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赵郁

2015-10-15 16:33:02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赵郁,男,1968年6月出生,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高级技师。2007年获得了“首都劳动奖章”、“全国机械工业职工创新能手”;2008年被选举为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2009年成为首批北京市享受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2010年、201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会十六大代表。

   赵郁,男,1968年6月出生,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高级技师。2007年获得了“首都劳动奖章”、“全国机械工业职工创新能手”;2008年被选举为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2009年成为首批北京市享受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2010年、201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会十六大代表。

  主要事迹:
  1988年6月,赵郁高考落榜。当听说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招工的消息时,赵郁报了名。拿到北京吉普公司录用通知时,赵郁暗下决心:要干就干出点儿名堂来。天生爱捉摸的他,一进厂就靠一项小发明一鸣惊人:他负责“212”前挡风玻璃装配,先往风档铁框上揉胶条,再往风档上安玻璃,装汽车档风玻璃看起来简单,但在安装过程中用劲儿稍有不均玻璃就会碎裂,在当时是个难题,赵郁每天会看到玻璃在自己或同事手中碎掉的场景。玻璃碎了不扣钱,可活却白干了,在赵郁眼里等于是付出了劳动却没有收益。经过多次观察,他发现,在装配技术过硬的前提下,胶条软硬度不合适导致的胶条随形不好是首要因素。于是,他和另一位同事配合,经过数百次地摸索,终于找到了解题答案:在胶条最软的温度点迅速将其从热水中拿出,并在其降温的几秒钟内快速把胶条揉到玻璃上,再装到汽车前风档的铁框里,创造了连续装1000块“212”前挡风玻璃不破碎的纪录。赵郁因此被企业评为优秀学员。
  首战告捷,让赵郁初步走出了高考失利的阴影,找回了自信。1995年,赵郁有了升任班长的机会。当时,在车间里当班长,是个工资高、不用干活、还管人的好差事,但赵郁不这么看:技术工人是靠技术吃饭的,只要技术好,人人都服你,都把你当师傅看。领导拗不过赵郁,只能依了他。从此,赵郁成了一名汽车电工,十字改锥、尖嘴钳、万用表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随身“三件宝”。相对维修工而言,汽车电工是个有知识含量的工种,赵郁认为,新时代的蓝领工人,不但应该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还应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自己虽然没上过大学,但企业也是学校,只要肯用心,上不上大学都能成才。于是,凭借聪明的头脑和没人教都主动钻的精神,赵郁很快靠改锥、尖嘴钳、万用表练就了手拿把攥的汽车电工好“功夫”。2001年,在企业举办的技术比赛中,他率先拿下工人技师证书,承担的课题《发动机点火系统的改进》,还将213汽车发动机化油器装置以最小的成本改造成电喷配置,大大提高了汽车发动机的性能。
  2005年,北京吉普“变身”北京奔驰,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升级了。赵郁敏锐地意识到:靠十字改锥、尖嘴钳、万用表打天下的汽车电工时代结束了,要想成为一名高端汽车制造企业的优秀员工,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绝对不行。赵郁再次过起了没白天没黑夜地的“补课”生活。别人聊天时,他研读汽车性能资料;别人工间休息时,他翻查词典默背英文专业词汇;别人睡觉时,他系统学习汽车构造原理、维修知识。没过多久,他不但对公司引进生产的所有车型的性能了如指掌,对车辆故障做到快速诊断、迅速排除,还能看懂进口检测设备英文说明书,也可以和外国专家用英文讨论技术问题,甚至连外国专家解决不了的难题他都能拿下。
  一次,一款新车试车时不着火。北京奔驰技术人员,查了一个星期,没排除故障;特意从北美赶来的专家,找了一个星期,没解决问题;国外厂家发来四、五套解决方案,还是不着火。那天晚上,躺在床上,赵郁脑子一遍遍理着该故障发生以来的每一道处理程序。不知不觉中他找到了规律:不管是现场尝试的方法,还是传真资料中给出的方案,都是按照售后维修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既然这样行不通,如果把它当成一辆新车,从装配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于是,他边列出与汽车不着火有关的五种模块,盘算着如果按装车的方式把这五个模块重新装一遍,问题就不应该存在了。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豁然开朗,可转念一想,这五个模块加起来成本有一万多,万一失败了,风险太大,不能轻举妄动,第二天一大早,他迫不及待地向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领导的信任与支持给了赵郁极大的鼓舞。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赵郁想来想去换了四个模块。故障最终排除了。
  2009年2月到6月,赵郁被公司派往德国奔驰进行培训,他终于有了面对面向外方请教的机会。让赵郁万万没想到的是,当遇到装配上的问题,对方会无条件地教给他;当遇到技术上的问题时,对方会非常肯定地拒绝他;再追问为什么时,对方会干脆地回答:你无权知道。在赵郁的内心深处这是莫大的耻辱,他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人争口气。在德国奔驰的车间里,赵郁用一个个漂亮的活,让对方频频伸出大拇指。
  2010年,以赵郁名字命名的“赵郁创新工作室”正式落成,成为首都车企中首家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分七个创新小组,从公司抽调的生产、技术、经营等30多名优秀人才针对企业生产制造以至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和管理创新工作。
  当年10月,赵郁就设计出了集汽车电器、制动、空调等部件为一体的实训展台教具,使各种汽车部件摆在展台上一目了然,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还带动了公司范围内提高技术的学习风气。
  “职工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成才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工作室虽然以我的名字命名,但是我认为这是北京汽车的骄傲!个人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是北京奔驰培养了我,我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回报企业,回报社会”。这是赵郁的心声,也是他由衷的意愿。
  赵郁以企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赵郁说,近年来,虽然政府、学校、企业在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相比,我们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仍有较大提升和改进空间。对此,他提了三点具体建议。
  是建议修改完善《职业教育法》,给校企合作明确的法律地位。
  是推进校企合作作为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点内容。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具体的措施,将“健全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等规划目标落到实处。
  是应当在先进制造业集中的城市和开发区试点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培育示范典型,带动整体发展。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