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院校 > 校园文化 >

职教好声音:职校生的成才、成人、成功不可标签化

2015-11-25 11:27:49 刘景忠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作者简介:刘景忠,现任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非领导职务五级职员,兼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全国财经职业教育语文研究会会长。

  有幸参加职校生“资助成才,励志筑梦”典型事迹评选,感慨良多。

  这项活动意义之重大,前所未有。关注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的回归。教育部也在关注学生发展情况。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走近一个个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生命状态。
  但是,在评审过程中,许多材料令我感到十分困惑和遗憾。
  什么是成才?什么是励志?什么是成功?我以为,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对了,生命状态对了,一切都对了。然而,在我看到的一些材料中,学生的成才、成功被标签化了。比如,先说这个学生家庭如何困难,然后就读了职业学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技能大赛。通过努力,获得了省级或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这个学生成功了!再比如,学生对专业学习并没有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创业园开了商店,当上了小老板,于是,这个学生成功了!
  读着这样的材料,我不禁要问:只有获得技能大赛奖项或自己开网店、公司才算是成功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在数以千万计的职校生中,参加技能大赛并且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的有几人?占职校生的比例是多少?开网店、开公司的学生有几人,占职校生的比例是多少?往宽处计算,这样的学生至多占职校生的5%,问题来了,如果只有这些学生才算是成功,那么,难道95%以上的职校生都是不成功的吗?
  教育是拒绝标签化的。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学生成长为他自己,或者说成长为他最好的自己。每个职校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他们都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那么我们收获的就将是一个个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生命个体。如果我们的社会是由这样的生命个体所组成的,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给少部分学生贴上成功的标签,那就意味着将绝大部分学生挡在了成功大门之外。这样的学生观、人才观显然是反教育的。
  我当然不否认,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以及学生开网店、办公司是学生付出艰苦努力的结果。但我绝不同意将学生的成才、成人、成功功利化、标签化。社会需要技能高手,需要创业者,但社会更需要的是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的公民。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是健康的,其他的一切都是健康社会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