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 > 技术创新 >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引领“两创”教育改革

2014-03-26 17:36:40
分享到:
这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职业学校,凭借什么办学理念以“脱胎换骨”的姿态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学子?凭借什么管理机制提升职教品牌,实现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的显著提高?

  浙江凯欧传动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高枧乡胡村党支部书记叶继师,碧浪美容院和碧浪化妆品店的草根老板陈碧浪,浙江省三门合力橡塑工业有限公司老总缪苏春,宁波博达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柳……这些都是各行各业创新创业的弄潮人,他们犹如翱翔在天空的多彩风筝,连接彼此的是一根叫做“母校”的线――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这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职业学校,凭借什么办学理念以“脱胎换骨”的姿态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学子?凭借什么管理机制提升职教品牌,实现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的显著提高?
  创业大赛衍生创业一条街
  2013年5月26日,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年一届的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答辩刚刚落幕。本次参与比赛的有38个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团队。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筛选出10个团队,有望参与模拟创业。
  自2009年1月第一届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以来,创业设计书设计大赛已成为该校的“传统节目”。参与大赛的团队必须结合自身创业实际,以拥有虚拟创业资金为前提,针对一项产品或服务,提出具体有形的创业模式,按照比赛标准,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创业设计书。“参赛团队还要面对面与创业项目评委专家老师进行答辩,只有答辩通过了才能入选优秀创业项目。”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谢卫民说。今年获胜团队的项目生产经营范围涉及网上购物、礼仪服务、杂粮小吃、蛋品加工等。
  如何激发创业大赛的活力,强化比赛的延续性和后劲?如何让创业答辩获奖团队点燃创业热情,提升创业意识?如何让学生有机会将创业计划书的蓝图变成现实?谢卫民校长“三思”后立即着手在校园里开辟一条创业街,让学生试水创业。学校还特意在教学楼和宿舍楼附近腾出18间房子作为学生创业的场地,同时还为各创业团队提供一名“会计”,对每月的账目进行管理。在学校的鼎立支持和精心组织下,2009年上半学期,学校共有50余名学生、11支创业团队“落户”创业一条街。
  四年弹指一挥间,创业一条街随着时间更迭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热闹。三职数码商品店、杂七杂八杂货铺、创意坊、万能充移动代理、三职礼仪服务公司、鹏诚蛋品加工厂……店铺林立,门庭若市,每到下课或放学时间,创业一条街的商店里都会挤满学生。采访时正值周末,杂七杂八杂货铺的小老板陈萤正在店铺里“值班”。她告诉记者,今年高二的她从撰写创业计划书到项目答辩再到申请“营业执照”和筹集启动资金,从对创业一窍不通到现在进货、销售、账目管理“一手抓”,这一年的“创业史”让她学到了很多。她兴奋道:“老师特别支持我们创业,最初写创业计划书的时候就是班主任指导我写的。如今,这个小小的店铺也能平均每月创收200元。”
  为进一步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创业启蒙教育。据谢卫民校长介绍,每个新学期,高一、高二的学生第一堂课就是创业报告会。学校邀请历届优秀毕业生和社会成功人士来学校作讲座,以现身说法、典型事例激励在校学生,让学生看到创业的美好,增强创业的信心,树立职业理想。值得一提的是,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楼道墙壁上贴满了优秀毕业生的创业典型事迹和有关创业的名言警句,形成了校园浓厚的创业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毕业生中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占了毕业生总数的15%左右。
  自办企业助推产学研一体
  作为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新创业的另一载体,自办企业是该校一大“法宝”,并保留着浓厚的三门地方特色。
  石窗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很早就出现在人类生活中。人文内涵丰富,且在民间日常生活中被大量使用的石窗艺术,发端和成熟于三门县,是该县的传统文化瑰宝。三门石窗俗称“石花窗”、“石漏窗”,是三门湾传统砖木结构建筑中普遍使用的镂空雕花石窗,其工艺精致、设计巧妙、造型古朴、雕琢精巧。为了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门石窗,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于2011年经批准出资注册三门蛇蟠石窗发展有限公司。
