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研究 >

职教理论探索:孩子是脚 教育是鞋----来自民间的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箴言

2017-08-15 11:01:04 洪振圈圈 于东平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经常在八达岭高速公路昌平与海淀段的辅路上见到一辆打工子弟学校的校车,校车虽破旧,但是车两旁的标语却十分醒目——“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条来自打工子弟学校、来自民间的教育箴言,令我思考良久。


 
  经常在八达岭高速公路昌平与海淀段的辅路上见到一辆打工子弟学校的校车,校车虽破旧,但是车两旁的标语却十分醒目——“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条来自打工子弟学校、来自民间的教育箴言,令我思考良久。
 
  的确!适应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脚要穿鞋,大了不行、小了不行、肥了不行、瘦了不行;脚有不同形状,除了大小、肥瘦外,还有脚型的各种区别,脚面高的、脚趾尖或平的,残疾的······总之都是脚,都要穿鞋!不同型号、不同类型的脚要穿适合的鞋,特型脚还要单独定制鞋,否则脚要疼、脚要不舒服、脚要生病(鸡眼、脚垫、变形······),人就不能走路。所以说,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脚型、脚的特点、脚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鞋,才能完成人类行动的基本动作——走路。
 
  一、应试教育是“削足适履”的教育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形象地说明了教育要适应孩子,而不是要孩子适应教育!说明了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孩子,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穿上适宜自己脚的鞋!可是,我们的教育却缺少这种人性化、符合真正教育规律的要求。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潜质即多元智能,如果依据他们的特长展开适宜的启发式教育,他们可能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可是,我们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教育体制与结构、导向基本是一个精英化、功利化、淘汰制模式:进幼儿园考、初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出国;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留学;当白领、作CEO;进城、出国、跳出家乡和农村------似乎只有上大学、当干部、当CEO、当领导、当白领才是唯一“人才”,忽视了培养最广大的普通劳动者的教育。一个模式的鞋楦、一个型号的钻石鞋哪里能适宜大千世界的需求?哪里能适应三百六十行的脚?这就是“削足适履”!非要所有的孩子用“应试教育”的裹脚布缠他们稚嫩的脚,去穿应试教育的“三寸金莲”,使得本来可以自由发展的“天足”,被应试教育的“小鞋”束缚、在中考、高考,考、考、考,分、分、分中,许多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应试教育的核心就是“以高考为中心”、“灌输式”、“死读书、读死书”式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把孩子们所具有的多元智能压抑在单一的囚笼中,使许多孩子的潜质泯灭,成为“分数的奴隶”或“精英教育的陪读者”,而不能进入大学学习,他们丧失了挖掘自己多元智能、提升自己潜能的宝贵青春!在应试教育的征程中,许多孩子仅仅因为分数而不断被淘汰、被歧视,而成为被应试教育伤害的“受伤的祖国的花朵”。如果他们能够依据自己的志向、特长、喜好,如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宣传导向能够真正全面引导他们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学习,使适宜进入高中的孩子,进入高中学习;适宜进入职业学校的孩子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那么教育将使孩子们在初中后合理分流到不同类别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在寻找适宜自己穿的鞋子过程中,使他们自主发展,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以前,我在有关文章中提过一幅在贫苦农村中学的对联:“考不上大学穿草鞋,考上大学穿皮鞋”。硬让孩子们都穿一个型号的鞋——走应试教育的路。一路走来应试教育的鞋虽然穿出了“大学生”“博士生”······但是,一路上因为鞋不适应所有孩子,为所谓“精英”陪读而被抛弃的同龄孩子数,要远远高于考上大学的同龄人呀!虽然不再批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了,但是所谓“高校扩招”、“毛入学率世界第一”、“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世界第一”的导向,依然引导相当一批孩子们的脚被唯一的应试教育的鞋所伤害!削足适履真的很害人呀。
 
  二、农村教育的鞋并不适应每一个娃的脚
 
  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目前在农村,小学、初中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服务。因此农村教育体制、结构基本还是“应试教育”“精英教育”体制结构和教育思想。在农村教育中,“应试教育”倡导“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上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分数,“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跳出农门”。反过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养育了自己祖祖辈辈的家乡不需要孩子们来建设。其实更应当倡导“知识丰富头脑、技能精彩人生”!走出去当然好,留下来也是有用的人才。
 
