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李超

2015-07-28 21:02:13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李超,男,汉族,1970年9月生,鞍钢股份冷轧厂4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兼党支部副书记。1989年6月参加工作以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1 3亿元。

  李超,男,汉族,1970年9月生,鞍钢股份冷轧厂4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兼党支部副书记。1989年6月参加工作以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他主导完成的“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的研发和应用”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鞍钢历史上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一线职工。2015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时代楷模”称号,同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主要事迹:
  1989年,从鞍钢技校毕业的李超被分配到鞍钢冷轧厂检修车间钳工2班。他虚心学习,认真钻研,技术水平很快有了大幅度提升。一次,在“新增翻钢机运输链”工程中,李超运用所学知识,把“活长”们都看不懂的十几张盖板图样画在一张总装配图上,获得了大家的肯定,班长当即授权他这个小工当现场“总指挥”,带领大家将十几块盖板全部严丝合缝地安装到了设备上。事后,李超不仅得到了比“活长”多出40块钱的奖金,而且他更加坚信:一个人是不是被人尊重,能不能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为企业、为社会作出贡献。
  入厂两年,李超就成为八个钳工班中最年轻的副班长。之后,他向着“高水平技术工人”的目标执著前行。
  “企业遇到了困难,总得有人站出来、有人去管”,李超总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挑战。
  1998年5月,正在休婚假的李超接到厂里的紧急电话。原来,冷轧设备“活套段”因活套车和摆动门经常发生事故,每次事故都要处理6个小时以上,厂里想要他回去救急。那是一套进口的欧洲二手设备,已经运转多年,“年老多病”。
  是救急还是根治?李超渐渐萌生了“拔病根”的念头。他每天盯住活套车寻找故障根源,测取了1000多个数据,最后确定了在设备本体增添侧导轮的改进方案。连续一个月,白天在厂里修检设备,晚上回家画图。当时没电脑、没设计软件,每一条线都要用手工来画。妻子也被他动员起来,协助校对数据和尺寸。半个月后,他画出了30多张图纸。
  冷轧厂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最终决定按李超的方案和图纸对活套车进行改造。最终,“活套段”的改造非常成功,16年后,这个“活套段”仍然在稳定运行。
  2006年,鞍钢股份决定建设冷轧4号生产线,厂里派他与同事赴日本,在新日铁设计研究院进行为期10天的设计审查修改并签订意向书。清洗机组这一部分的技术问题由李超把关并担任主谈。为了给公司建一条完美的生产线,李超和他的团队事先做足了功课。他们把由新日铁设计的鞍钢冷轧2号线清洗机组在运行中暴露出的60多处技术缺陷全部整理出来,每一处的故障表现、问题根源、技术参数、修改方案等均一一详细排列出来。在谈判过程中,李超从机组的上料设备开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仔细查看,结合2号线清洗机组发现的问题,对设计缺陷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和完善意见。经过据理力争,使日方人员接受了李超提出的修改意见。
  时至今日,4号线清洗机组仍稳定运行,以前2号线清洗机组存在的问题在4号线基本上基本得到杜绝。这一结果,正是李超希望看到的,也是他一直努力追求的。
  汽车板是钢板加工的“皇冠”,也是利润较高的领域。将厚厚的板材加工成不到1毫米厚的高强度板材,技术难题很多,乳液残留即是一例。当初,鞍钢转型新上汽车板时,没少吃苦头。
  鞍钢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自主集成冷轧二号生产线,成功生产出欧五板,但成材率不高。最大的问题是钢板表面乳液残留。“无论多难,都要啃下这个硬骨头,结束欧五板依赖进口的历史!”李超下定决心。
  当时用的乳液吹扫设备和技术都是国外的。有人替李超捏了一把汗:“国外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我们现在改,要动设备、换思路,能改好吗?”
  李超和工友们坚守在现场进行勘察、测量、分析,每当遇到乳液残留时,就钻到狭窄的、满是油污的轧机机架内察看,形成缺陷记录,测试风动轨迹。通过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并对国内外各大企业的乳液吹扫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利用鱼刺图把可能造成乳液甩带的因素分成八大类,逐项分析。通过采用空气动力学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等相关知识,找出各相关子系统的工作规律。
  他们还专门制作了一个模型反复进行模拟试验,取得进展后,又在现场进行试验。“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后的“蓦然回首”,李超和他的团队在设计理念上取得了颠覆性的突破,研发了五项支撑技术:七分区立体吹扫技术,乳液收集导引技术,紊流控制及低噪节能技术,乳液吸附技术,自动分段吹扫控制技术。钢板表面质量从O3级提高到O5级,残次品率降为零!这一技术成果被推广到鞍钢几条冷轧生产线上,累计为企业创效近5000万元。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慨地说:“这项技术是国内外首创,由工人发明,难能可贵!”
  “创新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产业工人努力钻研,也能擦亮‘中国制造’”,李超说。
  李超和他的团队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屡屡对洋设备动刀,先后攻克技术难题230多次,共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以上。李超也从一名钳工成长为享受副厂级薪酬待遇的特级技师,2014年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4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李超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众多“科学大腕”中,他是获奖者中唯一的产业工人,也是鞍山和鞍钢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技术工人。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