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就业 > 职场动态 >

职业技能学校:不愁就业愁生源

2014-04-05 22:23:35 《劳动午报》
分享到:
“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教育内容由学生的学习基础决定。目前,很多以往被动学习的孩子来到中职以后非常出色,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走上人生发展的平台,这是学生和家长当初想不到的。”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大山子校区刘建坡校长说

  电气化工程学校:不愁就业愁生源
  ■无奈入学毕业惊喜
  ■实习薪酬近两千
  ■有工作更有地位
  “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教育内容由学生的学习基础决定。目前,很多以往被动学习的孩子来到中职以后非常出色,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走上人生发展的平台,这是学生和家长当初想不到的。”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大山子校区刘建坡校长说。
  记者了解到,从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出来的学生,不光能百分之分就业,有一部分学生还被公司选派到了我国各驻外大使馆从事后勤保障,就是实习期间的收入,都能在1500—2000元之间。刘建坡告诉记者:“经常有毕业的学生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们在大使馆的工作情况,还邀请我去他们那里看看。”
  位于朝阳区的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目前拥有将台路、大山子、花家地、管庄和甘露园5个校区,开设了楼宇、电子、电气、制冷、轨道及花卉、经法共七大专业。80%以上的老师都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这里还有一个全国都非常出名的基地——北京市第一个机电专业实验基地。
  虽然拥有这样的规模和声誉,但电气工程学校也面临着与大部分职业学校相同的问题,就是招生难。刘建坡感慨道:“现在学校招收的生源主要来自三个地方,一是学校周边的孩子,二是远郊区县的学生,再有就是打工子弟。为了招生,我们的老师都是自己去各学校进行宣传,现场解答家长和学生的疑惑。”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学校开办了三种办学形式:大部分的专业集群都是按正常的职业高中教学;而轨道专业从去年开始与交通运输学院合办,开展了中高职的“3+2”衔接。“相比较而言,这个专业的生源的整体素质明显比别的专业的孩子要高。”此外,学校还与政法职业学院联办经法专业。“这个专业的学生由两校共同招生,学校负责中职三年的基础课教学及部分专业教学和学生德育活动。”
  出现生源素质不一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招生。学生和家长普遍都会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才算有出息,所以他们内心不情愿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面对家长的心理、孩子的心理,学校有针对性地分析生源基础,开展适合于职业教育类型的教育。刘建坡表示,学校的班主任责任心都很强,评价学生也不仅仅评价成绩,更多的是看学生的成长,会努力为孩子搭建各类展示平台,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树立自信心。
  与招生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就业的抢手。“我们学校毕业的孩子都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刘建坡说:“为了能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学校会按照国家规定开满文化课和专业课程,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安排相关专业上岗证的培训。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拥有初级证书,有的孩子继续参加培训后还拿到了中级证。”由于学校办学时间较长,已经拥有了一些长期合作的单位。每到毕业前,这些单位就会来学校挑选毕业生。“与我们合作的外交部楼宇处茂源物业公司。学生毕业后,公司再进行全面培训,优秀的孩子会被派往我国各驻外使馆从事后勤物业工作。毕业的学生经常打电话,告诉老师他们在大使馆的工作情况,他们为我国外交事业做着中职毕业生的贡献!”
  去年11月,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2014届中职毕业生500余名,在不足1个月的时间里全部被单位预订进行顶岗实习,而且承诺实习费在1500—2000元之间。
  公交高级技校:为揽生源只得发“小广告”
  ■就业率达到98%以上
  ■被家长当“反面教材”
  ■低人一等的目光最受伤害
  3月21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房山区长阳镇稻田南里3号的北京市公共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这是一所国家重点技工学校,现在每年招收学生大概有300多名,就业率达到98%以上。
  谈到技工学校的现状,该校办公室王立主任直言:现在国家对技工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很大,这是个好的前景,但是如果人的观念不改变,对于技工教育来说永远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王立主任告诉记者,对于他们学校来说,每年还没等到学生毕业,一般5月份左右,企业就已经和学校预定了名额,可以说,学生的就业不成问题,甚至还有一定的缺口。但是,因为社会对技工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到技工学校学习的学生就没了前途。“其实则不然,我们这里的不少学生都很优秀,很多人还成为了企业的骨干。”该校招生就业办刘主任表示:“比如说,我们培养的学生有宝马4S店最年轻的机电、维修双技师,北京公交集团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等,能说他们不优秀吗?”
