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王佰山:切实为人民服务的电工

2016-04-16 16:28:15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王佰山,男,宽甸满族自治县红石镇大久村杨木杆供电区的电工。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佰山,男,宽甸满族自治县红石镇大久村杨木杆供电区的电工。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主要事迹:
  1984年,23岁的王佰山被村里安排当了电工,这让从小就羡慕电工这行的王佰山喜出望外。也就是从那时起,王佰山下定决心:“好好干,决不叫老百姓挑我的过!”
  那时的农村电工主要有4项工作,抄表、收费、巡线和简单的维修。在平原地区,或是居住集中的山村,电工是个抢手活儿,守家在地,种地、做买卖啥都不耽误,而多一个电工活儿就多一份收入。可在杨木杆就大不一样了。王佰山接手电工活儿时,前面已有4任电工撂了挑子,太累、太苦、太难干,着实让人吃不消。3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219户人家,走上一遍至少也要半个月时间。这期间,还要经常在外面借宿,最多时连续一个多星期回不了家。
  走路出力没有难住王佰山,那些陈旧、破损的电力设施却几乎拖垮了他。所有的木电杆,原样直立的所剩无几,许多已从根部开始腐烂。电杆上的横担,更是没有几个健全的。一到刮风、下雨、下雪,就让王佰山苦不堪言。风、雨、雪越大,他就越得往外跑。尤其杨木杆还是雷害重灾区,只要打雷,准有出事的地方。村主任看王佰山实在忙不过来,就又找了一个人和他一起干。仅仅过了几个月,那人便打了退堂鼓:宁可回家种地、下江抓鱼,也不干电工这个活儿!村主任怕王佰山也不干,王佰山却说:“我不干谁干?咱不能眼看着老百姓用不上电哪!”
  他工作和服务的10个村民组、219户村民,零散分布在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中,离他最远的一户,爬山走近路也得30多公里,王佰山每个月都必须走遍这里的每一户。此外,他还有21公里高压线路、38公里低压线路的每月一次巡查和维护任务。他的辖区是水库移民区,深达百米的鸭绿江,灌满了临江的每一个沟岔,村民出行只能摇船,除了高山就是江岔。这么多年来,干电工吃了多少苦,王佰山自己心里最清楚。光是每月两次到供电所开会、交费、报送用电卡,就让人难以坚持。那时从杨木杆到镇里不通车,30多公里的山路当天往返,凌晨3点就得从家里出发。翻山越岭,被露水打湿的裤子、鞋混和着泥土,挂满了泥浆。办完事,立即往回返,常常才走了一半路,天就黑了。崎岖的山路本来就难走,这中间还要穿过几处乱坟岗。深山老林、夜色漆黑、孤身一人,汗毛仿佛都立了起来,王佰山把随身携带的折叠刀紧紧握在手里给自己壮胆。等晚上回到家,已经七八点钟了。一整天下来,王佰山几乎瘫倒在炕上。爱岗才能敬业,正是这种“人家需要咱”的成就感,牵引着王佰山,使他对“电工”这个岗位几乎到了酷爱的程度,即使遭遇挫折,即使历尽困苦,仍痴心不改,始终舍得。
  一个人能把路走到尽头的次数不多,王佰山却经常是把路走到了尽头。爬山、摇橹,每月至少200公里,跋涉在崇山峻岭、沟壑峡谷之间,历尽艰辛而坚韧不拔。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到头爬山路。这一条条大大小小因工作必须反反复复走到尽头的山路、水路,无声地记录着王佰山——一名普通农村电工坚实而闪光的足迹。
  俗话说,“宁走封江一指,不走开江一尺”。那是指冰的厚度。有一年刚开春,乍暖还寒的月份,抄表、收费接近尾声的王佰山傍晚走到江边。这是一条小江岔,虽然整个冬季都是从封冻的冰面上过的,他还是小心地从岸边搬起一块10多公斤的大石头砸向冰面。还好,冰挺硬实。他提着气,快步向对岸走去,眼看还有不足10米的距离了,只听脚下“唰啦”一声。“不好!”王佰山就在掉进冰窟窿的瞬间,使劲把收费包扔向岸边。此时,江岔子里空无一人,王佰山胸以下全浸在冰水里。他用两只小臂一边压着冰面,一边往前移动,短短的一段距离,足足用了20多分钟。好不容易爬上岸的王佰山,捡起包就跑。他知道,要是不把身体活动开,等衣服冻成冰,人就完了。他一口气跑到附近的姑姑家,身上的衣服“咔嚓咔嚓”地响,上下牙也“咔嚓咔嚓”地打着寒颤。姑姑见状赶紧找来干衣服让他换上,已冻透的王佰山浑身打着颤,解不开扣子,站在一旁的姑姑,眼泪刷刷地往下流……
  爱岗才能敬业,正是这种“人家需要咱”的成就感,牵引着王佰山,使他对“电工”这个岗位几乎到了酷爱的程度。即使遭遇挫折,即使历尽困苦,仍痴心不改。有这样一个小镜头在杨木杆时常可见:小卖部里聚满了人。突然灯灭了,大人、孩子立即齐声喊:“快去叫老佰!”“老佰”就是王佰山。信赖、需要,甚至是依赖,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王佰山满足呢?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