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开学大幕已经开启,各省高三初三学生纷纷返校复学,其他年级也即将开学。
【教育君语】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监督,也少不了老师的教育和批评。
一个孩子的背后,必定站着家长和老师,只有双方共同发力,孩子才光芒万丈!
目前,全国开学大幕已经开启,各省高三初三学生纷纷返校复学,其他年级也即将开学。
5月也会迎来中小学生的开学潮!
据人民日报海外网消息,日本《京都新闻》报道,位于京都市一大学发生了集体性感染事件。
报道称,这3名学生曾前往欧洲参加毕业旅行,归国后他们参加了多场毕业庆祝会,该校学生中已有至少27人确诊。其中一名确诊学生还参加了京都市井手町的社区联谊会,与此相关的确诊病例至少有11例。确诊学生的家人、朋友中也有至少8人确诊。
另据《产经新闻》报道,京都府和京都市政府当天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当地民众不要前往大阪、神户和东京等地,以防止病毒扩散。
大家都急盼开学,想让“神兽归笼”,但前提还是:疫情over了,或者完全可控。
但看看全世界的状况,让人心忧……
另外,由于疫情的影响,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目前大量学校关闭,全球约有14亿的儿童无法上学。
假如5月真的开学,我们能不能放心送孩子上学呢?
许多网友纷纷表示:
再不开学真的熬不住了!在学校上课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父母能放纵你的敷衍
社会却不会放过你的自欺欺人
不知道你们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状况:
正襟危坐在ipad前听老师讲课,时不时点头表示赞同;课后却“一问三不知”,点头只是打瞌睡了;
看见他在课桌前认真写作业的背影,孺子可教也!走进一看,把apple这个单词写了一页纸都记不住。
他们每天花了大把的时间在“学习”上,实际大脑早已“神游外太空”!
他们看起来自我约束意识良好,却只是例行公事地把自己“好学”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实际行动力却差到极点!
他们正在拼尽全力地自导自演一场“仪式性学习”,而终极目的就是让爸妈看到“我很努力”!
这样“演”给家长看的学习有意义吗?
一些经常爱耍小聪明的孩子一定会这样想:
等到返校小测结果出来了,我就可以告诉爸妈“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太笨”,这样他们就不会骂我啦!
可是孩子,你的一句“太笨”,只会让你在差生的路上越走越远!
励志经典影片《龙樱》里,樱木老师告诉他们的学生:
当天真的你们被无情地抛入社会之后,等待着你们的,只有充斥着不满和悔恨的现实。
爸妈能对你的敷衍与谎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将来社会却不会放过你的自欺欺人!
快乐教育
只不过是父母放任孩子的托词
有些父母认为:
我的孩子很懂事,他要是真的偷懒了,说明他学累了,那就让他偷会儿懒吧,偶尔放他自由。
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之一就是快乐教育啊!
已经2020年了,为什么有些家长还在为这个骗局“数钱”?天底下哪有什么快快乐乐就能成功的事?
孩子不懂事,会变着法子找偷懒的机会,我们作为家长,难道也不懂事吗?
所有的“放他自由让他快乐”,全都是你懒得管,更是你放任孩子的托词!
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很公平,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铺路。
当你允许你的孩子“偷懒不学习”的时候,其他人在完成额外的习题;
当你纵容你的孩子“快乐玩手机”的时候,同龄人在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技能。
那么,
当你的孩子成绩“吊车尾”了,就别训斥他怎么总是考最后一名;
当你的孩子将来被社会所淘汰时,更别抱怨为什么他不从小努力读书!
醒醒吧,别被“快乐教育”蒙蔽了双眼,你们今天在孩子身上狠下的心,就是他将来的不后悔!
教育孩子
父母才是主角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
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居里夫人重视家庭教育,在她的教育和培养下,她的女儿们被称为“诺贝尔获奖专业户”。
曾国藩同样重视家庭教育,对待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的子孙后代中有外交家、数学家、教育家……
请记住,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才是主角!
有人说做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
10岁之前,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在这短短的10年中,你就是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神,孩子信赖你、依靠你、更在努力地向你学习。
10年很短,别让它成为你和孩子一辈子的遗憾!
从来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
只有长期督促的家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麻烦也最难的一件事就是不自觉,想必所有家长们都深有体会。
你得时时刻刻盯着他,否则一块小小的橡皮,他都能给你玩出花儿来!
《清华学霸教子经》里指出,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
也就是说,孩子不自觉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想想你小时候,不也是被爸妈盯着才肯乖乖学习的么?
因此,家长一定要长期监督,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而督促孩子学习,首先就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凡是能够吸引他注意力的东西全都要排除掉!
另外,当孩子读书时,我们应该放下手机,也拿起书籍认真阅读。孩子看见我们安静地在看书,他们自然也会有样学样,认真地写作业了。
父母的监督是基础,孩子的自觉是目标,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才能脚踏实地朝着目标奔进!
孩子,不要怕老师批评你
开学在即,不少孩子都会对老师怀着敬畏之心,一方面是尊师重道的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害怕老师会批评他。
其实,老师并不会谁都批评的!
一个班级三、四十人,若每天都对每个孩子说教一番,是会把自己活活“说死的”!
老师会批评学生,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学生“还有救”,才会想要通过说教将他拉回正轨!
《墨子怒耕柱子》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大体讲的是墨子的学生耕柱子骄傲自满,墨子便生气地批评他。
墨子将耕柱子比喻成好马,并告诉他“我亦以子为足以责”。就是因为墨子希望耕柱子能变得更好,所以才会批评他。
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有人扮演这样一个“坏人”的角色,在孩子有可能走错路的时候恶狠狠地抓住他,并带给他回头的希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
教育不能再一味地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
老师的一句批评,不仅仅是为了孩子好,更是对他的负责任!
家长和老师
永远是教育路上最好的拍档
有一个很著名的植物学家的故事。
植物学家的孩子找着一棵不知名的小草询问老师,但老师不认识。
于是便对孩子说,“你的父亲是一位植物学家,不如去请教他,老师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找到了老师,对他说“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字,还说老师一定知道,只是忘记了,您再努力想想。”
说完,孩子把一封信交给老师,老师打开后发现上面写了小草的名字和特性,最后附上了一句话:
这个问题由老师来解答更为妥当。
这位父亲没有自诩是植物学家而压低了老师的身份,也没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灭老师的威风。他的举动,其实是在支持老师的权威。
教育不就应该这样吗?家校合作,才是最好的归宿。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老师负责传道受业解惑;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生活,老师的教育注重孩子的学习。
家长和老师,在还在的成长路上,永远都是最好的拍档!因为无论是谁,初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
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家长和老师的重要性是一样的,任何一方都不能 “独揽大权”,从而忽视了另一方的作用。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监督,也少不了老师的教育和批评!
一个孩子的背后,必定站着家长和老师,只有双方共同发力,孩子才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