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评论 >

黄达人: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思考

2015-12-14 14:27:08 青鲁班 黄达人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应用型是一个方向、是一条道路、向应用型转变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过程。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地凝聚人心,逐步形成共识,不断地实践探索。

  导读:应用型是一个方向、是一条道路、向应用型转变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过程。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地凝聚人心,逐步形成共识,不断地实践探索。统一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探索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向应用型的转变。—— 黄达人我对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关注,始于2013年6月,在天津参加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推动召开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大会,会上我被聘为联盟顾问。由此,我走访了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在这个过程中,既调研了联盟里的学校,也与非联盟学校的大学管理者交流,探讨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话题,从中选择了20个较为典型的学校作为案例,形成《大学的转型》一书。

  与不同类型高校管理者的交流,不断给我以启发,使我对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理解不断加深。概括起来,有两个观点:一是应用型是一个方向,是一条道路,向应用型转变也是一个过程;二是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主线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我注意到,社会上对“应用型”还有一些成见,认为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比方说,全国一些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把研究型、工程型、应用型作为专业规范的三个层次。国内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也把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专业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等4种办学类型。为此,专门拟文,阐述我关于“应用型”的观点。
  一应用型是一个方向讲应用型是一个方向,指的是所有大学都应该来关注应用。原因主要有三个层面:
  第一,现在提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有着特别的期待,这种期待就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直把“地方性、应用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对学校办学定位的基本要求,在引导地方高校走应用型道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我认为,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完全正确的,新建本科院校是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现在提出“转型”,实际上是针对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我曾经阅读了2009年以来进行合格评估的1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的专家评估报告,在学校定位的问题上,“地方性”“应用型”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但专家们反映问题比较多的是,学校在落实的措施上还不够得力,在行动上还有些滞后。
  第三,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社会都在讲转型。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所有大学都不应该忽略这样的背景。今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我认为,这句话是对应用型最好的阐述。
  所谓应用型,说到底就是需求导向。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为了更加满足地方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是需求导向,不仅要看学科发展水平,也要看大学是否满足了国家的重大需求。因此,现在提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既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一种国家战略。
  二应用型是一条道路应用型是一条道路,指的是应用型为大学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大概存在“985”大学、“211”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学校、以大学命名的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学校、以学院命名的高校和高职高专这7个层级。每个层级都很分明,处于下一个层级的都想往上升,尤其是升博、升大、升硕、升本。这样,学校的发展容易同质化,容易走到综合性发展的方向上去。
  在学校内部,对于学校升级有着无穷的动力。每去一所高校讲课,我都会要求对方把校长、书记在校内的重要报告、规划、党代会等材料先发给我学习。可以说,上面所说的“四个升”——升博、升大、升硕、升本,在文件上的表达都很充分。学校实现了一步,往往是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升级成为学校进步的象征,如果学校领导不想升,教职工会认为这届领导班子胸无大志、不称职。校长、书记说,“我们是被裹挟着往前走”,想要立足定位办学不容易。
  相反,应用型提供了一条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大学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对接了地方、对接了产业。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在区域和产业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正好为改变高校同质化发展的趋势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应用型这条道路,依托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的是学校的特色发展。
  我们看到,有一批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大学就是从特色鲜明的行业背景的大学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航空航天为特色,西北工业大学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特色,西南交通大学以高铁为特色。
  有一些学校以服务区域为特色,现在发展势头非常好。如苏州大学对接苏州市支柱产业,由苏大和苏州工业园区牵头主导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了国家第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也有类似的定位。
  总结特色对于大学的意义,沈阳化工大学校长、时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志义有一个说法:特色是高校的魅力所在,办学有特色才能有导向力,理念有特色才能有精神力,专业有特色才能有发展力,环境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领导有特色才能有感召力,教师有特色才能有影响力,学生有特色才能有竞争力。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关注数量化的指标,更应该关注大学的特色。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认为,大学的声誉是靠特色树立起来的,并不是靠排位。他在中国内地、美国、中国香港等几所大学有学习、做管理工作的经历,他告诉我,美国好的大学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特色,学生上耶鲁大学是冲着耶鲁的文化和特色去的,上哥伦比亚大学也是冲着哥大的文化和特色去的,不是盲目的;而不是像国内,先对考生和学校进行两个排序,成绩最好的上排名最高的学校,成绩稍次一点的上排名稍次的学校,再次一点再上什么。他还套用了一句名言: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
  应用型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我在调研的过程中已经看到了很多,有的提创业型大学,有的提教学服务型大学,有的提工程应用型大学,还有的提城市型大学,等等,充分体现了大学发展的多样性。对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而言,重要的是把应用型道路的第一步走起来,要有行动,要以需求为导向。
  三向应用型转变是一个过程
  向应用型转变是一个过程,指的是转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今年9月,我参加了教育部督导办举办的关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评审的会议,在《2014年22所合格评估参评院校专家组投票统计一览表》里,我对投票情况进行了一个简单统计,发现体现地方性、应用型最重要的两个指标——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表现得很不理想,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多样性的问题。我认为,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不应该有标准的模式,用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的话说是“无型胜有型”。转型的形式更是多样,以师范类院校为例,有一部分师范院校由于当地师范生需求基本饱和,由师范类院校转向理工类院校。
  同样是师范类院校,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部分专业对接当地支柱产业的同时,看到贵州省适龄儿童入学率不高以及多民族地区需要推广普通话的省情需求,非但没有压缩师范教育规模,反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立足黔南、民族、师范,体现办学特色。说明向应用型转变的关键就是需求导向。
  我还认为,应用型转型不适宜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是否完成。像南京工程学院这类的学校,从建校之初就一直坚持应用型道路,至今还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安徽省教育厅程艺厅长告诉我,安徽省对于应用型转型没有量化的指标,也不去认定学校什么时候完成应用型转型。
  在我看来,向应用型转变是一个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过程。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地凝聚人心,逐步形成共识,不断地实践探索。统一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探索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向应用型的转变。
  (作者 黄达人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