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媒体职教 > 职教网站 >

方言:职业教育要更好地走出去

2020-12-28 11:39:28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教育交流是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民心相通、民意相通”的重要文化途径,更是通过教育交流促进社会沟通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方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都扮演着重要的教育使者的角色。


 
  教育交流是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民心相通、民意相通”的重要文化途径,更是通过教育交流促进社会沟通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方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都扮演着重要的教育使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职业院校、中国的职业教育界也提升着自己、开阔着自己的眼界,服务于更广阔的地域,更好地服务于现实中的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正如近期结束的“第八届海峡两岸(苏台)高等职业教育校长联席会议”上,有台湾地区技职教育院校长表示,技职教育(也就是大陆所说的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台湾地区,70%的中小企业主是毕业于技职院校,接受过技职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培训的。因此可见,职业教育对于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推动,其作用是一致的,对于提升就业人口的实际能力,推动他们参与产业发展、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相一致的。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能够走出去,能够走很远。
 
  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过程,更能够为所在地带来实际的人力资源结构变化、经济变化、社会变化。而职业教育的交流和走出去,因为其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技术提升、产业提升、经济提升的效果,所以说较容易得到所在地区和国家全社会的普遍欢迎。
 
  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来,我国职教界走出去蔚然成风。所推出的鲁班工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非洲地区中赞职业技术学院,都得到了所在地区和国家的认可和欢迎。
 
  正是因为“走出去的”职业教育着眼于提升所在地区的技术技能水平、培养当地产业企业人才,这种实实在在的作用给职业技术教育的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民意基础。在沟通民心、民意相通方面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比较典型的就是中方数个职业院校对赞比亚的援助,成立了中赞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满足了中方企业在当地的人才需要,一方面又推动了当地的技术人才的养成和产业人才库的建设,为该国长期的产业技术能力提升和产业技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无形当中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成功走出去的职业教育既提高了当地就业人口的技术技能水平,又改善了他们的收入水平,更由此带来了当地的教育科技文化生活的向好发展。可见,职业技术教育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过,在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去的过程中,各职业院校也要注意几点。
 
  第一,我们的职业院校不要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不要以为走出去就代表着国际化,代表着高大上的一种方向,没有准备好就急于走出去。毕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产业,都存在着地区差别文化差异和产业差距。把走出去作为院校国际化的政绩,抱有这样的目的,走出去可能会有种种的不适应。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功课,分析当地所需、人才所短,也更清醒地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的所长,找到符合实际的交流方式,稳扎稳打地推动可落实有内容可长久的交流合作,而不是把走出去简化为“见老外、签协议、挂牌子、照片子”。
 
  第二,我们的职业院校要清醒地意识到,走出去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我们走出去帮助别人,同时也要借走出去开阔眼界提升自己。在非洲东南亚拉美,不只是中国在为当地提供职业教育的交流服务,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也在从事类似的工作,而且可能开展的时间比我们更久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正视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比如说语言能力的不足,技术内容与最新产业发展要求的匹配度还不高,我们与当地老百姓的接触深入度还有待提升。因此,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的职业院校一定不要沾沾自喜、自视过高,而是要踏踏实实地通过走出去提升自己的国际化能力,以有利于下一步更深入地向外走、向上发展,走得更远、走得更久。
 
  第三,我们的职业院校走出去过程中要善于整合资源,众智积力。事实证明,一些地区和一些国家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度的确很高,但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产业基础、资源环境、人才条件各不相同,某个院校的单打独斗,未必就能够赢得职业教育的口碑和市场认可。关键一点,我们还是要立足于所在地区和国家的实际发展,集纳众多院校合力,探索对外合作的有效方式,探索出适应当地的职业标准,探索出一个高效模式来帮助当地,从而实现良好的职业教育的交流和沟通,也打造更好的中国职业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