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院校动态 >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打造复合型高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2015-06-25 10:06:54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坐落于“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内,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确定首批进驻的中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700亩,总建筑面积18 2万平方米。在校生8000余人。


校园外景
 
  本网天津讯(通讯员 刘荣 李津军)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坐落于“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内,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确定首批进驻的中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700亩,总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在校生8000余人。学院拥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计算机动画制作4个市级骨干专业。5栋实训楼、4栋实训场,52个实训室,总值8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涵盖机电行业数控、模具、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汽车、电梯、焊接技术等专业。自2008年以来,连续7年成功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制造技术技能比赛,是天津市唯一一所承办教育部系统技能大赛的技工院校。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数控车组合、普通车工、装配钳工、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及焊工等7大实训场,为该项目比赛永久赛场。
  2007年被认定为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钳工技术和模具制造技术示范实训基地;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0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1年被授予天津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2013年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4年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天津市平安示范校园等称号。
  一、以企业需求为基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经济资源,他可以为企业创造出非凡的经济价值。因此,企业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拥有大批人才。正所谓“得人才者昌。”学院通过到企业走访调研得出,企业需要的是既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又具有一定生产技能和发展潜力的全面人才。对此学院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电子应用、计算机动画制作等骨干专业把培养融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为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三段式H结构特征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三段式H结构特征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素养培育为基础,融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坚持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接,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实现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形成→综合技能强化的能力培养主线,最大限度实现学生向准员工过渡。大力推行课程体系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环境,培养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优秀技能人才。

传授经验
 
  (一)依托校办企业,培养学生基本素质
  ⒈对接岗位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学院依托校办企业,以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为目标,倒推知识与能力结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真实的工作任务中提取岗位核心能力,制定教学任务,构建课程体系。首先由行业企业的专兼研发团队进行市场调研,确立培养目标,经企业专家论证重审培养目标的合理性,然后提取工作任务设计与指导及工作过程,明确课程体系,上交专业指导委员会评议,在学院制度的保障下,最终确立新课程体系的实施,而后反馈给企业。学院的数控加工、模具制造专业就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制定出教学计划和编写核心课程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⒉夯实师生基础,激发学生发展潜力
  三段式H结构的左面一竖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储备阶段,即“双基”储备阶段,用在校前两年的时间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学院在为期两年的“双基”储备教学阶段,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交替进行的周期轮换制,同时坚持理论课与实训课1∶1 的课时比例。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安排,比较适合中职机电类专业的实际,有利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均衡发展。
  学院专业带头人在校办企业参与生产和技术项目攻关,依据企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将岗位核心技能的要求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任务向课程的转化。在明确专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的同时,围绕岗位核心能力和知识要求,确定专业培养内容和模块,重构课程体系。依据该课程标准及中职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校办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岗位实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按照“先编讲义,实践检验,成熟一门,编写一门”的教材建设方法,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编写的新途径。学院4个重点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特色,都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现已编辑出版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12本教材。
  在实训教学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的助推了“项目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 注重了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新生在第一学期安排到校办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认知性实习,对本专业所从事的行业活动进行实地参观、了解,对本专业形成感性认识。优秀员工的成才经历对新同学职业观的行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悉心指导
 
  3、强化生产实习,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三段式H结构中间一横为综合技能形成阶段,即第五学期进入校办企业生产性实习,它架起了学生“双基”储备与成为准员工之间的桥梁,这一桥梁的作用不可或缺,乃中职学校学生综合技能形成举足轻重的一个阶段。
  用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管理模式下的产品加工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学院在生产性实习的整体安排上,本着“产教结合、工学交替、技能本位、个性发展”的原则,每周安排3个半天的理论课,其余时间分组进车间生产实习。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综合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企业的生产流程,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若干个生产零件的加工,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锤炼专业技能、体味工作理念、感受生产气氛、领会企业文化。
  在校办企业生产性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学院坚持“六定”管理制度,分别是定课题、定学时、定岗位、定师傅、定考核和定期轮换岗位。根据机电行业职业群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学生不同专业工种设置了9 个生产实习点,即车、铣、磨、钻、数控车、加工中心、电加工、模具装配、质量检验等。“六定”管理,使学生通过多岗复合实习提升技能、开阔视野、熟悉生产环节,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二)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三段式H 结构右面一竖为综合技能提高阶段,即第六学期的进入企业生产性实习。为扩大“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规模,以落户滨海新区实力雄厚、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目标。到2013年7月学院完成4个重点专业与企业共建35个校外实习基地的目标。合作企业承担学生的专业实习、生产性实习;企业选派高素质、高技能人员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中提高职业技能,从而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在生产性实习阶段,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学习期间的考核评价不能适应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方式。所以我们构建了以过程考核、成果评价为基础,“四位一体”新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对企业生产情况的回顾与自我总结归纳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基于班组之间小组协作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实现同学相互评价;带队教师依据生产过程和成果对学生或小组进行综合评价;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独立评价。做到对学生的培养质量高低,让用人单位说了算,促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接近企业的用人标准。
  2015年,学院针对生产性实习学生开展了综合素质专业测评活动。学院还要把好最后一道关,奉行“强化人才培养质量自检,不让一名学生带着缺陷走上社会”的实习管理理念,采用“准第三方评审团”“一票否决”方式,对全院即将走入实习岗位的所有学生逐一面试打分,进行层层筛选,只有品德优良、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专业技能水平高的学生才有资格拿到“通行证”,顺利进入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学院在天津市率先启动对“准实习生”的测评工作,充分显示出对企业和社会用人质量的高度负责,以便增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促教、促学机制,确保技能人才输出的质量。
  通过执行三段式H结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了毕业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三段式H结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学生包括中专、技校、三年制、五年制、中级工、高级工等各层次。经过调研,学生、企业普遍反映适应企业生产快,上岗即能上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呈现良好态势,就业质量较高,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一些学生很快成为单位骨干,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每年在学院顶岗实习对接洽谈会上,均能呈现几十家企业争相预订学生的火爆场面,这与学院多年来重视内涵发展,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质量不断提高是密不可分的。