  当许多农村高中学校的校长向笔者展示本校有多少毕业生考上大学、出国留学,多少在国外定居、外国大企业供职时;当贫困地区的县长、教育局的领导向笔者鼓吹本县高考升学率时,我提出,请告诉我实话、真话:“你们小学、初中辍学率是多少?”“进入高中的学生占你们初中毕业生的比例是多少?”“高三学生每年复读、回炉的有多少?”“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有多少?占没有进入高中的初中同龄人的比例?”“你们的大学生毕业后返回家乡,为建设家乡直接贡献力量的有几个?”“农村初中没有升入高中返乡的孩子有适应农村建设的技能吗?”“你们有那些大学毕业生回乡成了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他们无言以对!事实告诉我们,农村教育的鞋不适应所有农村娃儿们的脚!
 
  三、“削足适履”的教育不是教育公平
 
  在一些人高呼“教育公平”时,似乎忘却了教育不仅仅只是应试教育,还有其他类型教育——中、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教育类别。所以,这些专(砖)家强调的“教育公平”仅仅是发展应试教育资源的“公平”,把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农村教育、普通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应试教育范畴!“应试教育内部公平”的导向,好比只有一个型号的钻石鞋,尽管染成蓝色、紫色、白色、藕色······,依然残酷地让孩子们没有选择的、只能被强迫去穿那些不适宜各种型号、类型脚的“应试教育”的鞋!
 
  教育类别的公平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而仅仅是应试教育内部的资源分配公平,恰恰折射了整体教育的不公平!好比不同脚,选择不同型号、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适宜的鞋,才能走好路,不伤害脚。也就是说,让孩子们通过不同类别的教育成材,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才,才是教育的真谛。至于,是穿草鞋、布鞋、皮鞋,那是外在表象,实质还是无论什么鞋首要的是要适应脚!
 
  四、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换适宜的鞋
 
  在应试教育的范畴内,孩子们没有换鞋的权利,他们只能削足适履。所以必须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体制、结构,让孩子们的天赋在人性化、启发式、快乐中学习、自主选择人生道路、健康成长。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各类教育的公平发展。依据“社会人才结构金字塔”的黄金定律,合理分流孩子们的学习方向。否则,任何在应试、考试、分数禁锢下、小打小闹的“变化”都是作秀,不能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只有根据孩子们的潜质,通过启发式教育、快乐教育,调动他们的多元智能,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找到适宜自己脚的鞋子——不同类型的学校学习。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会根据自己人生愿景,在自主发展中、不断更新适宜自己逐步长大脚的新鞋,在各个行业中经营和展现自己人生的风采!这就需要我们在改变教育思想的同时、彻底改革应试教育为主体的教育体制和结构,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转变思想、破除“学历门”桎梏,树立正确“人才观”,真正在导向、引导、宣传中把各级、各类教育一视同仁!
 
  五、“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是教育的真谛
 
  笔者没有考证“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出自哪位前贤、伟人、哲人、专家、教育家之口,但是笔者赞扬这位把“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用于他所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在这所民间、草民创办的私立学校中为教育改革,努力实践“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树立起一面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旗帜!感谢这位打工子弟学校的创办人,他是真正的教育家!“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虽然张贴在一辆破旧的校车上,但是它以符合教育规律的箴言呼吁整个社会,都来真正认识“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才是教育的真谛!
 
  写于2009年10月
 
  附:作者博客读者评语节录
 
  1、俗话说:“没鞋穷半截”,表面说的是,没有合脚的鞋、没有与穿戴、服装、身体相配的鞋,“就要比别人穷半截”“矮半截”,其实说的是合适的鞋和脚、身体、穿着相配的重要性。但是,鞋首先要适应脚,才能与身材、穿着相映相符。当然,无论是普通的草鞋,还是球鞋、旅游鞋、布鞋、皮鞋,还是高跟鞋、高档或名牌的鞋,黑色的鞋、白色的鞋、花样翻新的鞋,都要适应脚!哪怕是钻石镶嵌的天价鞋,也要适应脚,才能使用。所以,把需要受教育的孩子比作脚,把适应他们成长的鞋比作教育,真的十分贴切。
 
  2、至于,穿皮鞋就高人一头,穿草鞋、穿解放鞋就低人一头的说法就更不符和时代的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是人人平等、大同世界!
 
  3、结尾:真正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