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名家 >

【职教先驱】黄炎培——不只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怪圈

2015-09-17 13:12:19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中国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人物简介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中国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黄炎培于1878年10月1日(清光绪四年九月六日)出生在川沙镇内史第,早年父母双亡。1887年随外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迫于生计,年未弱冠,即在家乡任塾师。1899年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1902年后又中江南乡试举人。1903年返乡兴办小学堂。期间,开始接触严译《天演论》等新学书籍。次年在乡办校,因鼓吹反清被逮捕,一度入狱,在江苏巡抚“就地正法”批文到达一小时,由基督教外籍牧师保出,逃亡日本,一年后事息归国,继续兴办学校。1905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辛亥革命后,任任为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1908年与童世亨等共同创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浦东最早的供电设施。
  1917年赴英国考察,同年5月6日,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1921年被委任教育总长而不肯就职。曾参与起草1922年学制,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和筹办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救国通讯》﹐宣传爱国主义﹔组织上海市民维持会(后改为上海地方协会)﹐支持淞沪会战。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一度任主席。1945年又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1946年在上海创办比乐中学。至1949年前,先后又创办重庆中华职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校等。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京。骨灰安放于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夫人姚维钧的骨灰也安放于此。
  主要理论:
  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他的结论是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
  1903年他开始从事普通教育,当发现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时,1913年转而提倡实业教育。当发现实业教育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人的“贫”、“病”及生计问题,又不能满足民族工商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时,于1917年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职业教育。当职业教育陷入低潮时,他又于1925年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原则,积极开办乡村改进试验。“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赋予职业教育抗日救国、救亡图存的新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又开创了新中国函授教育的先河。
  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散见于其不同时期的教育论著中。他从职业教育的概念入手,探讨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地位、作用,廓清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他提出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教育原则、道德规范、理论体系,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他通过举办职业学校、推广补习教育、进行职业指导,实行农村改进试验等方式积极进行职业教育的实践。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丰富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借鉴性与本土性的统一、平民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这些特点的形成,离不开他独特的求学经历和多年的教育实践,离不开他广泛的考察、调研与追踪、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更离不开他与实业界紧密的社会关系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勇气及与时俱进的精神。
  他的职业教育思想精髓:一是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出“手脑 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三是职业教育的功能,提出职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四是职业教育的目的,他将职业教育最终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五是职业道德教育,“爱国爱民”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
  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地方和中央政府教育决策的影响,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走向。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借鉴作用。研究黄炎培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在《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对教育发展的提法有三句话: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普及和巩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必须。因此,学习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能给予今天的高职院校许多启示。
  (一)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是对职业教育目的和地位的准确定位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认为,由于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与之相应教育也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职业包含着对己谋生和对群服务的作用;另一方面,职业又适应了社会分工制度和人的发展差异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目的并不仅仅限于“个人谋生”,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社会”,“尽其对人群的义务”。希望通过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并通过职业教育传授知识技能,使人人能胜任自己的职业,进而对社会有所贡献。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宏阔视野中加以考察,认识其目的、作用和地位,不仅阐明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而且深刻地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
  (二)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清晰把握
  黄炎培在兴办职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总结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律,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等主张,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黄炎培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教育与社会实际是截然分开的,一边是士大夫,“是死读书老不用手的”;一边是劳动者,“是死用手老不读书的”,而人类文明是人的“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因此,必须“矫正”传统教育的缺陷,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手脑并用”,这样就能用智慧和双手去创造社会财富,发展生产力。所谓做学主义,即“做,学。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求得系统的知能”。寥寥几语,把“做”和“学”的辩证统一关系表述得清清楚楚。
  (三) “人格必须完整”是对职业教育的关键性问题的正确认识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包括职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两方面,缺一不可;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也就失去方向。他曾反复指出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个人谋生的,并且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正因为职业教育的目的由“个人谋生”,进而“服务社会”、“尽其对群的义务”,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包含职业道德教育。他同时指出:“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黄炎培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赋予职业道德教育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他号召学生:“人人须勉为一个复兴国家的新国民,人格好,体格好;人人有一种专长,为社会、国家效用。”他特别强调“服务勿忘爱国,爱国勿忘服务”,要求大家把职业教育与国家兴亡盛衰联系起来,其赤诚的爱国情怀跃然可见。
  黄炎培先生的职教思想形成于上世纪初,但对今天的职业教育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多多研读黄炎培老先生的著作,从他的理论体系中获取一些解决当前职教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好职业教育献计献策。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