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研究 >

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研究:现状、视角与展望

2019-11-06 09:59:41 《职教发展研究》2019年第2期26-30 李名梁 贺珍珍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快速发展,但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仍然不高。当前关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影响因素、实现价值及其提升路径等方面。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内在机理研究、国别研究、实证研究以及政策研究等。

  作者简介


  李名梁(1976—),男,湖北黄石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


  贺珍珍(1994—),女,四川资阳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出台了大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在职业院校数量、师资队伍、基础设施设备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是,职业教育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不雄厚、就业率低、毕业生工作待遇较低、社会通道窄、职业教育普遍被认为是“末等教育”等。其中,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尤为显著。本文拟通过对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些许思路与路径。


  一、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研究的现状


  在知网期刊数据中以“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为主题进行搜索发现:


  2005年之后此类主题的研究文献数明显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全球化进程在加速推进,各类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增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伴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此期间,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4年编制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政府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伴随着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连续推出,研究该主题的论文日益增多。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关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关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现状探究;其二,关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比如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概念、影响因素、价值认同及提升对策等研究。


  二、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研究的视角


  (一)关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概念的研究


  社会认同度理论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重人文到重实践理论的发展过程。我国对社会认同度的研究始于2001年,但直到2009年之后社会认同的研究才得到较快发展。


  关于社会认同度概念的研究,始于Sherif提出的显示冲突理论,即群体间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了一个群体和其他群体之间的客观利益。如果群体目标一致,那么群体内部各个体之间更易建立友好的、合作的关系,反之则反。Tajfel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认同理论,指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其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1]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关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概念尚未明确,有待继续研究。


  (二)关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1. 政府归因论。有学者认为,各级政府对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建设缺乏资金保障使得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2]就当前中国教育发展格局来看,政府与社会的侧重点均在高等教育上,职业院校发展的要求与所能获得的资金支持之间的矛盾在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政府尽管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支持更多。


  2. 职业教育归因论。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低的部分原因是职业教育自身质量不高。与国外一些职业院校相比,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较差,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太合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有距离,使得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企业却出现“招工难”的问题。[3]有学者认为,职教师资队伍不强导致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既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动手实操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大多数教师只具备其中的某种能力,因而也难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4]也有学者认为,我国职业院校属于新兴行业,必然存在大部分新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例如办学历史较短、基础薄弱、实践经验较少,问题解决需要经过长时间经验积累。[5]还有学者提出,我国职业院校生源较差,面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要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难免有些困难。[6]


  3. 社会归因论。有学者从社会传统文化角度提出,大多数人受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教育观的影响,盲目追求高学历,更希望上普通高等院校而非职业院校。也有学者基于传播学视角,认为大众媒体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公众对职业院校缺乏深切的了解,或是仍然存在诸多偏见,对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评价不高。[7]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人才发展报告中提出,职业教育尽管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不高;并且特别指出,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它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十分不相称,主因就是中国几千多年来“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三)关于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价值的研究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将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转变,人民对优质生涯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需求同职业教育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要求,因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能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及现代化的发展。但是,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较低的现实始终制约着职业教育功能价值的发挥。目前在学术界中,关于提升认同度价值的主流观点有:


  1. 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是评价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直接有关。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高就业率将会扩大院校知名度,提高社会影响力,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改善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评价。总而言之,职业院校以就业为重要衡量标准,就业率越高,表明其办学职业教育越成功。


  2. 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有利于拓宽校企合作范围。以德国等西方国家为例,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较高,校企合作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开展得比较顺利,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我国国情来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会为企业对职业院校的重新认识提供新的平台,推动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变企业的商业行为为社会行为。


  3. 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过程中,社会大众将对职业院校的方方面面有一个更加清晰和理性的分析与了解,企业在招聘和用工方面将会更加理性地对待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关于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路径的研究


  1. 基于院校内生增长的多元提升路径。有学者认为,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普职融合,鼓励终身学习,为学习者提供终身统一教育学习体系。[8]有学者认为,职业院校本身做大做强才是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根本之路。职业院校要改进质量重在提高生源的质量、设置合理匹配的专业与课程、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建设优良的师资队伍等方面。[9]有学者提出,职业院校应该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入手,努力提升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全面大幅度提升。[10]也有学者从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性出发,认为技能大赛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其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及演讲能力;同时,有利于公众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发展前景,进一步消除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而扩大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11]


