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孙自林:耕耘煤田的“老黄牛”

2016-05-26 15:27:51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孙自林,鹤壁煤业集团第五煤矿采煤组长。孙自林是深井煤海里的一名采煤工,他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2010年被评为 "全国劳动模范 "。

  孙自林,鹤壁煤业集团第五煤矿采煤组长。孙自林是深井煤海里的一名采煤工,他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主要事迹:
  1990年,24岁的孙自林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和家庭的责任,从颍水之滨来到山城鹤壁,当上了一名农协工,立志要在煤矿干出一番事业。参加工作后,年轻气盛的孙自林,面对井下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不惧难,不畏险,不怕苦,不示弱,时时处处领先,班班完成安全生产任务,凭着出色的工作表现,不久便当上了采煤组长。
  孙自林常说,作为兵头将尾,光说不干不行,多说少干不行,不说不干更不行,只有身先士卒,手下的十多名兄弟才服气。去年3月份,他因长期透支体力生病住院,许多干部职工前去探望。交谈中得知,他们队1105工作面,正在过断层,顶板压力大,底板钻底深,尤其是上下机头,高度还不到1米3,工友们要跪在煤窝里干,这样掏力不落好、不挣钱的活儿,使不少员工打起了“退堂鼓”,出勤越来越少。不善言辞的孙自林不顾医生和病友的劝阻,当即来到队里,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从事过采煤工作的人都知道,炮采工作面,拼的是体力,条件好的时候,常人工作一个班,也会感到筋疲力尽,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连走路都很困难。而他却拖着尚未病愈地身体,蹲在狭小的棚梁下,冒着顶板嘀嗒嘀嗒的淋水,打眼、装药、放炮、移槽、倒棚、打柱,这些看似平常轻车熟路的工序,现在每挪一步都显得异常吃力,付出的艰辛更是平常的数倍。可这位铁打的汉子,硬是没喊过一声苦,没叫过一声累,直到采面过去断层,他才长长地松了口气。工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说他是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人”,而这其中的艰辛恐怕也只有孙师傅自己才能体会。
  孙自林工作干得好没的说,大伙儿的安全他更是时刻挂心上。每次到达工作地点,他都提醒大家,查查柱子是不是漏液,柱绳是不是牢靠,看看煤墙会不会片帮,敲敲顶板是不是破碎……,直到隐患全部除掉,才能顺利开工。每次分到组里的新工人,他都要给“开小灶”,给他们讲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和技术要领,带领他们爬煤墙,看环境,了解生产全过程,手把手地传授安全生产“真经”。一次,有名工友只顾低头干活儿,没发现身旁的单体柱漏液,失去支撑力的柱子眼看就要倒下,万分危急时刻,眼疾手快的孙自林急忙上前,用力扶稳柱子,并手脚麻利地将坏柱换掉,把棚架好。那名工人被眼前的一切吓呆了,半天才缓过来劲,不知道说啥好。自林动情地说:“大家伙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能平平安安升井,比啥都重要”。
  孙师傅家在农村,来矿23个年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那年秋天老母亲气管严又犯了,便托人捎信,要儿子回家收秋,可当时队里正值新工作面搬家,走吧,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不走吧,家里农活全推给年老多病的母亲和身单力薄的妻子,可真是于心不忍。思前想后,最终决定还是以工作为重,留在了矿上。后来他听母亲说,秋收正赶上连阴雨,家里玉米全在地里出了芽,半年的辛苦就这样打了水漂,为此,母亲和妻子也相继病倒。听到这里,铮铮铁汉也禁不住红了眼圈,是啊,这些年自己为这个家付出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每每有人说起这些,孙自林就摆摆手:“没法儿,谁摊上这事儿,不得掂量掂量,关键时刻,舍小家保大家才是咱该做的。”
  见一叶落而知秋将至,掬一杯水而知江河清,多年来,各项荣誉如日月星辰,与孙自林常伴常随,而他却丝毫不懈怠,更没有被成功的喜悦羁绊住奋进的步伐,始终如一地战斗在采煤最前沿。组织上曾多次找他谈话,有意将他作为后备干部人选重点培养,可他总是婉言拒绝。连身旁和他朝夕相处的工友们都不理解了,“孙师傅,当官不好吗?您要当了官,我们也好跟着沾沾光啊!”可他淡淡一笑:“采煤是我的‘拿手活’,离开了煤墙,我还真不知道弄啥好。这辈子我与煤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溜子推到哪,我就干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