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 > 职业素养 >

工匠精神是美好精神的回归

2016-03-23 15:27:07 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今天,我们重新提倡工匠精神,是件好事,是对劳动精神的尊重和肯定,也是美好精神的回归。

  工匠精神是一种品质,它需要适宜的社会氛围,因此还要内外因共同作用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今天,我们重新提倡工匠精神,是件好事,是对劳动精神的尊重和肯定,也是美好精神的回归。
  我们取得今天的成绩相当不易。前期基本靠拿来的和借来的技术生存,靠扩大生产规模、或降低材料和劳动力的成本来竞争。这样势必造成产能过剩、资源大量消耗,企业难以生存。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号角下,怎样从提高产品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转变。这里,我们同样需要工匠精神。
  从手表、刀具到汽车等物件,国人往往钟情一些国际大牌。一般而言,这倒并非一定是崇洋媚外,而是因为有些东西确实质量上乘、精致优美、上手好用、服务又好,包含了高品质在里面。众所周知,追求极致的德国人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坚持做一件事;而日本人则是“不会做就向你学,并且还要超越你”;美国人更不必说,总是要创造世界最新的东西。
  中国人不缺智慧,不缺创造力,现在也不缺再创造财富的财富。我们缺什么?或许我们还缺精益求精的精神、缺对创新理念的正向导向。这不是哪一个人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
  古人说“匠心”,“匠心”是什么?就是一种追求、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诺。我们古代的长城、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都是工匠怀着一颗充满敬畏的心创造或制作出来的。五千年的文明里,这样千锤百炼的成果数不胜数。历史上,我们曾经把品质做到极致,这说明品质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的。但现在,我们却在快速发展中变得急功近利,丢失了很多美好。
  还记得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接受采访的副总工程师说,我们就是一帮普普通通的人,每天认真地做着一件件普普通通的事。这就是工匠精神啊!怀一颗匠心,踏踏实实,孜孜不倦,耐得住寂寞,终于聚沙成塔。其实,不管什么职业都是这样。写文章也不例外,文字和标点符号是否精确,也是检验一个作者水平的标尺。企业里有一些年轻人,成天嚷着要做大事,却连一颗螺丝钉都拧不好,普通焊接都焊不好,怎么集腋成裘呢?
  以前我们曾热衷于GDP指数,现在能不能追求一种物的品质、人的品质、服务的品质?品质是设计出来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对一个创新企业来说,第一,要有原创技术。把原理技术搞明白,就要去学习、去创造;第二,是把产品设计好;第三,用合适的工艺制造出来;第四,用质量体系管理起来;第五,服务保障要跟得上。而上述的前提,是以品质为导向。
  工匠精神是一种品质,它需要适宜的社会氛围,因此还要内外因共同作用。有些人会抱怨,“我的公司效益一般,收入又低,怎么关注质量呢,还是先谈生存吧!”这就需要社会形成一种氛围、一种合力,给愿意追求品质的企业和人群一定的生存空间,同时需要相应的社会政策来配合,为工匠精神厚植土壤。
  国家在发展,只要坚持不懈地做,坚定不移地做,一切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