  “但是我们在招生过程中却屡屡遭遇困难和尴尬,就是因为社会对技工教育的认知度不够。”刘芳主任表示,技工学校一直遭遇不公平的招生环境。技工学校属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不同于隶属教育部门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学由教育部门主管,为保证绝大多数学生报考教育系统学校,各地都控制生源不外流。在2003年前他们还有招生见面会,还可以直接向学生家长宣传自己。现在正规的途径只依靠招生简章,以及企业子弟的了解认可。“我们是一所国家重点的技工学校,可为了争取生源,我们会像发小广告的一样在学校门口发放招生简章,来通过这个渠道让学生家长们了解,可不少学校老师还把我们当做‘反面教材’,引导学生不能没出息去考技校。”说到此,刘主任感到很无奈,一方面企业急需要人,一方面招生困难重重。
  刘芳说:“如果社会上的各类人群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如果不转变,不管技工学校就业率多么高,总觉得那是低人一等的蓝领,社会的另眼相看,就会让技工学校很难摆脱尴尬的状态。”
  【对话】
  破解招生难 首要破歧视
  职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一片大好,但吸引力有限,每年招生时节需要全校教师齐动员,最终生源却仍然是寥寥无几。那么,技校招生难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公共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招生与就业部刘芳主任。
  记者:职业学校生源难和社会认知度有关吗?目前学生和家长怎么理解职业学校?
  刘芳:可以说,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认知度对职业学校的招生难息息相关。在我们的工作接触中发现,不少家长宁可让孩子上个三流的大学,也不希望孩子去读技校。在他们眼里,只有学习太差什么也考不上的孩子才选择职业学校,孩子读了技校就是没出息了。而社会上,尽管近年来职业工人的工资发生了改变,但社会地位仍然不够受尊重,这也是人们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的一个方面。
  记者:可以说,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现在招生渠道怎样?
  刘芳:初三的毕业生手里都有一份大本(招生简章),就拿我们学校来说,主要是通过招生简章让初三的学生了解我们学校的情况,感兴趣的学生或家长就和我们联系。和普通高校相比,很难有机会能面对面地接触学生,让他们了解学校。另外,我们还会印制一些学校的宣传彩页,到学校发放给学生和家长。但在我们发放这些宣传资料时,却经常遇见一些老师或家长做“反面动员”,让我们很尴尬。
  记者:听说随着技工的薪金待遇提高,出现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到技校“回炉”的情况,您怎么看待这些?
  刘芳:我们也遇到过这类情况。其实这很正常,对于技校来说虽然没有大学学历,但在教学中注重实操能力,学生的专业性很强,学生成长的很快。可以说,他们都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学生们总是在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企业“预订”一空。所以,在我看来,说来说去还是个“因材施教”的问题,无论上大学还是读技校,都要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不是为了就业而就业。希望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转变传统观念,不单纯地以学历高低说话,应注重人才能力的培养。
  【记者手记】
  何时让技校生与大学生实现起点平等
  职业技能学校毕业生炙手可热,但报考者却寥寥无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和孩子普遍看低职业技能学校,而全国各大院校每年也在实行扩招,使更多的人看到了上哪怕是四流、五流普通高校,也比上技校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从技能学校毕业的毕业生,因为学历低,其待遇的基点与普通高校的大学毕业生有实质的差别,在提干部、报考公务员、提升职级方面处于劣势。
  其实,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深刻认识到,从技能学校招来的员工,可以顺利进入一线开展工作,他们的动手能力比普通大学生强得太多了。而企业招来的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都需要企业再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有些还要送到技校回炉才能用,这在无形中就增添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从技能学校毕业的孩子,不愁工作,有的甚至有本钱“挑肥拣瘦”,未到毕业季,就被一抢而空。鉴于此,记者认为,职业技能学校要想真正招到好生源,首先要改变社会上对职业技能学校的偏见,国家和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消除对技校生的歧视,让技校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从起点上实现平等,为技术工人成才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技校来说,它们最渴望的就是在招生时能与普通院校平等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