精益求精
 
  二、以全国大赛为契机,培养高端技术人才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是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共同参与的竞赛活动。自2008年起至今,学院作为中职组现代制造技术技能比赛永久赛场已经成功承办了7届。大赛规模和影响力逐年增加,在德技并重、教产结合和社会参与等方面也有所突破。
  (一)把握大赛发展方向,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本着“结合大赛考点并贴近企业岗位生产实际指导学习”的宗旨,学院组织专项教学团队加强企业调研,走访了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旭景精工模具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恒普利精密模具制造厂等知名模具制造厂商,形成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企业调研报告。聘请企业专家加入到专业指导委员会中,根据企业调研报告内容,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逐一分析具有典型性的一线生产项目,参照大量实际工作项目中所包涵的技能要点、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使用工具及设备,总结出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则在企业专家指导与教师的改进下不断完善,通过将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结合大赛考点转化为教学项目,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过程相对接,制定出符合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
  在总结近些年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改革基本经验基础上,根据三段式H结构3个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系统安排与设计各阶段的综合素质、文化基础、专业通用、专业方向、综合实训模块课程,为3个阶段的有效融合打基础,形成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逐渐形成了以项目教学、岗位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改新局面。
  学生要在大赛中崭露头角,必须在平时下足工夫。学院为“有志英才”提供培育沃土,学生入校后先听行业专家讲座、到知名企业参观、到校内实训场进行“认知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实施方面,学院根据精心凝练的一体化实训项目模块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相融合,将模块内的项目分配到各教学阶段,项目采取全封闭循环轮训,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人的小组进行循环教学。各项目之间不分先后,每位教师只负责一个项目的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过程中,不断更新着实训内容,教学实施过程充满新鲜感,学习也更有兴趣。学生整体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拔尖”学生也能快速成长。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练习一体化实训项目,既锻炼了岗位能力,又联系了大赛考点,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同步发展,获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战绩。

学生实习
 
  (二)实施以赛促教计划,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是理论教师还是实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或直接参赛、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极实施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学院根据专业发展情况及时组织老师们学习充电,并派往知名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让老师们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打通教师知识更新途径,确保任课教师都能以业内最高水平指导学生。获得大赛优异成绩或指导学生获得大赛优异成绩的教师在业务考核、绩效评定、评优评先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先对待,让每位教师都以成为优秀指导教师为荣,激励教师们刻苦钻研业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依托大赛为平台,师生“同台竞技”,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相长局面,教师与学生能力均得到快速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由于技能大赛是按企业生产一线的最新装备确定比赛设备,比赛流程参照企业生产流程,对此学院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根据示范校建设要求,投入资金购置设备和教具,将实训车间改造成为既满足校企合作的企业车间,又能够进行全国技能大赛的赛场,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大赛对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职业教育不等于技能教育。学院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大赛为引领,优化教学环节。
  一是建立覆盖全体师生的参与制度,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机制。参加技能大赛,对学生来说是必经的实践环节,学院每个学期都组织开展全院范围内的技能节活动,通过层层选拔,形成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使技能大赛逐步成为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二是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活动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向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每年的大赛项目设置表明了专业就是方向。学院根据大赛项目调整专业设置,协调大赛与常规教学,根据大赛要求调整教学计划;日常教学中注重与大赛项目的融合,根据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在三段式H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下,不仅强化学生在双基储备阶段对于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向准员工过渡阶段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上,以大赛为引领,将原有课程体系由知识体系转变为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专家讲座、学生社团、课外兴趣小组等组织,吸引学生参与课后自主学习,对新同学普及专业知识,对老同学提升专业水平,丰富了课程体系,使学生“营养”更加均衡。
  经过多年努力,学院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2008—2014年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天津市技能比赛中共获得109个奖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7个;获市级一等奖43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12个。
  实践证明,学院充分利用了行业和自身办学的优势,联合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讲授与实训、生产性实习、学生素质教育等多方面进行了共建、共管和共育,形成了以三段式H结构为导向,全国大赛为引领的复合型高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企业输送大量“素质全面、技艺精湛”的技术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