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示范·创新 >

大众认可度低 职业教育处境显尴尬

2014-07-24 14:47:34 来源: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贾少军
分享到:
 未来,我国必将向着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而技术创新的实现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当前,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应在观念上、资源上,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支持。尊重技能,认同劳动价值,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培养高技能、填补社会空缺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 任润波) 今年高考毕业生填报志愿的余热还未散退,网上便掀起对各类学校和专业选择的大讨论,“千万别报体”意外走红。“千万别报国际贸易,因为听起来高大上,但还在国内混”、“千万别报广告设计,因为你会加班加到吐”、“千万别报环境工程,因为实习基地在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对于学姐学长的建议,部分掉档的学生倍感茫然与焦虑:报本科学校还是职业院校?
 
  “千万别报体”网络走红。图片来源于网络
 
  职业院校 落榜考生的无奈选择
 
  现实生活中,考生在考试失利的情况下,尽管对学校的选择迷茫、焦虑,但他们宁可选择学费昂贵的三本也不愿去职业学校。因为在人们意识里,“初中——高中——大学”,这才是标准的成才路径。职业学校似乎成了没能进入高中或大学的“无奈”选择。
 
  “三本太贵了,家里支付不起,我也不想工作,就上职校吧。”报考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王郡表示,“这可能是最好的结果。”
 
  “我想考公务员,但貌似政府招考对学历有明显限制,许多岗位都要求本科以上。我有能力考本科为什么要报职业学校呢?”超过北京理科二本线13分的李成硕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
 
  “虽然职业学校毕业生更容易找工作,但工资起薪明显比本科毕业生低。对于职校的教学环境与管理就更不放心了,我们做家长的根本无法确定孩子是否能学到技能。”一家长向记者抱怨道。
 
  已经工作7年的糕点师傅吕师傅对自己的学历很是苦恼:“做这行儿已经有几年了,确实喜欢这种带创意的工作。虽然目前工资待遇很高,生活过得挺好,但因为没有上过大学,跟自己上过大学的同学相比,明显感觉低一头,聊天共同话题也少,聚会总有些尴尬……这滋味儿,挺不好受的。”
 
  类似种种,在对学生、家长还是社会工作者的采访过程中,他们对职业教育都流露出些许不认可的态度。如果整个社会都认为白领人士胜过蓝领工人、脑力劳动强于体力劳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毕业大学生不愿意做一线工作者了。
 
  预期收益 职业教育不如大学教育
 
  与人们的认知形成剧烈反差的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数据大有逆袭普通本科教育之势。根据日前发布的《教育蓝皮书(2014)》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其次才是重点大学及普通本科院校。
 
  另有统计显示,2005-2013年,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达1.23万亿元,年均增长25%,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持续增加。然而,尽管国家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显不足。“上职校低人一等”、“社会地位低”、“职校学风不好”等这些观念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为何人们会对职业教育产生偏见呢?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区域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刘丽芳教授,对此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足,究其主要原因是接受职业教育的预期收益较低。在现行教育体系下,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意味着选择高职院校。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办学历史、社会知名度、办学资源等远远不如位于高等教育金字塔塔尖的精英大学。职业教育仅仅能获得一技之长,就业面窄,多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就业,只能进入晋升机会少、福利待遇缺乏的次要劳动力市场,身为‘劳力者’角色。”
 
  在刘教授看来,通过就读普通高中考入大学获得的高学历,可以敲开主要劳动力市场好工作的大门,进入职场生涯的良性循环。相比而言,接受职业教育在获得技能提升和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预期收益就远不如大学教育了。

  从“娃娃”抓起 改变职业教育偏见
 
  “升学至上”的理念仍然影响着现阶段的办学方式,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攻读普通高中,再“顺理成章”地考入大学,这被认为是成功之道和必由之路。实质上,根据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大约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将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如果先前不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环境、特点和素质要求,不了解就读职业学校的优势,他们何以选择职业学校?
 
  “我认为需要在学前准备-求学-就业-社会四个阶段,给予职业院校学生行之有效的支持。具体而言,包括:增强中小学生对各类职业的理解,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的立交桥,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预期收益,促进不同职业群体的社会融合。”刘丽芳教授对如何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给出了建议,“为了增强学生和家长对职业、职业学校的了解,有必要在中小学阶段增加职业指导类课程,唤起学生从事技能活动的热情,细心、严谨的技能劳动习惯和态度。”
 
  做技工不丢人 国外职业教育认可度高
 
  德国的职业教育堪称世界模板。众所周知,“德国制造”获得世界赞誉,德国技工亦被公认为高素质技术人才。德国以实业立国,靠的就是技术工人的勤劳双手,技工也在这个国家受到应有的尊重。而这倚靠的则是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理念。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德国是建立在学徒制基础上,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双元制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分流始于10岁,选择实科中学的学生将进入职业学校进行学习。选择文科中学的学生未来则进入大学。相比考大学,更多的德国中学生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据统计,德国高中生毕业后上大学所占的比率仅占约30-35%,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比率高达65-70%。
 
  在德国,做一名技工并不丢人。德国教研部表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均十分重要,“师傅”级别的技术工人应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归为同一等级。而且,接受职业教育还有一个明显优势,就是他们通常可更早地进入职场,建立公司,自立门户,从而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同样,在英国,每年约有50万名完成职业教育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与学位文凭一样,职业资格证书在英国企业也广受欢迎。在薪酬方面,技术工人的工资有时并不逊于公司白领。目前,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3级的技术工作,平均年薪在25000英镑左右,与英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基本相当。在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里,一些特殊技术工人的工资则远远超过大学毕业生。英国某家知名家教育智囊机构呼吁,如果英国不加强职业教育,未来经济将无法与其他国家竞争。
 
  就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职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企业和社区的通力合作。将职业教育放在一个开放的背景下,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满足社会需求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时代重任、发展方向、支持重点、各级党委政府职责。李克强总理也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产业升级,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要深度融合,要用改革的方法发展职业教育。这一切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解读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国家这次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非是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合理的结构,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未来,我国必将向着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而技术创新的实现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当前,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应在观念上、资源上,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支持。尊重技能,认同劳动价值,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培养高技能、填补社会空缺人才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