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吴登云

2015-05-07 16:34:31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白衣圣人”吴登云,男,高邮郭集人,1940年5月生。1963年,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自愿到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工作,从此将自己的命运与当地各族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那时,由于土壤盐碱太重,乌恰县境内甚至没有合适的泥巴建砖场,生命力极强的白杨树生长10年也只有一人高。吴登云在这个地方呆了40年,退休了还舍不得走。他用行动书写了一个好医生为民爱民的美丽人生。

  “白衣圣人”吴登云,男,高邮郭集人,1940年5月生。1963年,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自愿到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工作,从此将自己的命运与当地各族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那时,由于土壤盐碱太重,乌恰县境内甚至没有合适的泥巴建砖场,生命力极强的白杨树生长10年也只有一人高。吴登云在这个地方呆了40年,退休了还舍不得走。他用行动书写了一个好医生为民爱民的美丽人生。
  主要事迹:
  吴登云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拥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党的十六大代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为民爱民模范称号。
  主要事迹:
  他,骑马走遍了乌恰县的每个村子和牧场,为柯尔克孜族牧民送医送药。
  他,先后为危重病人输血30多次,累计献血70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他,为挽救一个全身50%以上皮肤被烧伤的两岁儿童,吴登云从自己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移植给患儿。
  他,把唯一的女儿献给了柯尔克孜族的卫生事业。
  他,手把手地传帮带,悉心培养了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
  他,为给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出一个“十年树木工程”,硬是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园林式的医院。
  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没挪几步就一身虚汗。年轻的医生吴登云判断,必须输血治疗。然而,只有几间土坯房的简陋医院,哪里有血库呢?望着奄奄一息的病人,吴登云决定抽自己的血。300毫升的鲜血从吴登云的体内流进了柯尔克孜族病人的血管。病人的眼睛有神了,她惊喜地说:“我的身上长力气了!”
  第一次献血就这样开始了。看到自己献出的是一点血,而挽救的却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吴登云认为自己做得太值了。30多年来,他无偿献血30多次,计7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波斯坦铁列克乡牧民买买提明永远也忘不了吴登云为他儿子植皮的一幕。
  那是1971年12月1日,买买提明两岁的儿子玩耍时不慎扑入火堆,全身50%以上的皮肤被烧焦。面对惨不忍睹的小生命,吴登云感到阵阵揪心。一连十多天,他全身心地投入抢救,幼儿终于度过了休克关、感染关,接下来就是创面愈合的难关了。但是,幼儿完好的皮肤所剩无几,怎么忍心过多取用那些细嫩的皮肤呢?
  吴登云把目光投向了幼儿的父亲。买买提明听说要从自己身上取皮,吓得惊恐万状,连连说不行。吴登云决定从自己身上取皮。“什么?哪有医生取自己的皮,不行不行!”手术室护士拒绝配合吴登云。吴登云只好自己给自己注射麻药。他先从两条大腿上取皮,随后,又在小腿上注射麻药,果断下刀。10分钟后,他一共从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接着,他拖着麻醉的双腿走上了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植到幼儿身上。幼儿得救了,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现在,他病魔缠身,走路时佝偻着身子。乌恰人说,吴登云64岁了,该歇歇了。吴登云说:“我现在还不能回到扬州去养老,我还有两个心愿未了,一个是修建水库灌溉草场,另一个是帮助乡亲们盖房子。”乌恰县山高路远地广人稀牧民缺医少药,吴登云被称为“马背医生”,足迹踏遍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时间到牧区边巡诊边防疫。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遭遇雪崩、洪水险情不断。有时为了一个病人常常要走几天的山路。
  多年来吴登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临睡前一定要查一次病房,否则心里就不踏实。对于那些危重病人他总是反复观察仔细询问生怕有半点闪失。86岁的宗教人士塔力甫阿訇一生一世都铭记这样一件事,1987年3月,他在地里劳动时,突然肚子痛,被儿子送到医院。当时,值班医生诊断后认为是一般病情,住几天院就好了。深夜里他突感疼痛难忍吴登云闻讯赶来确诊为疝气。当时正值停电,吴登云一面急忙找人发电,一面吩咐两名医护人员准备手术。此时已是凌晨3时,吴登云亲自主刀手术进行了4个小时。术后,吴登云一直守在病床边观察。病人苏醒了,他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吴登云和当地柯尔克孜族医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鼓励他们大胆做手术,术前帮助他们制定严密的方案,术中在一旁当助手,术后再一起总结经验。每次下乡巡诊,他都要到乡村卫生院所进行业务指导。
  吴登云曾有过多次回内地工作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因为他深深知道,乌恰的各族群众需要他,而他也离不开淳朴、善良的乌恰人民。多年来,吴登云以诚心、热心和爱心赢得了乌恰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而在这份得到的背后,他付出的是一个儿子对父母的愧疚,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哀伤。父母临终不能守在床前,女儿早逝是吴登云内心挥之不去的隐痛。
  但吴登云对自己的人生并无遗憾。他知道,在高山大漠深处,有无数需要他的民族兄弟姐妹牵挂着他;在风雪高原,有成千上万热爱他的老乡们惦记着他。他们就像一座座雪山,是他坚实的依靠和力量的源泉牞是他们支撑着自己一路走来,无怨无悔!
  为了推动山区水库和抗震房屋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吴登云多次拖着病体,到乌鲁木齐甚至北京寻求支持。吴登云说,从前为人治病是服务于个体,现在搞政协工作是服务于全体,意义更大。
  从2001年起,吴登云担任乌恰县政协副主席,但他仍牵挂着县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他现在每星期在政协上3天班,在医院值3天门诊。 走进乌恰医院,60多个花坛把医院装点得如同花园一般,在“生个娃娃容易,种活一棵树难”的帕米尔高原,实在是一个奇迹。1985年大地震之后,乌恰县城易地重建在戈壁滩上。为给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吴登云又提出一个“十年树木工程”。没有土,他们就到7公里外的老城去拉,一个树坑一个树坑地垫土。没有水,他们就从雪山下挖了一条12公里长的引水渠。一年接着一年,硬是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园林式的医院。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