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 > 论文在线 >

基于类型属性的山东省职业教育学制体系研究

2019-12-30 09:59:00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本研究课题是基于省部共建山东省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战略,总结近年来山东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人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和认知规律等特点,从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生态的需要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提出系统确立职业教育基本学制,畅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构建适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李真,烟台市职业教育研究室研究员,讲师;王利明,烟台市职业教育研究室研究员,高级讲师;吕小东,烟台市职业教育研究室教研员;尹婷婷,烟台市职业教育研究室教研员;段威,烟台市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正高级讲师。
 
  2019年,教育部与山东省共同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支持试验区建设,由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山东省教科院分别组建研究团队,启动相关课题研究,为试验区建设方案提供政策理论和本土实践支撑。山东省教科院承担了课题《山东省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地的特色举措研究》,以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案例,在基础特性、体制机制、招生考试、学校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师团队、教学组织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设立子课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开展系统研究。烟台市职业教育研究室承担了子课题《基于类型属性的山东省职业教育学制体系研究》,本研究课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1]、人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和认知规律等特点,从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生态的需要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提出系统确立职业教育基本学制,畅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构建适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一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全方位人才培养的需求
 
  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盾[2],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人才。中职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常规生产方面的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专科职业教育培养能够适应复杂的生产过程,并进行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转型、进行熟练生产的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的中高层次技术人才;本科职业教育培养可以灵活熟练运用技术,对生产现场进行管控,并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能够适应特定行业和实际行业工作要求,理论研究深入,实践应用扎实的高层次专门人才[4]。
 
  以台湾为例,在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台湾的职业教育方式为“养成教育”,学生学到一定专业知识后直接就业服务于生产[5]。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6],需求比重最大的是居中间部分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7],据资料显示,台湾在七、八十年代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年增加率达到4.5%,因此台湾确定了职业技术教育高移战略,逐渐调整中、高职比例,畅通升学通道,大幅增设技术学院。目前,大学以上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
 
  台湾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调整各层次职业技术教育比重的经验,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改革开放前期,中职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占据总劳动力40%的中级人才,而目前我国处在工业发展2.0、3.0、4.0并存、逐步向工业3.0、4.0过渡的时期,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8],因此职业教育急需确立一个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体系,各学历层次之间学制分明、结构合理、上下衔接、相互贯通,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9]。
 
  二 满足人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0]”多元智能理论显示,每个人的智力结构是不同的,有的人适合搞学术研究,有的人适合动手操作,大多数人更适应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基于感性认识的理论学习。同时,每个人在智力水平、学科兴趣、个性特长、天赋秉性等方面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成才和发展的路径是不同的。“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作为两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别满足了不同类型的人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层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满足于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而且在学历、技能上希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深造。除了目前的中职、高职专科层次以外,需求逐渐向应用型本科、专业研究生层次延伸,只有建立健全不同学制的不同层次教育,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11],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目前山东省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规模严重不足,与同等水平普通高校的发展规模相比差距巨大,急需大力发展。
 
  三 建立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学制体系
 
  人类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认识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按照知识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符合学习的序进累积规律,能达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教育在大学之前的学习都属于基础知识,真正的专业学习是上大学后开始的,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制是依据学生零起点开始专业学习的学情而设置;而职业教育从中职开始就有了明确的专业选择,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基础,接下来在高职专科、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是同类专业 “一以贯之”的知识体系,高职起点的学生能够较容易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不能简单沿用普通高等教育学制,应遵循人类认知规律设置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制,让学生更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业。
 
  目前山东省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起“3+2”中职升专科、“3+4”中职升本科、“3+2”专科升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成长“立交桥”,在系统设计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使各层次的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和沟通,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技能,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适当压缩职业教育学制年限,能够高效利用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四 优化教育结构和生态的需要
 
