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战线播报 >

职教新高地|您关心的问题,院长答!潍坊职业学院访谈

2020-07-01 12:01:48 潍坊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我们学院是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现有滨海、奎文两个校区,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2亿元,馆藏图书139万册。在职在编教职工984人,其中博士、硕士624人。学院设有10个全日制二级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潍坊职业农民学院等跨专业教学机构,开设“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试点专业3个,三年制高职专业54个,现在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8000余人。学院是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和全国“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

  
 
  潍坊职业学院院长 王家爱
 
  王院长您好,咱们潍坊职业学院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独具地方特色的高职院校,先请您介绍一下学院的整体情况吧?
 
  好的,我们学院是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现有滨海、奎文两个校区,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2亿元,馆藏图书139万册。在职在编教职工984人,其中博士、硕士624人。学院设有10个全日制二级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潍坊职业农民学院等跨专业教学机构,开设“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试点专业3个,三年制高职专业54个,现在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8000余人。学院是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和全国“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
 
  听您介绍了学校的整体情况确实感受到了咱们雄厚的办学实力,咱们学校去年被评为全国“双高”建设院校,能请您介绍一下学校接下来的发展思路吗?
 
  成功入选全国“双高”建设院校既是对学院办学质量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鞭策。接下来,学院以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为目标,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以纵向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突破口,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提升为着力点,坚持开放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内涵建设,形成同山东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类型教育相契合的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模式。
 
  在办学定位方面,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支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及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引擎。
 
  在内部治理方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落实办学自主权,完善学院现代治理体系,在人事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不断突破、走在前列,激发学院办学内生动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快职业教育本科培养试点,适时开展专业硕士联合培养试点,推动中高本人才培养纵向贯通;强化职业教育标准建设,加快“1+X”证书制度、学分制改革,深化“三教”改革,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在产教融合方面,适度超前规划,梯度推进专业群建设,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高水平专业(群);创新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产业学院、职教集团等运行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在社会服务方面,主动服务制造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积极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坚持育训并举,构建新型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体系,拓宽培训服务面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校;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转化,扩大教育与技术国际输出,形成服务“一带一路”特色品牌。
 
  在师资队伍方面,推进招才引智制度改革,引进培养一批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强化结构化创新团队建设,在教学教研、技术研发、管理服务领域打造一批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我们学院是以地方命名的高职院校,那我们是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呢?
 
  经过60余年的积累与发展,学院形成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相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学院发展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融合一对接”办学特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做到学院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生共存。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学岗融通的“双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教学改革与生产流程改造、职业精神培育与企业文化塑造紧密对接。学院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校内校外、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实施“333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78项(一等奖27项),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31项,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大赛获奖138项。
 
  在社会服务方面,建成19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校企协同创新中心,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整合校内科研资源,形成合力,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组建国家“万人计划”名师丁世民等领衔的30个科技创新服务团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00余项,服务区域企业5万余人次,学院成为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发挥学院优势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建设社区教育学院,服务社区居民10000余人次,学院成为市民终身教育基地;牵头成立潍坊职业农民学院,搭建优质师资、课程体系、网络服务三个资源平台,创新“固定课堂+田间课堂 +空中课堂”无缝隙开放型培训新模式,构建“学院-分院-教学点”三级办学体制,举办培训班104期,培训学员1万余人,学院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训基地,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校。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实施“平台孵化、双线并进”工作机制,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学院连续三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成立中德潍萨学院和山东(潍坊)中德师资培训基地,3个国(境)外培训学院,连续4年承担国家商务部国内培训项目,选派4批专家赴刚果(金)承担援非项目。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以“校企文化融合、协同创新育人”为主线,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深入挖掘“明德尚学 强能善技”校训文化内涵,从“德学能技”四个维度凸显“德育铸魂、学识强基、能力修身、技能立业”的育人理念,凝练形成了“崇实尚行”文化理念和“敢于争先”潍职精神,推进潍职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打造潍职文化育人品牌。
 
  学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能否介绍一下学院治理体系的建设情况?
 
  学院构建了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内部治理体系。切实发挥学校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工作委员会职能,构建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建成了“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扩大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岗位聘任、绩效分配、学生奖惩、资产调配等管理权限,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了运转高效、富有活力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
 
  王院长能否介绍一下学院还有哪些支撑学院发展的重要内涵建设成果?
 
  学院近几年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是学院建成了一批国家骨干专业为核心的高水平专业集群。对接区域重点发展的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做大文创类、做强制造类、做优服务类、做精农林类”的专业建设思路,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组建了10个专业群,形成1+1+3+5的专业群布局。学院现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品牌专业群2个,国家骨干专业9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7个,专业建设水平达到全国一流。
 
  二是学院打造了一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大国工匠领衔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学院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名、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9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8名,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4名。现有国家级高校教学团队2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7个。建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专业教师“双师”比例达91.05%。教师在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4项、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8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5项。
 
  三是学院打造了引领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体现区域特色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现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泰山学者工作室2个、校企共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个、科技研发中心7个、市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2个。依托高层次技术技能平台,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攻关、社会培训等,近三年实现各项社会服务收入6467.5万元,学院成为区域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重要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