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方言:职教新人入门课,要巧设计力担当   

2020-08-17 11:40:54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随着新学年的临近,又一批应届新生将迈入全国1万3000余所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的大门,成为职教新人。打基础、培底气,职教新人的入...

  
 
  随着新学年的临近,又一批应届新生将迈入全国1万3000余所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的大门,成为职教新人。打基础、培底气,职教新人的入门课,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啥叫“入门课”?顾名思义,就是把之前对职业教育毫无了解、第一次接触,没有基础知识和认知、没有基本概念和方向的新人领进大门的课。职教新人们,除中职升入高职者,大多数新生是第一次走进职业学校的大门,第一次进入职业教育领域。随着高职持续的大扩招,还有一部分来自退伍军人、职业农民、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民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仅是首次进入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院校,第一次接受正规的、系统的、专业化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还已离开教室多年。
 
  他们身上的一些特点,决定了这入门课何其重要。
 
  毋庸讳言,初中高中毕业生进入中职、高职,其内心大多有些失落的成分在——当自己的同班同学进入高中、重点高中向着大学前进,当自己的同学好友进入大学、重点大学向着理想前进,因考试分数被挡在大学门外纳入职业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们,对照之下,难免失意、失落;加之当前社会大众对于职业教育还多多少少“另眼相看”,他们的失意失落在情理之中。
 
  扩招中走进职业院校的退伍军人、职业农民、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民工的情形和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不一样。经历过职业生活的他们更加清醒也更加了解就业现实,不会和应届初高中学生那样心有不甘、彷徨忧虑。但是,作为再就业的主体之一,他们回到久违的课堂,重拾书本,重当学生,也需要克服心结重新适应。
 
  所有这些职教新人的特点,职业院校应该是了然于胸的,对于他们的培养,也自然要在探索实践中“有的放矢”。而为这些职教新人开设的“入门课”,更要精打细磨:
 
  其一,职业院校的“开学第一课”要精心设计,精准发力。新生中有的失意失落,有的有心结,那么“开学第一课”就要响响亮亮地打消他们的顾虑,打破他们的心结,无论是校长的致辞要洋洋洒洒鼓舞鼓劲,还是师生代表欢迎词要真真切切接地气接心气,甚至迎新生节目也要实实在在亮本事亮光彩。总而言之,职业院校的“开学第一课”,必须新奇新颖,打破学生们从小到大“排排坐吃果果”的那种拘束的课堂感觉,要把他们之前没有见过的专业技能、专业成绩、专业成就直截明了地展现给新人们,要让他们眼花缭乱、热血沸腾、重塑信心,要在这热血沸腾中让他们走进职教大门。
 
  其二,职业院校的“思政课”要巧设计力担当。都是教书育人,都是传道授业,职业院校的育人难度比大学还要难。不是说孩子们的入学成绩低、学习差,而是学技能学技术本就不是轻松活,得要动脑动手一起上,得课堂厂房一起到,学业企业产业一起懂。更何况,高职三年的学制,本就比大学少一年。那么,职业院校的育人一定要抓紧抓强。这个紧和强,就体现在职业院校的思政课如何设计如何上。一段时间以来,劳模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劳动教育,已经成为职教思政课的标配。标配没有问题,问题是标配一定要配得上这些孩子的需要和追求。也就是说,一定要以他们看得懂、喜欢看的方式来教育,那就是不要满堂灌,不要脸谱化,不要读教材,不要依赖PPT。要把孩子们带到职业工作的现场,让职业荣誉感直接来感染他们,让成功职业人直接来讲故事,让职业现场直接来传递职业荣耀,让企业、顾客、父母直接来感受学生的成长赞赏学生的成长。这样的话,职业院校思政课一定要走出校园,要走进职业历史的重要场景,走近成功职业人的身边,让故事本身来传达力量。
 
  其三,职业院校要把“小先生课”开足开强。曾经,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职业教育家的陶行知,主张以社会为课堂,变学生为老师,让这些在学的“小先生”在教导引导他人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体会教育真谛体味成长的自信。那么职业院校就要提供学生这样的机会:校内社团中互助互学的机会、校外给普通学校设计专业劳动课的机会、校际广泛参与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跨地域技能交流展示的机会……只有在贴近职业的实训实战中,让学生们体会到成就感成功感,他们对于职业的理解、对于职教的认同、对于自我的认识,才能够渐趋本质、渐入佳境。
 
  职教不易,育人很难,只有坚守育人的初心,坚守职教的本分,从为学生成长负责为学校发展负责的角度出发,巧妙设计、用力担当,职教新人的入门课,才上得好有效果,职教新人才入得了门、上得了厅堂,也才能学有所得、技有所长,才不辜负这各自的成长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