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尉凤英

2015-05-24 18:26:35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1933年出生,辽宁省抚顺县人。195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考入东北机器制造厂当徒工。先后荣获沈阳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65年4月被党中央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曾任辽宁省委常委、省妇联主任、省总工会副主席、沈阳新阳机械厂(现沈阳航天新新集团公司)副厂长、工会主席等职,是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第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退休。

  1933年出生,辽宁省抚顺县人。195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考入东北机器制造厂当徒工。先后荣获沈阳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65年4月被党中央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曾任辽宁省委常委、省妇联主任、省总工会副主席、沈阳新阳机械厂(现沈阳航天新新集团公司)副厂长、工会主席等职,是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第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退休。
  主要事迹: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模范人物,这其中有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全国女劳模,她就是技术革新能手、被誉为“毛主席的好工人”的尉凤英。
  1953年1月,尉凤英考入东北机器制造厂当学徒。在学徒期间,她刻苦钻研,每天早来晚走,在师傅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做成了自动分料器。她还用门弓子把六角车床手工搬柄改为半自动搬柄。这两项革新提高工效80%,提前118天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从这以后,她就以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术革新的运动中。
  1954年,厂里试制新产品,车间公布了300多个攻关课题。别的课题都被抢光了,只剩下滤油器这个难题。她不顾别人的劝阻,把这个难题接了下来。她从没见过滤油器,就虚心向师傅求教,拜能者为师。在技术人员帮助下她画出草图,利用业余时间到废料堆里找零件,终于用改制的零件组装出一台滤油器,解决了车间最大的生产难题。
  1955年,尉凤英把车床的手工搬闸改为脚踩闸自动开车,提前2个月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还使产品合格率由96.2%提高到99.6%。她经常是左手端着饭盒,右手还在画图琢磨。1958年,她在国外技术资料上看到多胎工具图,受到启发,在工长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将车床的单刀改为4把刀,使日产量由800个提高到1万个。
  从1953年至1959年,尉凤英实现技术革新70项,改革的多刃刀具提高工效14倍,改革的冲具提高工效100倍,用434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用4个月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
  1957年,她在厂里发起成立了“红专大队”。在最忙的攻关日子里,她连续20多天吃住在车间里,晚上困得实在挺不住时,她就枕着一块砖头睡在冰凉油污的水泥地上。从1957年到1965年,她在“红专大队”实现技术革新707项,创造价值185.5万元。
  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创造出如此骄人的业绩,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党和人民给了她很高的荣誉。1965年,党中央命名尉凤英为“毛主席的好工人”,更使她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