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孙宏杰:十二年如一日的“保电大师”

2017-09-13 12:05:23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孙宏杰,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


 
  孙宏杰,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
 
  主要事迹:
 
  从2004年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至今,孙宏杰一直工作在武汉地铁供电维修一线。十二年的时间里,他每天守望着126公里地铁线,为日均200万地铁乘客送去平安。
 
  坚持:十二年如一日 不放过任何细节
 
  孙宏杰的“试验工班”,最主要的任务是测试供电保护装置功能。这套装置和重要供电设备相连,起着类似“安全哨兵”的作用,防患于未然。
 
  武汉地铁在全国是首个采用下接触轨供电方式的,两条钢轨旁还有一条黄色的“轨道”,它是供电系统下接触式接触轨,俗称“三轨”,列车靠它接触供电。这种供电方式在12年前,国内并无其他城市地铁采用,武汉地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三轨”供电比常规的接触网供电更加安全,但检修全靠人工,对电工的技术和能力要求极高,且没有现成维保经验可借鉴。
 
  有一年,孙宏杰的车间主任在工作中发现1号线多个牵引降压所纵联柜关闭电源后,其二次电源仍然带电,原因不明。这个现象,虽然不影响列车运营,但属于潜在隐患。
 
  为了找出原因,孙宏杰带领两名班组成员在每天地铁收班后查找故障原因,连续5个通宵在江汉路变电所找答案。 试遍多种常规方法仍然查不出原因。于是,孙宏杰采取“最笨”的排除法,一根线一根线地进行测试。
 
  最终,在第5个夜晚,故障终于被发现,原因来源于其他变电所,确属少数现象。
 
  “做任何事要精准求实,将每一环节,每一步骤做细做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孙宏杰说。
 
  十二年如一日的坚持和探索,孙宏杰和同事们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三轨”供电维修保障体系。
 
  专注:“最强大脑”存大数据 1981台设备了然于心
 
  目前武汉地铁已运营的4条地铁线,共有102个车站,每个车站有1座变电所,每座变电所有数台保护装置,总共1981台。
 
  所有车站变电所的设备,在孙宏杰脑中一清二楚,哪个站有多少台,他张口就来。
 
  对于孙宏杰的“好记性”,同事们一点不感到意外。和孙宏杰相识14年的同事邹凯说他记忆力特别强,打过一遍的电话号码,全部记得。
 
  在武汉地铁系统,孙宏杰在大家眼里是出了名的“业务熟、不怕苦”。
 
  每天午夜时分,孙宏杰来回徒步接近4公里,测量接触轨的各项技术参数,同时检查接触轨上的支架是否牢固。冬夏两季,为防止接触轨热胀冷缩甚至出现断裂的情况,还需对膨胀接头进行逐一确认。2公里的区间,300个接触轨支架,50个螺栓、接头,20项技术参数测量,一处也不能放过。
 
  2013年,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施工阶段,孙宏杰试验时发现东亭站到岳家嘴站区间的牵引回路电阻出现异常。电阻由设计的100毫欧突然增加到200毫欧。
 
  漆黑的隧道里,他拿着手电筒,配合施工单位在2公里的区间线路内逐点排查,最后发现是漏接了一根线。之所以对工程上看似细小的问题如此执着,孙宏杰表示,地铁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都有可能变成大问题,影响列车安全。
 
  创新:改造元器件省下50万 遇到难题有股执拗劲
 
  孙宏杰喜欢钻研,爱创新。2009年,1号线一期10 KV供电保护装置出现了面板大量黑屏、花屏的现象。那时备件货源被厂家垄断,更换显示屏,厂方开价每块1000元,大大超出预期。
 
  “这笔钱花得不划算,想省钱就得动脑子。”孙宏杰开始自己琢磨黑屏、花屏的原因,发现问题出在显示单元的一块线路板上。于是,他连续6天泡在前进四路电子一条街找合适的元器件,还是找不到,“我当时不死心,来来回回不知道试了多少次,最终还是通过增加电阻等方式试验成功了。”孙宏杰的这一改造,一块面板显示屏的成本只需要90元,再加上后期的运输、人工成本,硬是为公司省出了50万元。
 
  “一提到创新,很多人就想到‘高、精、尖’,其实‘创新’并不难,难的在于有没有干劲、愿不愿意坚持。”孙宏杰说,遇到工作上有新难题,就有一股执拗劲。
 
  孙宏杰不仅自己技能高超,还热心于“传帮带”,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培养新人。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班长,武汉地铁运营公司近300人的供电技工队伍中,却有八成得叫他师傅。
 
  孙宏杰说,自己常常告诉这些80、90后的年轻人,态度决定一切。做一名工人,一个“工匠”,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的态度,再就是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专注坚持的工作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