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廖仲宾

2016-01-07 14:22:43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廖仲宾,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铸钢分公司工人、高级技师。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廖仲宾,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铸钢分公司工人、高级技师。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主要事迹:
  1990年,廖仲宾从常州铁路机械学校铸造专业毕业,成为南车眉山公司铸钢车间电炉工段的一名炼钢工。
  为了练就精确判断炉温的眼力,他就一炉一炉地盯着钢水看,观察冶炼每个过程钢水颜色的变化。几个班次下来,他的眼睛被烤得又疼又肿,脸颊和颈部被烤得脱皮。经过长期艰苦磨练,他终于掌握了根据钢水颜色变化准确判断炉温的本领,判断出炉温度误差在3至5摄氏度之间。
  公司在巴基斯坦实施技术出口期间,廖仲宾是技术指导专家之一。一次,正当钢水出炉的关键时刻,巴方技术人员急忙将损坏的测温表拿去换。等他回来时,却见廖仲宾正指挥工人出钢,他连忙制止:“没有测温表你怎么知道温度呢?”“不用量了,现在是1635度。”廖仲宾自信地回答。巴方技术人员安装好测温表进行测量,温度正好是1635度。
  之后每次出炉前,巴方技术人员都要询问廖仲宾出炉温度,而他的回答与实际测量结果最多相差2度。巴方技术人员竖起大拇指说,“我们有‘中国廖’,他就是我们的测温表。”
  在廖仲宾的努力下,巴铁铸钢车间先后完成4项技术改造,创造了连续生产118炉优质钢水的佳绩。
  外方经理想用高薪把廖仲宾留下来,他婉言谢绝:“我是一名中国炼钢工,是祖国培养了我,我的一切都属于祖国。”
  钢水成炉性气孔、夹杂物超标、优质钢水率低下等是国内铁路货车制造行业共同面临的惯性质量问题。看着一炉炉炼好的钢水因质量问题白白倒掉,廖仲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征服这一影响钢水质量的“顽疾”,廖仲宾主动请缨成立课题组,从设备原理、使用状况、工艺流程、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症结、控制关键点。
  为全面掌握第一手数据,廖仲宾连续几个通宵蹲守在炉前观察。电炉四班下班后,他又跟着别的班组继续守在炉前。钢水冶炼的热浪燎烤得皮肤生疼,飞溅的钢花落到身上烫起了一个个泡,但他全然不顾,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攻关,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从2001年至今,廖仲宾带领的电炉四班创造了连续冶炼5500炉无成炉性气孔、无夹杂物超标的钢水冶炼纪录,为公司节约成本近600万元。“用知识炼钢”,这是廖仲宾常说的一句话。他总结出近20万字的工作体会,提炼出近100项工艺改进措施,有20项写进铁道部工艺标准。2012年6月,“廖仲宾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成为眉山地区首家制造行业以劳模命名的创新工作室。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