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名家 >

【职教先驱】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2015-09-23 12:01:34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陶行知(1891 10 18--1946 7 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人物简介: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中国安徽歙县。1906年,15岁就读内地会传教士唐俊贤在歙县小北街兴办的崇一学堂,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1909年,陶行知考入美以美会在南京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次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曾任《金陵光》中文版主笔。1914年,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全家从歙县迁南京,与汪纯宜结婚。1914年,陶行知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
  1917年8月,陶行知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之聘,提前回国,在南京高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1918年3月,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5月,南京高师成立教育专修科,任教育科主任。1919年,与刘伯明等组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筹备会,同年当选为会长;作为南京高师代表参与新教育改进社、《新教育》月刊。1919年发表《教学合一》、《第一流的教育家》,率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1921年,参加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从事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国新学制”起草工作。1922年毛泽东到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后,于6月,陶行知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3年7月,致函国立东南大学代理校长刘伯明,辞别东南大学,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参与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6年,在其创办的明陵小学召开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乡村教育联合研究会上,宣读《我们的信条》,提倡“生活教育”。1927年,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晓庄师范被查封。逃往日本。
  1931年春,陶行知回国,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1939年,陶行知在陪都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1946年7月25日,因脑溢血在上海去世,葬于南京晓庄。
  主要理论:
  第一,生活教育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第一,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第二,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第三,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一个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即“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师德思想论:要求教师要有赤诚之心、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看到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第三,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2.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3.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1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
  4.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强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第一,陶行知教育创造理论的基石是考察和实践。陶行知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得意弟子,但他并未脱离中国的国情,照搬他的老师;也没有埋头著述,满足于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的改革活动,包括目标、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方法的确立,都建立在对中国社会、中国教育的全面考察上;他的教育理论,又是在大量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从实际出发的作风,在今天显得犹为重要。新中国几十年的教育史上是有过曲折的。学习它国的经验时,既借鉴外国,又不盲目照搬;真正了解教育现状,透视出存在的弊端后,既大胆革新,又不全盘否定,这是陶行知教育创新过程对当前实施创新教育的启示。
  第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灵魂是爱国主义。以“生活教育”学说为核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容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题。学成归国,他感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的根本在农村,就放弃高等学府的优厚待遇,投身于乡村教育、普及教育。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就致力于国难教育、战时教育;面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他又大力倡导民主教育。每一个时期的主题内容都与国运的兴衰紧密联系。爱国爱民、强国富民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第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克服阻力的支柱。1918年,陶行知考察中国教育现状后,提出用“教学法”代替传统的“教授法”,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但他坚信自己主张的正确性,绝不放弃努力。“五四运动”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堂,他把全校的“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终于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陶行知在教育领域的改革深入到各个方面,每一项改革都要遇到一定阻力。正是坚定的创新精神和信念使他完成了对旧教育的改造。
  第四,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关键。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今日之教育家,必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教师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能力。教师还必须精通把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化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强烈动机和科学方法,才能真正肩负起教育改革的重任。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是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一生。他目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济上的贫穷、教育上的落后而不断提出向旧传统旧教育挑战,不懈地创办新型教育,不断倡导和推行历次的教育运动,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的伟大实践中,留下了一系列丰富的教育理论,如生活教育理论、教师论、教育论、学校管理论、创造教育理论……这些理论不但没有过时,相反,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仍有看重要的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特别是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和理论以创造、实践、求真为核心和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观点是一致的。作为一名职业教育者,应当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陶行知理论,使行知理论不断发扬光大。在工作中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兢兢业业,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