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教产合作 > 校企合作 >

教育扶贫的“祥龙模式”

2016-08-18 11:27:43 人民政协报 解艳华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作为少有的拥有职业教育资源的国有企业,北京市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祥龙公司)已经连续4年支持下属的北京市商业学校接受云南省保山市贫困职教学子。在对云南保山的帮扶工作中,祥龙公司既带去了教育资源,也带去了企业产业资源,逐渐形成了国有企业“教育+产业”的职教帮扶模式。——编者

  “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没志气,你家要走教育脱贫的路子,你儿子中职毕业后可以到我们集团旗下的商校读大专,学杂费及回家的往返路费全免,还可以享受贫困生生活补助,毕业后学校负责提供就业岗位。”7月21日,由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牵头组织,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相关行业企业单位代表一行20人,深入云南省保山市调研“职教+产业+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新和村,北京祥龙公司副总经理郝清波拉着建档立卡贫困户苏正松的手动情地说。60多岁的苏正松家境贫困,妻子是聋哑人,16岁的儿子苏家助在龙陵职中上一年级,苏正松患风湿病不能干重活,全家靠低保生活。

  “你愿意到北京念书和就业吗?”郝清波问苏家助。
  “愿意,我挣到钱要好好孝敬父母,让他俩过上好日子。”苏家助说。当天,郝清波向苏正松一家送上了2000元钱、1个书包、1个文具盒和16本中外名著。这天,新和村还有5名像苏家助一样的贫困中职生得到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的救助和承诺。
  据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侯光介绍,从2012年以来,在北京祥龙公司的支持下,北京市商业学校已经接收了将近1000名来自云南保山的贫困职教生,今年第一批保山籍学子已经完成学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
  商校,我们的家
  7月19日,北京暴雨,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水漫京城的信息。“同学们,最近天气不好,雨大水大,在哪儿都要注意安全。”北京商校党委书记史晓鹤在名为“我们北京的家”的微信群里发出了一条提醒微信,并叮嘱保山昌宁籍学子张璋:“要给爸爸妈妈常打电话,报平安。”这是刚刚毕业的13级物流保山班的师生群。
  曾经获得北京物流技能大赛二等奖的张璋已经签约中外运久凌储运有限公司,工作4个多月,目前一个月工资3000元,公司管吃住,“除去一个月花销,每个月还能剩余1000多元,过两三年,我想把这笔钱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对于未来,张璋充满希望。目前,第一届毕业的30名保山班学生的工作都已经“尘埃落定”。
  “由于是非京籍生源,又是中职生,在北京找到‘一席之地’着实困难。为了能给孩子们找到好去处,颇费了一番心思。”春节过后,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张璎海几乎没有休过一天假,为了给保山毕业生开发出新的实习单位,他跑遍了北京几乎所有大中小物流公司,了解对方的需求,极力“推销”保山毕业生,“保山孩子踏实,但还需要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自信心。”两个月后,张璎海手里已经新增了六七家愿意接收实习生的物流企业名单。
  护送保山孩子一个个走出校门,走进实习单位,当时的心情,史晓鹤说就像母鸡看着“鸡宝宝”长大一样。“满心都是牵挂。”史晓鹤还记得,刚来北京时,这些孩子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说话,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北京生活,学校老师带着他们爬长城、逛天安门等北京特色景点,让他们感受北京文化;为了保障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祥龙公司领导班子号召公司员工集体捐款16万多元,专项用于保山学生在京期间的生活补助以及学习奖励,并为保山来京学生购买羽绒服过冬。
  如今,穆永强已经在家乡“安营扎寨”,开办了物流公司,更多的小伙伴也开始在物流行业“踌躇满志”,希望积累行业经验回到家乡就业。
  在顺丰速运做客服的支艳兰刚工作没两天就发烧咳嗽,张璎海二话不说,开车赶去带她回校医院就诊,随后又利用周末时间,帮孩子们找住处、搬家。5月下旬,大家的工作基本都有“眉目”了,史晓鹤和老师们组织30个孩子在祥龙所属的商务酒店召开了座谈会并聚餐。
  “史书记一再嘱咐我们要常‘回家’看看,老师还专门陪我们吃了生平第一次烤肉,很温暖,商校是我们永远的家,工作中受多少委屈都觉得有依靠。”毕业生李雪兰说。
  “祥龙”的视野和担当
  “村子里还有多少像苏家助这样的学生?只要他们愿意上职业学校,我们全包了,不能让一个贫困学生掉队。”在新和村,郝清波向村小组长询问。
  对于这个承诺,郝清波并不是一时兴起的“夸口”,他心里自有一笔账单:中职生到18、19岁就走向工作岗位,如果像张璋那样一个月拿3000元来算,每年能贴补家用1万多元,而2015年国家脱贫的标准是,家庭人均收入达到2800元。
  “上职业学校,国家有很多补助,如果到了祥龙所属的商校,我们企业也会在经费上给予支持。”郝清波说,按照北京的生活标准,一个学生3年生活、交通费用大致在3万多元,“企业可以把其他地方的开支压缩,把钱用在‘刀刃’上,帮助更多孩子上学,何乐而不为。”
