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院校动态 >

匠心领衔 薪火相传——非遗走进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2018-06-21 15:31:42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2018年6月19日下午3:00,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于北院教学楼举办了承德市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讲座。

  MVE网河北讯(通讯员 冯燕妮  雒鹤飞 苑亚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了解,让学生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2018年6月19日下午3:00,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于北院教学楼举办了承德市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讲座。此次活动学院有幸请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宽城皮影”的传承人张海忠老师、“九疑琴派”第四代传承人斫琴师隋意扬先生来我校进行艺术展示,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张海忠先生,13岁开始学艺,主唱小生,后又拜孙生老艺人为师,主唱小旦,学习下线操纵。1980年并组建了皮影队,在这期间为填补影人不足自学了雕影艺术,后又拜天津市非遗传承人高文忠为师,专门学习了雕影,新剧的影人都是自己亲手雕刻。
 
 
  每一次的表演都来之不易,从最初舞台的搭建、到最后表演的完美呈现,都包含着表演者的心血。
 

 
  讲座开始,张海忠老师为现场师生介绍了皮影的历史渊源及“宽城皮影”的艺术特点,而后又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皮影表演——“岳飞抗金兵”。表演过程中学生们走进后台,近距离欣赏那些历经千年岁月仍旧熠熠生辉的传统艺术,惟妙惟肖的表演加上乐队师傅的默契配合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喝彩。
 
 
  表演结束后,张老师将表演用的皮影拿到台前,以单个皮影人物为例,为现场师生讲解了皮影的用料要求与制作流程及皮影戏的基本表演方法。看着台下好奇不已、跃跃欲试的同学们,张老师提出现场互动,感兴趣的同学纷纷上前学习,在张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同学们也将手中皮影的人物特点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而后张老师在现场进行皮影的雕刻展示,刻刀仿佛是他身体的一部分,片刻间已初见人物外形,熟练的雕刻技术不言而喻。表演时,那精致灵活、浓墨重彩的皮影皆出自张老师之手。
 
 
  在表演结束后,师生们得知小到雕刻皮影的刻刀、大到现场搭建的舞台皆由张老师亲手制作,在震惊之余不由感叹道:正是因为这样深入骨髓的热爱、数十年不忘初心的坚持,才使得皮影文化未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亡,才造就了今日的“宽城民欢皮影”。
 
  斫琴师隋意扬,师承九疑琴派第三代传人韩廷瑶先生。数年来受先生悉心教导,习得九疑琴学精要,成为九疑琴派第四代传承人。其所斫之琴,以入古为宗,尤重传统。
 
 
  此次讲座隋意扬先生将现场解说与演奏相结合,以古琴的认知为引,解读古琴被时代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听他娓娓道来古琴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细细讲解古人超前的审美及现存的优美古曲。让在座师生对中国的古琴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遇上他的巧手匠心,连古木都通了灵性。现场一曲终了,仍觉余音绕梁。温文尔雅的气质如同古代的贵公子一般,难以想象这样温润如玉的人曾说过那样偏执的话:“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做一张死而无憾的古琴,等我肉身死后,这琴能代替我继续存于世上”。喜欢到了极致,便会心甘情愿的付出所有,包括生命。
 
 
  欲有所求,必先有所舍。斫琴的过程是孤独的,注定与城市的喧嚣繁华格格不入,而作为斫琴技艺传承者的隋意扬却甘之如饴,在夜幕降临时享受孤独、感受自我,费尽心力的钻研于其中,几近沉迷。当我们仍在睡梦中时,他早已在书院慢慢斫琴,大大小小数十工具、前前后后百道工序,从不曾有丝毫的懈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它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继承和发扬它其实并不需要我们做出多大成就、有多大付出,只需我们尽一份心、发一份“热”即可。
 
  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系列讲座,在加深学校学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得以更好的传承;既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又极大丰富和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对我校的文化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