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评论 >

让职业院校成为培育“工匠”的摇篮

2017-10-22 13:06:43 张家港日报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政府不仅要重视“工匠”评选,更要与职业院校一起合力培养一大批年轻“工匠”。

  □冯胜清

  今年8月,江苏省启动首届“江苏技能大奖”评选表彰活动,目的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优秀品质、高超技艺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助推该省产业转型升级。“江苏技能大奖”是省政府对做出突出贡献优秀高技能人才设立的奖项,本届评选表彰产生“江苏大工匠”10名、“江苏工匠”100名。笔者认为,政府不仅要重视“工匠”评选,更要与职业院校一起合力培养一大批年轻“工匠”。
 
  从去年起,各地纷纷举行“工匠”评选活动,这是响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弘扬工匠精神号召的实际举措。评选出来的“工匠”确实具有代表性,政府也给予了相应奖励,这样做也确实弘扬了工匠精神,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但是,评选出的“工匠”毕竟数量有限,而产业转型升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必须需要一大批“工匠”,而且是年轻的“工匠”。这一大批年轻的“工匠”必须通过加快培养,而且需要政府与职业院校一起来合力培养。
 
  《中国制造2025》对应着工业4.0,就是要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中国智造”,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但是,中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却供给不足。10多年前,有关部门针对60家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比重仅占0.1%,技师和高级技工也仅各占1.1%和6.1%。近几年,高级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达上千万人,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升级。高级技工相当于“工匠”,高级技师相当于“大工匠”,两者这么大的缺口,依靠评选和奖励,效果可想而知。中国有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一万多所,其中示范性高职100所、示范性中职1000所,所以要补上这么大缺口的“工匠”与“大工匠”,需要政府和职业院校一起来合力培养。
 
  不久前,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提出“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中央文件第一次使用“技能形成体系”概念,用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相关制度体系,重新建构有利于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体制环境,是《改革方案》的一个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视和决心。《改革方案》指出:要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是指入职前的各层次各类型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提供的技能教育,或是指未来产业工人的培养;职业培训是指产业工人岗位技能培训。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两者统筹发展,构建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意见》和《改革方案》更是为政府和职业院校一起合力培养“工匠”与“大工匠”指明了路径。
 
  近期笔者看到一些地方政府与职业院校一起举办职工技能竞赛,还有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滁州、淮北、武汉、黄石、常德、西安等12个城市的工会与职业学校联合组建长江沿岸城市职工教育联盟培养技能型工人。这些都是好的举措。
 
  在培养“工匠”或“大工匠”时,企业也不能做旁观者,要努力成为“教育型企业”,也就是生产设备设施与工艺水平较高,在区域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规模以上企业;要乐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专业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