发生机?为改善办学条件,张素珍和大家比着干,身不离工地,心不离校园。副校长加班累得吐了血,年轻教师为建校推迟婚期,学生们搬砖把手都磨破了,为省10元钱,学校每晚都派职教员工看工地……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形成了一种有事争着做,有活抢着干的良好氛围,也凝练出长治一职“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技工需求越来越多,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一个黄金期。与此同时,教学内容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有一次,一位企业老板十分生气地将学校输送的几名比较优秀的学生退了回来,并冲着张素珍说:“都什么年代了,你们学的还是十几年前的教材?实践操作啥都不会,我们要这样的人干什么?”
 
    刺耳的话给了张素珍当头一棒。痛定思痛。张素珍暗下决心,重新研究国家职教政策,到名校取经,向专家求解,果断调整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围着市场转,跟着市场变”的办学理念,确定了“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的办学之路。同时瞄准了市场需求,把导游专业设为主打专业,把现代服务业定为专业发展方向,带着学生走进商场学营销,走进景点学导游,走进酒店学服务。
 
    1997年前后,市场需要大批计算机操作人才。张素珍和其他校领导研究后,决定加快扩展计算机专业。但资金紧张,怎么办?听人说北京中关村可以买到计算机零部件然后进行组装,张素珍当即连夜坐火车赶往北京。为了省钱多买点零件,她住在一晚8元的旅店地下室过道里。那次,他们用10万元就组装起了30多台计算机。那批计算机如果到市场去买,得花费27万元!后来,长治一职成为全省功能较全、规模较大的计算机能力培训和考核点。
 
    准确把脉市场,勇于把握机会,敢于创新探索,让张素珍和长治一职的职教路越走越宽。2013年5月,长治一职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社会各界1000多人前来参加。从一职走出去的孩子们也纷纷“回家”,他们中间,有各行各业的董事长、总经理100多名。当这些孩子们一起喊 “校长妈妈”时,欣慰的泪水从张素珍的脸颊倏然落下,无限的温馨溢满了她的心房。“我能坚守职教30年,无怨无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城市贫困家庭。他们的苦需要有人懂,他们的难需要有人帮。而我作为一个党员,作为一名校长,我了解他们,也想帮助他们。”这就是张素珍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