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阎德义

2015-05-31 16:22:00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1929年2月4日出生,天津市人。1949年3月参加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沈阳黎明公司冲焊厂工人工程师。先后革新攻关100余项,实现较大技术革新8项,被誉为“焊接大王”。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阎德义,1929年2月4日出生,天津市人。1949年3月参加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沈阳黎明公司冲焊厂工人工程师。先后革新攻关100余项,实现较大技术革新8项,被誉为“焊接大王”。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主要事迹: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钣焊加工厂,在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草坪里,有一座令人敬仰的半身人物塑像,每当重大节日,公司的有关领导都会来到这里,向塑像献花,表达公司领导和职工对这位英模的崇敬之情。这位令人尊敬的人就是黎明航发集团已故全国劳动模范、人称“焊接大王”的阎德义。
  20世纪50年代初期,阎德义所在的黎明航发集团公司肩负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和生产的历史使命。在试制涡喷5发动机时,焊接火焰筒需要在零件尾部凸台堆焊硬质合金。按照当时苏联专家的要求,必须堆焊两层,使硬质合金块厚度达到6毫米,然后再磨掉3毫米。阎德义认为这样干效率低又废料,就进行了大胆改革,采用一层堆焊成功。
  1960年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全部在华工作的专家,并全部停止对中国的航材供应,包括当时焊接上急需的氩气,为此国家不得不以每瓶360元的价格从联邦德国进口。阎德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大胆将国产氩气(按标准要求,当时国产氩气质量不合格)采用电炉进行加温,提出纯氩,保证了正常生产,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
  1971年,在产品质量整顿中,阎德义带病坚持攻关,在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下,使火焰筒的寿命延长到200小时,为提高涡喷6整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做出了贡献。
  1975年8月,阎德义应邀参加“辽化”工程会战。在焊接大型金属罐时,质量要求高,焊接难度大,他带领80多名焊工闯过铆焊、横焊、立焊、平焊等技术难关,经一次测试合格,外国专家惊讶地向阎德义竖起大拇指,称赞地说:“真是了不起。”
  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党中央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在工程建设中遇到难题,工程指挥部专程请来阎德义,他攻关解决了用特殊不锈钢板焊接而成的水冷壁板结构不裂纹、不变形的关键难题,受到工程指挥部的好评。
  1979年,在试制国产新型歼击机发动机过程中,钛合金机匣的焊接出现了氧化、裂纹、变形的三大难题,阎德义大胆地提出了在大气层中焊接钛合金的设想,成功地在大气层中直接进行钛合金焊接,为我国的焊接工艺谱写了新的篇章。
  1980年,车间接受新机科研任务,为加快速度,他自制了土夹具30多种,试制加工的零件均达到工艺要求,不仅解决了急需,还为国家节省资金6万余元。
  1981年,辽化急需一批波纹管,他主动请求承担这个任务,并和小组的工人在一起,在没有技术资料、没有试验设备的条件下,自己动手做试验器,采用脉冲氩弧焊加壁的办法,奋战五昼夜,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为车间创造价值5万余元的财富。
  1982年,在承担新机任务试制中,阎德义知难而进,为解决环形件焊接问题,他制作了一个通气夹具,在焊缝的背面进行通氩气的保护,保证了技术要求。他还制作了一台无级变速焊接转具,解决了焊接时烧伤零件及焊透不均等质量关键。
  1984年,公司与一家企业签订了价值66万元的民品合同——分离盘和膨胀节,这是由联邦德国和日本进口的化纤备件,在公司是首次加工。阎德义主动承担这两项任务的焊接,他顶着35℃的高温,一焊就是十几个小时,反复研究、改革加工方法,把三至五层的耐热不锈钢板同两层碳素钢板由两次焊接改为一次焊接,大大地缩短了周期,为提前完成这项合同做出重大贡献。
  多年来,阎德义先后参加上海、北京、天津、四川、黑龙江、广东、深圳等省市60多个单位的攻关会战和技术协作活动。1978年起他连续五年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1979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78、1979、1981年他三次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1983年他被评为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
  1989年5月阎德义退休,11月11日因病逝世,终年60岁。22日,沈阳黎明航发集团公司党委做出了《向阎德义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公司广大员工向阎德义同志学习。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