  自2012年开始,北京市商业学校承担了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任务,与云南省保山市签订帮扶协议,并全部实施“免除学费、住宿费、杂费,每月补助生活费”的“三免一补”优惠政策。其中,物流服务与管理是重点帮扶专业,学校采取“1+2”模式,学生在保山学习一年后,再到北京学习2年。
  为做好滇西扶贫工作,祥龙公司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对口扶贫工作,并专门选派领导、专家深入保山,做相关产业调研分析和产业发展论证。
  此次在龙陵县腊勐镇新和村,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与保山市教育局、龙陵县委宣传部联合签订了扶贫基金合作协议,设立扶贫专项基金。
  在郝清波的心里,加入国家扶贫攻坚“战队”,是他们作为老牌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把这项工作当做‘政治任务’。”
  但郝清波也表示,扶贫并不是单向的“付出”,“实际上,帮助这批孩子通过学习知识技能脱贫,他们更懂得感恩,将来会用更大‘力气’回报社会。”
  “没有学历不代表没有能力,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努力工作,不想对不起商校老师的培养。”张璋说,至今他还记得两年前参加技能大赛时,耿末芷老师在周末大热天陪着他训练的场景,“耿老师湿透的衣服,我永远难忘。”
  职业教育是最有效的扶贫模式
  “职业教育是最有效的扶贫模式。”随行的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到哪都要说这句话。
  在龙陵职高,郝清波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颇受启发:龙陵职高与当地黄龙玉加工龙头企业———福建华盛玉雕厂联合办学,通过校企办学的模式,由企业出石料和教师,并承担各项支出费用,学校则主要负责招生和提供场地。现如今已有430余名学生先后在职中玉雕专业就读,学生毕业后,可选择自主创业或是留在玉雕教学基地担任教学工作或成为公司员工。
  主管企业教育板块的郝清波对产业与教育的紧密关系颇有心得,祥龙公司涉足汽车服务、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交通客运、商业物产等多个现代服务产业,多年来,对于专业技术过硬、思想品行端庄的技能人才一直需求旺盛。“产业发展起来了,人才需求才能跟上。”
  郝清波有更长远的打算:“今后毕业的保山学生越来越多,单纯靠我们企业和学校,肯定难以消化。重要的是还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扶贫。”
  郝清波说,保山市资源富集,当地特色产品有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石斛、茶叶、咖啡、木器、野山菌等。要让这些产品尽快走出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而目前保山地区电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师资、人才,以及相关企业都很紧缺。
  侯光告诉记者,北京市商业学校正与云南省保山市五所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培养,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今年已经有4所职校选择开办了电子商务专业,并帮助他们引进优质电商企业资源,在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真实运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扶。
  “商校又接到新任务,帮助新疆、河北进行职教扶贫,我们很有信心。帮扶一个孩子,带富一个家庭,帮扶一个学校,一个地区脱贫,只有‘教育+产业’,扶贫才扶到‘根’上。”郝清波说。
  记者手记
教育人和企业人共同的扶贫情怀:
  播下爱的种子
  北京市商业学校是少有的国有企业主管的职业学校,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祥龙公司的大力支持,如今,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祥龙重要的业务板块。
  “大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是一致的,企业支持我们办学,做好社会服务,我们也为企业培养人才,学校和企业共荣共生。”聊起学校这些年的发展,商校党委书记史晓鹤由衷地说。在祥龙,用人部门有一个共同的评价:商校的学生好用,品行过关,而这正是商校的育人理念“成人、成才、成功,培养德能兼备的现代职业人”的现实体现。
  对于这个理念,郝清波颇为认同:“教育扶贫不同于其他方式的扶贫,它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要关注孩子一辈子的成长,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到底。”在郝清波看来,让贫困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不仅仅是吃饱饭、穿暖衣、有学上,重要的是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我们要给孩子播下一颗爱的种子,将来等他有能力了,知道孝敬父母、努力工作,进而回报社会,这才是最有效、能去根的‘脱贫’。”
  对于扶贫,无论从学校还是企业,大家一致的看法是:一如既往、始终不渝。
  “职教扶贫大有可为,能参与到国家扶贫战略中来,我们都觉得是一件很豪迈的事情。”郝清波说。
  本文刊登于人民政协报2016年8月17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