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江勇:“80后”钢神,在“冶炼”中升华

2018-09-03 15:09:03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江勇,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转炉炼钢工,技师。


 
  江勇,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转炉炼钢工,技师。
 
  主要事迹:
 
  青春在“冶炼”中升华
 
  2001年,正是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一年,也就是那一年,19岁的江勇从一名高校毕业生成为了公司的一名炉前工,并和几名同事一道被选派到武钢集团,学习50t转炉的操作技术。从此,他和“炉火”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路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潜心钻研、创新冶炼技术,用短短的4年时间,实现了从炉前工到炼钢转炉炉长的角色转换,也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不断升华。他先后荣获“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1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钢神”在“冶炼”中破茧
 
  炼钢先炼人。15年来,从一名最艰苦、最基层的炉前工,到合金工、操枪工、炼钢工,再到全面主持炼钢操作的炼钢转炉炉长,江勇已熟悉炼钢厂内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掌握了每个岗位的专业技能。为此,江勇被同事们誉为勇于创新、敢于啃硬骨头的“钢神”。
 
  跟随江勇走进炼钢车间,炼钢炉正在运转。几米高的火焰从正在添料的转炉口中蹿了出来,沸腾的炉子就像“火焰山”喷吐着热焰,炉内炽热的钢水犹如翻滚的岩浆。倒炉测温时,主控室内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炉内温度:1652℃。近距离观察炉内情况、判断钢水中的碳含量、向钢包内添加合金、指挥出钢……穿着工作服,戴上手套、防目镜,与往常的每一天一样,江勇走近炼钢炉,与它“亲密接触”,感受它的“热情”。
 
  “钢神”,就是在这样的炉火“冶炼”下练就了“钢”的精神和品质。
 
  技能在创新中提升
 
  2008年,是“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转型的关键之年。然而,钒钛铁水结包严重、质量控制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却成为了刚刚走上转型发展之路的川威人心中之“痛”。
 
  如何攻破提钒技术这道难题?除了到攀钢、承德实地考察学习外,江勇在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现场比对,对工艺参数进行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制订了《提钒炼钢工艺方案》,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炼钢厂提钒生产的新模式,在经过10余次试验后,长达半年之久的技术难题终于被“拿下”。炼钢厂生产出的钒渣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目标要求,月产钒渣6200吨以上,为集团公司创造效益3000万元以上。
 
  2013年,为实现低碳排放、负能炼钢,转炉炼钢采用了一项环保节能新技术。但由于技术欠缺,这种新工艺容易造成“点火不畅”而使系统中的电场产生“泄爆”。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出现安全事故等,严重制约炼钢生产的正常运行。连续几个月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江勇。
 
  一天下班后,走在路上的江勇还在思考“破解之法”。到了自家楼下,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正用吸管放在杯子里吹泡泡。小孩用力一吹,水就溅出来打湿了衣服,而他吹得轻时,水就不会溅出来。“吸管”就如“氧枪”,“杯子”就如“炉子”,吹的力气大小就如炉内产生的“压力”……炼钢过程中,是否可以用高压力操作的氮气,代替低压力操作的氧气冲开金属液面后再切换成氧气?这不经意间的启发令江勇十分激动。事实证明,江勇的假设是正确的:在采用他提出的“先开氮气再吹氧”的方法后,钢水点火成功由过去的1分钟,缩短到十几秒,“泄爆”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而这只是江勇探索创新的两个具体实例。近年来,他参与和主持各类技术攻关及科技项目50余项,确保了各项生产、成本指标均处于同行业的前列。
 
  创新由“独创”向“众创”转型
 
  2012年,川威集团成立了首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这是全省仅有的4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30岁的江勇被选为工作室负责人。而团队成员不少人资历、年龄都比江勇老,有人“不服”。一件“小事”,却让大家对江勇“刮目相看”。作为年轻的炉长,江勇与技师团队成员同台竞技。通过对每一炉钢的精心操作,对炉座成员的指导,在每月排名中,江勇连续半年排名第一,且做到了全年无化学报废和热停机。这也创造了炼钢厂的历史纪录。
 
  “每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扫除一个个‘拦路虎’,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十几年来,江勇带领他的团队,在火红的炉膛前,奉献着他们火红的青春。目前,“江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培养出中、高级工和技师45名,培养合格岗位技术工人2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并成立8个专项攻关组,成为了川威钒钛科技的人才支撑。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