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研究 >

孙天洋:构建资历框架赋能山东省 职教高地的路径探索

2020-01-20 12:06:17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编者按:近期获悉,山东省要建设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如何才能更好的打造职教创新发展高地?本网特向孙天洋老师约稿,请她谈一谈看法。她认为目前资历框架实践中仍然存在国家上位法缺位、路径不清晰等问题,在资历框架构建的国际经验探索基础上提出:资历框架基本制度建设、实现部省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山东省学分银行”制度建立等路径。以下发布全文,为飨各位读者朋友,以后将陆续发布约稿。

  作者简介

 
  孙天洋(1988—),女,硕士,助教,山东无棣人,滨州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升。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将“国家资历框架”纳入国家政治话语体系,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等系列文件的出台,“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已成为终身学习体系中打通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的立交桥。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倒逼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各省抓住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机遇,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资历框架的实践范式。
 
  山东省紧紧围绕破解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机制障碍,以部省统筹协调推进为契机,以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以为推动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为着力点,出台了《关于整省推进 提质培优 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关于建设山东省学分制银行、做好1+X证书制度和资历框架试点工作、深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等为国家资历框架构建提供了科学性、全局性、国际性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一、资历框架建设中的困境
 
  我国采用“地方试点先行,国家重点推介,全国铺展式构建”思路,在广州、上海等地试点运行过程中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支撑资历框架构建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缺位。
 
  一是国家上位法缺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及在岗技能培训体系的改革,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立法是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相关法律,已出台的政策虽然为国家资历框架构提供了政策参考,但是缺乏可操作性、规范效力与长效化的运行机制。二是地方性政策法规缺乏配套保障制度。例如,广东省将资历框架建设列入了《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但是,在学分认证、积累、转换标准体系中没有明确的配套政策,以上均是实现资历框架、学分银行通用性的制度性障碍。
 
  (二)保证资历框架运行的多方协同机制未建立。
 
  国家层面,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的分割管理模式,使育人的教育制度与用人的劳动制度严重脱钩,由于缺乏更高一级部门的统筹协调,教育部与人社部各自为政,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处于被分离状态。国家统筹、教育部门主导、人社部门及行业部门等协同参与的管理体制仍未建立。
 
  地方资历框架建设不仅依靠政府助推,还需要高校及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自觉参与,但是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间学分互换互认壁垒阻碍了资历框架多方协同机制的建立。
 
  (三)制约资历框架畅通的标准性和衔接性体系不健全。
 
  学习成果的认定标准是学习成果转换的重要前提。目前,各行业缺乏统一的 、科学的、具有公信力的人才培养标准,无法为教育和培训机构提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质量标准,难以实现相关岗位的职业性与课程标准深度融合。由于我国教育体系与培训体系分属于不同管理部门,例如,技工院校隶属培训体系,其中的中级技工、高级技工可否匹配相应的中职、大专、本科学历尚未有一致认可的标准,使得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在岗技术培训之间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困难重重。
 
  (四)对接资历框架国际性的平台未建立。
 
  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资历框架构建提出了迫切性需求。目前,我国与包括“一带一路”24个国家在内的4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但由于我国尚未建设国家资历框架,学历学位与职业资格相互认证过程中存在标准上的障碍,使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难以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对接。
 
  二、资历框架构建的国际经验探索
 
  目前,全球共有160多个国家实施资历框架制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特色,决定了不同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差异性。例如:英国国家资历框架以三维九级体系为基础,以资历和培训经历互认和学分转换系统为制度支持,以标准设定的统一性为前提,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转换与互认;澳大利亚的国家资历框架是以学习结果为导向,从知识、技能及知识、技能运用三维度来描述等级标准,体现层级性和弹性路径统一的整体框架;印度国家资历框架以学习量和学分的累积与转换作为特定层级和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的条件,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由此可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历框架构建在宏观上存在很多共性,对我省资历框架乃至全国资历框架的构建具有启示意义。
 
