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曹晶:“车间爱迪生

2017-06-22 12:13:16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曹晶,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培训师,现为齿联一车间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曾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首席技师”、“西安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曹晶,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培训师,现为齿联一车间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曾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首席技师”、“西安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事迹:
 
  2016年11月21日,曹晶又回到了非常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老岗位——齿联一车间。“最近公司产量猛增,我要求回去支援生产。”近几年,曹晶的工作主要是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做培训和技术指导,虽然也常去车间,但基本上不在机床上干活了。当月,法士特的订单超过6万台,同比增长了20%。
 
  作为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技术工人,曹晶在法士特集团历史上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个陕西省首席技师,第一个设计机床的工人,第一个岗位首席技能培训师,第一个数控培训教材编写者……而这诸多“第一”的背后,隐藏着惊人的数字:亲手制造的齿轮总量达256万多个,加工过的零部件达到230多种。
 
  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1990年,在陕西齿轮厂技校学习期间,曹晶亲眼目睹粗糙的毛坯被安装上车床,师傅通过改变刀具几何角度而车(削)成不同的形状,不起眼的“铁疙瘩”变成了亮晶晶的零件,这过程,绝不亚于一件精美艺术品的创作。奇特的感受激发了曹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年后,曹晶以专业第2名的成绩毕业,分配到陕齿厂(法士特集团前身)的机床大修车间。机修车间承担着全厂生产设备的大修任务,对工人技能和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车间加工的零件杂、精度高、难度大,是学真本事的地方。曹晶抓住机会勤学苦练,把老师傅们做了8年以上的绝活在两三年内变成了自己的本事,成了一线生产的“技术大拿”。
 
  一天,车间主任拿着一张零件图纸找到曹晶,着急地说:“厂里精密检测仪器上的一个重要零件坏了,返厂维修至少要3个月,厂里短期会停产,联系外面送检生产周期又会变长。待检的这批产品要得很急,你能干出来吗?”
 
  这是一个细长的三头蜗杆轴零件,总长300毫米,蜗杆处最大直径12毫米,两端装轴承处直径8毫米。由于零件极其细长,加工中受力容易变形,分头精度要求很高,加工难度很大,此前从未遇到过如此高难的活儿。没有详细的零件参数,没有加工的技术方案,没有专用的刀具,更没有可以借鉴的切削用量,曹晶只得根据以往的经验攻克难关。整整一天,他都围绕着这个零件打转,刃磨刀具、计算参数、调整机床,琢磨着如何控制螺纹分头及分头精度……
 
  一遍一遍地测试,到了晚上,零件终于试制成功,安装到检测设备后一切恢复正常,生产得以顺利推进,避免了因一个零部件造成工厂停产的损失。
 
  这次事情,在旁人看来只是加工了一个零件、解决了一道难题,但在曹晶心里,却是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攀登技术高峰
 
  2001年,企业改制,与湘火炬合资组建“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之后大量引入数控设备,生产制造更趋高端精准。曹晶作为重点人才,被选派到齿轮一车间承担出口件取力齿轮的数控加工任务。
 
  从传统机床向数控机床转变,曹晶面对的是一座新的技术高峰。
 
  他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数控书籍,一有时间就自学理论,还把编程代码贴在机床车窗的防护门上,便于在设备运转的间隙强化记忆。他自考了专科、本科文凭,将数控中级、高级资格证也收入囊中,很快就成为了数控机床生产线上的技术骨干。
 
  2006年第2届全国数控大赛陕西赛区的选拔赛上,曹晶以职工组笔试第一名的成绩挺进实操环节,最终他拿到了全省第5名的好成绩,晋升陕西省数控技师。
 
  两年后,技术上更加成熟精进的曹晶在第三届全国数控大赛陕西赛场上一举夺魁。实操考试中,他娴熟平稳的表现令人瞩目,监考老师也为曹晶的状态折服,连连称赞:气定神闲,高手风采。
 
  2008年10月,曹晶再次代表陕西省参加了素有“数控奥林匹克”之称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总决赛,获得了西北地区数控车的最好成绩,获得了“全国优秀选手”称号,被授予“陕西省技术状元”。
 
  曹晶练就了一双慧眼,各种零件细小的加工问题都逃不过他犀利的目光。近几年,他以工人的身份主持或参与完成了30多个技术改进项目,累计为企业节约机床调整工时1.5万小时以上,节约资金达400余万元。钦佩之余,工友们称他为“车间的爱迪生”。
 
  编写“工作宝典”
 
  曹晶喜欢琢磨,酷爱创新。轴类零件滚齿加工由于设备切削会产生大量毛刺,一直由操作工手工去除,费时耗力,力度拿捏不好还会造成产品划痕。划痕虽不算残次品,也不影响使用,却会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
 
  曹晶开始琢磨,如何用机器加工代替手工操作。经过仔细琢磨员工去毛刺的动作,他自行构思、画图,请教机床设计专家,查阅资料,最终设计出了一台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小巧便捷的专用去毛刺机,实现了中间轴去毛刺加工的机械化。去毛刺过程由原来30秒减少到3秒,在生产线推广应用后大受员工喜爱,这个技术改进项目获得了法士特集团第四届科技表彰大会的奖励,2015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如今,法士特集团数控生产线上的新员工,人人都有一本“工作宝典”,青年员工对它爱不释手,每天上班都随身携带。这本“宝典”就是曹晶主编的《数控车床操作调整手册》。
 
  两万字的手册浓缩了曹晶在生产一线工作10余年的智慧经验,它不同于理论性极强的教科书,而具有极大的实操指导价值。除此之外,他还在不脱产的情况下,利用4个多月的时间分析列举出车间常见废品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归纳总结了容易引起质量问题的十大不规范行为,填补了企业数控培训教材的空白。
 
  2015年,以曹晶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落户企业。曹晶在传授技术和知识的同时,他所崇尚的工匠精神也在徒弟们的身上延续:黄亚光、赵纷阳在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中,分别夺得数控铣工组第一名和数控车工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了“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