  自办企业,引入生产线,为机械、数控、艺术设计、市场营销、财会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全真的实践能力培养基地,有机地构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在自办企业现场,高二学生陈红炜正在指导学弟制作石窗。陈红炜虽然是核电专业的学生,但出于对石窗传统工艺的热爱,他积极申请成为学校三门蛇蟠石窗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公司的整个生产流程都由学生‘包办’,无论是基层工人还是管理负责人员清一色都是学生!”陈红炜说。与其他同学一样,周末或者午休的时候,陈红炜就会去学校的石窗公司上班,他如今已是车间总负责人,管理着20名“员工”,每个月还能领到2000元左右的薪水。
  看到学生们一张张认真的脸,谢卫民校长动情地说:“别小看了这群孩子,他们可是公司的生力军!”在他看来,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实现学习与实训、实习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毕业后快速地转换角色、适应工作,自办企业的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
  随着自办企业生产经营的风生水起,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研发一种产品、开设一个专业、兴旺一个产业”的办学特色逐渐显山露水。“研发,是我们的第二个目标。微型石窗就是我们原创的,比原始的石窗足足小了十分之九。”谢卫民校长自豪地说。微型石窗体量小、便于携带,十分适合用于装饰,也有很强的收藏价值。在学校的石窗艺术馆内,摆放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石窗“造型”,从简单的花纹到复杂的窗花刻字,可以想见学校对研发加工技艺、完善设计图案的“功夫”之深。目前,学校已经掌握了810多种石窗窗花图案,30多个石窗造型的生产工艺。
  学校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涨热情和创新投入,带动了当地石窗文化的兴旺,加速了当地石窗产业的迅猛发展。如今,三门县已有两家企业注册生产石窗工艺。微型石窗更是得到市场认可,远销东南亚。
  自主研发促进校企新合作
  自2005年以来,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就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生的日常教学计划,主持申报了“中职生创造力开发的实践和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6年,学校又创造性地开设了《创造力开发》的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系统的创新教育,良好的创新氛围,引导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师生积极投身“创造发明”的蓝海。谢卫民校长说:“教学设备的研发就是最好的铁证。在学校电气实训基地中,有一半的设备都是学校师生自己研发的。”
  在实训基地记者看到,学生们正在电子装配实训台进行技能操作。“这25台电子装配实训台都是学校和企业合作改良而成的。”指导老师郑士那一边进行操作演示,一边讲解道:“机器的外壳是由浙江沃森电器有限公司设计的,但里面的装配是由我们师生共同设计和改装的。”
  教学设备的“不实用”,让郑士那老师决心放弃“安于现状”,挑战高难度。在给电气专业的学生上课期间,他发现学校购买的原装设备有些地方已经落后于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有些部件则高于教学要求,如设备上的电路设计按高校教学要求设计,不适用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这种硬件设备和教学需求的不匹配,不利于学生掌握实际技能。出于对学生的负责,郑士那老师与其他老师一起组织走访企业,调研适用于企业生产标准的设备条件。而后,他和五六个学生一起,历时一个月,终于完成了电气装配实训台的改装。
  为了鼓励师生自主改良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特地设立教学仪器研发中心即三职教仪的同时,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如学校核电专业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的合作,既让学生走出去,又把专家引进来。
  5月26日下午,在三门职业中专核电机械实训区,5名学生围着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检维修项目部副经理陈清文,操作台上堆放着离心式清泵部件,他们正在讨论轴承间隙的问题。据悉,陈清文等企业技术人员每周三都要一整天呆在学校,手把手地将自己平时维修的实践经验都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陈清文等人还要结合企业工作岗位和任务要求,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现场学生手中正在翻阅的《核电钳工技能》、《核电管工工艺》等多本专业教材都是校企合作的成果。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双方不再满足于浅层次的合作,企业干脆将生产车间搬到学校里。去年,学校和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核电四回路冷却水循环系统,为学校核电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仿真的实训环境。陈红炜高兴地说:“有了这样‘真刀实枪’的实训平台,毕业后进企业就不怕不适应了。”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让他的实际操作能力已经可以企业“熟练工”相媲美了。