  (一)强调资历框架标准的统一性。
 
  将所有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都纳入统一框架,肯定学习成果在任何学习形式下同等效力的同时,保证资历框架中同一级别任何资历都具有对等性,这是进行资历转换的前提条件。
 
  (二)强调资历框架层级的畅通性。
 
  资历框架是打通各个教育层次和学习形式的立交桥。大部分国家都设置了职业资格等级,并通过学分积累实现不同资历层级之间的衔接与转换,以确保职业资格等级设置衔接顺畅。
 
  (三)强调资历框架监督的严格性。
 
  各个国家在充分认识资历的质量保障重要性的同时,设置专门机构负责资格质量评价和监督,例如,英国监督机构由专职的资历局,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局等机构组成,该举措大大促进了资历框架的高效实施。
 
  三、资历框架构建路径探析
 
  《意见》的提出为我省构建资历框架提供了依据,在借鉴欧盟、马来西亚、南非等历框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上海、广东关于资历框架的有效探索,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资历框架,为各类人才成长打通灵活、弹性、贯通的“进阶”结构和“上升”渠道,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赋能,为国家资历框架构建提供有益的实践范式。
 
  (一)推动山东省资历框架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立法凭借其规范性、权威性、强制性在资历框架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山东省可借鉴广东省经验,加快《山东职业教育条例》的修订,明确建立“山东省学分银行”制度,通过学分积累、互换等实现非学历教育成果与职业技能等级学分互认互换,构建山东省资历框架。为后续学分认证、积累、转换标准体系制定的配套政策,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资历框架涉及到《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多部法律,可以通过修正已有法律,或者借鉴马来西亚制定《马来西亚资历框架法》,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资历框架法》,通过立法确立国家资历框架的权威性。
 
  二是建立质量监督考评机制。质量监督机构是资历框架体系实施、评估与监督的主体,以资历框架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为目的,并承接来自学习者的申报、申诉、举报等事宜;为确保框架体系的及时调整与修正,应该引入第三方力量定期对国家资历框架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查找漏洞和问题,并及时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提供专业化的意见和建议。
 
  (二)实现部省协调推进机制建立。
 
  山东省资历框架建设需要协调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和培训机构、企业行业组织、相关监管机构等多方利益主体。在省部协调推进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成立由省部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统筹推进协调小组,具体实践了由国家统筹、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协调人社部门和各行业,积极鼓励大型企业、学校、培训机构及职业鉴定等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国家资历框架运行模式。
 
  (三)探索“山东省学分银行”制度的构建。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山东省学分银行”制度。在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下,动态地掌握市场对不同行业人才在“知识”、“技能”、“能力”维度的需求,进而设计具体职业层级标准与能力要求,使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逐步规范化;在省内建立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意见》提出修订开发500个左右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逐步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实施完全学分制,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学分积累既可通过线上线下学习获取,也可通过跨校学习、自主学习、培训见习等渠道获得,通过“山东省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资历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
 
  通过开展“山东省学分银行试点”工作,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落地工作机制、标准体系,打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分离状态,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四)打通资历框架国际化的互通互认渠道。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山东省高度重视品牌效应,积极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依托驻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展职业国际交流研究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快推进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互通互认,试点证书培训资源双向交流,不仅加速提升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国际化水平,而且有利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资历框架的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资历框架构建尤其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历框架的互通互认,以此为契机逐步走向与其他区域和国家的对接,不断应对教育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结语 :
 
  山东省“整省推进、增值赋能、题质培优”的特色职业教育创新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了资历框架构建路径,将为我国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建设提供了科学性、前瞻性、全局性及国际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远,谢青松.资历框架的级别和标准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75-82.
 
  [2]吴南中.我国资历框架建设的渐进模式[J].成人教育,2018(3):1-6.
 
  [3]谢青松.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国际比较: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9(10):5-12.
 
  [4]卢玉梅,王延华,孙静怡.从资历框架看我国“学分银行”制度中学习成果框架的建立[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