  自然界里,丰富多彩的生物组成了一个统一完整的生态系统,各类生物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任何一个物种的缺失,都会导致整条生物链、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同理,教育生态的平衡也取决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构、层次的合理配置、协调发展。当前,普通教育已基本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结构合理、层次完善的教育体系。反观职业教育体系,中职教育和高职专科教育占比较大,而本科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则占比较小,职校生升学渠道不畅通,导致高中阶段毕业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加剧了普通教育的竞争,也导致了职业院校招生困难。优化教育结构和生态,就要大力发展本科以上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畅通从中职、高职专科到本科、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真正实现由“选拔教育”向“选择教育”转变[12]。
 
  五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台湾义务教育后,建立了分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大教育系列[13]。普通教育包括高中、大学及研究所,培养学术型人才,学生可以一直读到博士;职业技术教育系列培养专业技术应用人才,包括三年制中职层次、五年制大专层次、二年制专科层次、二年制本科层次、四年制本科层次,学生完成本科教育后,可继续攻读硕士班和博士班,上下衔接,左右沟通,形成了一个渠道畅通、体制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4]。
 
  德国建立了体制机制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分为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和高中后职业教育[15]。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中以就业为主要途径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全日制职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途径的“立交桥”式的职业学校,主要有三种:一为专科高中,学制2年,其中理论和实践课程各1年,毕业生直升专科大学;二为职业技术高中,学制2年,全日制理论学习,毕业后升入综合大学;三为专科、或职业技术完全中学,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16],学制3年,毕业生直升综合大学。高中后职业教育包含非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中后非高等教育主要为专科学校,学制一般为2年,培养目标为技师和技术员。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职业学院,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学制为3年,培养职业型高级人才,修完3年经国家考试合格者,获得“职业学院工程师(经济师、社会教育工作者)”资格,相当于本科教育。
 
  芬兰建立健全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芬兰改革职业教育体制,合并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建成31个高等技术学院,学生在校学习3至4年,修完210—270学分,可以获得学士学位,然后可再用1年或1年半的时间攻读硕士学位[17]。
 
  六 构建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山东省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决定了必须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即从产业的低端化、规模化增长转向高效益增长、高质量发展,在结构调整中大力提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产业的比重,直至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能人才[18]。从世界范围来看,后工业化阶段技术密集型产业会得以迅速发展,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普遍都有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为本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山东省目前中高端人才缺乏、低端人才富余的结构性人才失衡问题非常突出,职业教育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的能力明显不足。全省现有402所中职学校、79所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每年培养较大数量的中等技术技能人才,但是春季高考每年仅有1万余名应用型本科招生计划,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因此必须加快提升本科以上层次人才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慧青.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D]. 华东师范大学,2017.
 
  [2] 李丽.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探析 [J]. 教育与职业,2019 (16 ):93-96.
 
  [3] 鄂甜.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解析 [J]. 职业技术教育,2015 (1 ):13-17.
 
  [4] 邓泽民.加拿大应用技术学院的特征研究及启示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18 ):76-82.
 
  [5] 刘虎.后扩招时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分析 [J]. 职教通讯,2012 (28 ):32-36.
 
  [6] 梁燕.对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 (4 ):20-22.
 
  [7] 贺贤士.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观点 [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0 (12 ):16-18.
 
  [8] 肖龙.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的接续研究:背景、逻辑与思路 [J].职教通讯, 2016(28):1-6.
 
  [9] 赵永红.唐山高职教育与区域新兴行业企业需求的协调 [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5(4):51-53.
 
  [10]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 2019〕 4号 [Z].2019
 
  [11] 温博栋.广东职业教育城乡协调发展的探讨 [J].卫生职业教育, 2012(22):18-20.
 
  [12]代君.研究生科学道德及德育教育的多方位性浅议 [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报, 2005(4):71-73.
 
  [13] 黄萍.我国台湾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标准分析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13):54-57.
 
  [14] 黄珊.招生困境倒逼中职学校转型发展 [N]. 南方日报.2017-11-02 (HC04 ).
 
  [15] 龚书文.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应对学龄人口减少的措施及启示 [J].中等职业教育, 2011:33-35.
 
  [16] 郭铁民.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理论育实践[J].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15届年会论文集 .
 
  [17] 何云峰.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8] 杨胜香.中国地区产业结构效益及转换实证研究 [D]. 中国农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