  目前,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已与98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61个校外实训基地,自办企业3家,自建研发中心两个,建成校内实训基地9个,被当地企业赞誉为技能型人才的“加工厂”。
  “就业”是职业学校永恒的话题,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正以翘楚之姿引领中职“两创”教育改革,将学生优质“就业”演绎得更加精彩。在学校搭建的广阔平台上,学生从这里“起飞”,他们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用母校给予的知识和能力冲击着行业巅峰。
  创业有道 创新有为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引领“两创”教育改革
  浙江凯欧传动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高枧乡胡村党支部书记叶继师,碧浪美容院和碧浪化妆品店的草根老板陈碧浪,浙江省三门合力橡塑工业有限公司老总缪苏春,宁波博达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柳……这些都是各行各业创新创业的弄潮人,他们犹如翱翔在天空的多彩风筝,连接彼此的是一根叫做“母校”的线――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这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职业学校,凭借什么办学理念以“脱胎换骨”的姿态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学子?凭借什么管理机制提升职教品牌,实现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的显著提高?
  2013年5月26日,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年一届的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答辩刚刚落幕。本次参与比赛的有38个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团队。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筛选出10个团队,有望参与模拟创业。
  自2009年1月第一届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以来,创业设计书设计大赛已成为该校的“传统节目”。参与大赛的团队必须结合自身创业实际,以拥有虚拟创业资金为前提,针对一项产品或服务,提出具体有形的创业模式,按照比赛标准,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创业设计书。“参赛团队还要面对面与创业项目评委专家老师进行答辩,只有答辩通过了才能入选优秀创业项目。”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谢卫民说。今年获胜团队的项目生产经营范围涉及网上购物、礼仪服务、杂粮小吃、蛋品加工等。
  如何激发创业大赛的活力,强化比赛的延续性和后劲?如何让创业答辩获奖团队点燃创业热情,提升创业意识?如何让学生有机会将创业计划书的蓝图变成现实?谢卫民校长“三思”后立即着手在校园里开辟一条创业街,让学生试水创业。学校还特意在教学楼和宿舍楼附近腾出18间房子作为学生创业的场地,同时还为各创业团队提供一名“会计”,对每月的账目进行管理。在学校的鼎立支持和精心组织下,2009年上半学期,学校共有50余名学生、11支创业团队“落户”创业一条街。
  四年弹指一挥间,创业一条街随着时间更迭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热闹。三职数码商品店、杂七杂八杂货铺、创意坊、万能充移动代理、三职礼仪服务公司、鹏诚蛋品加工厂……店铺林立,门庭若市,每到下课或放学时间,创业一条街的商店里都会挤满学生。采访时正值周末,杂七杂八杂货铺的小老板陈萤正在店铺里“值班”。她告诉记者,今年高二的她从撰写创业计划书到项目答辩再到申请“营业执照”和筹集启动资金,从对创业一窍不通到现在进货、销售、账目管理“一手抓”,这一年的“创业史”让她学到了很多。她兴奋道:“老师特别支持我们创业,最初写创业计划书的时候就是班主任指导我写的。如今,这个小小的店铺也能平均每月创收200元。”
  为进一步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创业启蒙教育。据谢卫民校长介绍,每个新学期,高一、高二的学生第一堂课就是创业报告会。学校邀请历届优秀毕业生和社会成功人士来学校作讲座,以现身说法、典型事例激励在校学生,让学生看到创业的美好,增强创业的信心,树立职业理想。值得一提的是,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楼道墙壁上贴满了优秀毕业生的创业典型事迹和有关创业的名言警句,形成了校园浓厚的创业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毕业生中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占了毕业生总数的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