  2. 基于文化和活动育人的提升路径。有学者从文化角度出发,认为职业院校应该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表彰优胜者,激发参与者对职业教育的兴趣,在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将学校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保持职业教育与社会的紧密对接。[12]也有学者认为,职业院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文化建设,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当地特色,建设独具特色的高水平职业学校。[13]


  3. 基于利益相关者主体协同整合的提升路径。从政府角度而言,有学者认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健全多样化资金筹措渠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机制,建立科学规范、良性互动的评估机制,完善责任明晰、合力协作的管理机制。[14]从社会媒体角度看,有学者认为,应逐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识偏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传递职业教育正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15]有学者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首要在于营造尊重技工的社会氛围,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的宣传与表彰力度,同时大力开展各行各业职业技能大赛,让社会公众关注技工、尊重技工、理解技工。[16]从企业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应促进职业教育民营化和市场化。一方面,应广泛吸纳民间资本进行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办学,聘请企业高管和职业精英深入职业院校,给职业院校教学提供更多现实性指导与建议;另一方面,应积极鼓励企业办学、个人办学,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17]从第三方组织而言,有学者提出,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协调办学质量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控之间的关系,通过质量评价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提高。[18]


  三、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研究的展望


  (一)加大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职业教育研究


  就现有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多数学者认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受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缺乏真正的了解。另外,公众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属于“低端教育”,主要源于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偏向一线,其工资待遇相对偏低。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双创建设等国家战略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要求职业教育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培养大量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职业教育研究应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以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研究水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内在机理研究


  当前,关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研究主要限于教育学科领域,而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内部矛盾、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面临的困境,以及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充分表明了要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必须将职业教育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构建和谐共生的职教生态系统,最终推动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提升。这就需要从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入手,深入探究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内在规律,挖掘各利益主体的诉求与冲突,构建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驱动机制,寻求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切实路径。


  (三)拓展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国别研究


  每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外部环境均有所不同,在教育理念、文化传统、办学目标、办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有些国家职业教育兴起较早且社会认同度较高,因此对国外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研究可以作为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有效路径的一个重要参照。借鉴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提升的路径,并结合中国国情规划一条适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需要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国别研究。例如,从社会认同度角度去重点研究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以及美国的社区学院等,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得到社会较高认同的文化渊源、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等,以探寻可资借鉴的有助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政策体系模式与形成路径。


  (四)强化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实证研究


  目前对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研究尚不成熟,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多为一些概念阐述、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和岗位需求紧密相连,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只有从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和企业实践的角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实证研究,方可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研究的质量并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加大关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学理研究外,还应该强化以下两个方面的实证研究:(1)案例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不断梳理和总结办学特色明显、办学成果凸显的职业院校办学经验,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案例库,有助于形成强大的职业教育示范效应,从而提升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社会影响力。(2)定量研究。长期跟踪职业教育优秀毕业生的成长轨迹,以及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分析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内在关联度,以及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模式和中国模式,以切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提升。


  (五)做实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政策研究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技术和社会文化环境中不断成长与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与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建立和提升,既需要社会文化的孕育与沉淀,需要媒体和舆论的广泛支持,也需要一系列政策的有力保障。比如,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强的问题,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待遇不高的问题,各类人才市场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屡遭歧视的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对待职业教育发展态度偏冷的问题,都会极大影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如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做实职业教育政策的绩效评估研究是一个亟待重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2006(03):475-480.


  [2][9]陈珂珂,刘春丽.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2):120-124.


  [3]顾玉萍.职业教育低认同度的原因探析——以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认同度调查为例[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5):14-15.


  [4]胡昌龙,周荣.提升高职教育社会认同度刍议[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5):138-141.


  [5]卢文涛.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8):36-38.


  [6]赵祥刚,梁志.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的缺失及归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35):13-15.


  [7][11]曹庆旭,刘焰.开展技能大赛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5):1-3.


  [8][15]李艳.浅议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J].领导科学论坛,2016(19):59-60.


  [10]杨利军.全方位、高效能地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高职师资队伍[J].职业教育研究,2005(02):41-42.


  [12][14]谷永司.西安市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25):52-53.


  [13]马必学,刘晓欢.注重大学文化建设,打造高职学校品牌[J].中国高等教育,2006(07):47-48.


  [16]王胜强.提升职业教育价值认同感[N].经济日报,2015-12-07.


  [17]焦能.湖南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学理论,2014(15):196-197.


  [18]朱景发.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再思考[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