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名家 >

宋以庆:什么是“大职业教育主义”?学思践悟(二)

2020-07-18 13:45:27 未来新职业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一种思想或主义的产生绝非某一个人的凭空臆断,一定是基于现实需要,在众人的实践、研讨、思考、再实践中逐步完善。黄炎培先生所提出的“大职业教育主义”虽由一人所提,却也饱含着江恒源、杨卫玉、冷遹、刘湛恩、何清儒等诸多职业教育先驱的实践和思考,也因此,才有了《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

  
 
  一种思想或主义的产生绝非某一个人的凭空臆断,一定是基于现实需要,在众人的实践、研讨、思考、再实践中逐步完善。黄炎培先生所提出的“大职业教育主义”虽由一人所提,却也饱含着江恒源、杨卫玉、冷遹、刘湛恩、何清儒等诸多职业教育先驱的实践和思考,也因此,才有了《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
 
  “大职业教育主义”并非《意见》一文所能完全概括。其形成也经历了萌芽、发展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大职业教育主义”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他包含着职业教育的定义、目的、内涵、方法和实践路径等等,在黄炎培著作和中华职业教育社有关实践记录中,处处可以得到体现。那么,什么是“大职业教育主义”?笔者仅作一些浅见总结,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首先,“大职业教育主义”是一种广义的职业教育观。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以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其目的分别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至准备”。他认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是职业,基于当时现实,他认为职业教育可以分为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商业教育、家事教育、公职教育和专业教育等六项。他主张要注意区分职业教育并非“生产教育”“实业教育”。这也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性”的来源。
 
  第二,“大职业教育主义”强调职业教育要沟通普通教育。他明确指出:“不要说师范教育、医学教育等等都是广义的职业教育,就是大学、中学、小学和职业教育何尝没有一部分关系?”他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主张在普通中学中设立“职业准备科”或“职业科”,进行职业陶冶。黄炎培先生认为“教育目的,也许在初步时为非职业的,而最后必为职业的。”正是基于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前提,因此职业教育要“须向职业社会里边去实施”,“着眼在大多数平民身上”。这也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平民性”的来源。

  黄炎培等以参政员身份到访延安
 
  第三,“大职业教育主义”强调职业教育要沟通社会各界。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增进国家及世界生产力之准备”。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只从教育界做工夫”“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在如何才能办好职业学校的问题上,他认为,办职业学校的不仅要“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和联络”,“须同时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 ,“须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 这也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社会性”的来源。
 
  第四,“大职业教育主义”主张全面职业教育。全面性,体现在职业教育过程和内容上。从过程上看,黄炎培主张“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强调职业教育应贯彻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建立起了包含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教学、职业实习、职业补习、职业介绍、职业心理学等职业教育体系。从内容上看,黄炎培主张“手脑并用”“敬业乐群”,既要重视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养成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既要重视学校教学,也要强调实践,提倡“双手万能”“做学合一”;既关注城市职业教育,也要关注乡村职业教育、妇女职业教育、军人职业教育等。为此,中华职业教育社建立了调查、研究、讲演、职业指导所、学校、工厂等实体部门或机构。这也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全面性”的来源

  黄炎培与梁漱溟成为当时乡村建设的推动者
 
  职业性、平民性、社会性和全面性是“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要特征,构成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在其思想的影响下,中华职业教育社及其倡导的职业教育突破了就职业教育办职业教育的小天地,在社会协作上找到了大舞台,特别是伴随着抗日战争爆发,“个人生计问题”演进为“民族生产问题”,“以手以脑贡献于国家民族的强有力的保卫者”,成为职业教育的新使命。

  (1923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组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