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董兆军:从学徒到焊工教师

2018-09-03 15:15:38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董兆军,九冶建设有限公司焊工,高级技师。


 
  董兆军,九冶建设有限公司焊工,高级技师。
 
  主要事迹:
 
  董兆军于1978年进入企业从事管道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于1984年改为电焊工。此时他已进厂6年,与同期进厂的焊工相比较无论理论还是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因此他付出加倍的努力进行基本功训练,一有时间就一头扎在书堆里加紧理论方面的学习理解;他利用休息时间找来废弃的边角料,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蹲在焊机前弧光闪闪,反复苦练技艺。凭着对电焊技术的酷爱,三年后他的焊接水平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88年被公司选派参加了中、德联合举办的国际焊工培训班,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国际焊工证书》。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学习,使他的理论及实际操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同年的洛阳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主风机与管网合岔焊接施工中,美国专家要求主风机与管网焊接后的变形收缩量小于0.1毫米。针对专家的要求,董兆军主持了该课题的模拟试验,经过反复的摸索制定出了工艺措施,从组对工艺上要求对口间隙基本保持一致,在无拘束的状态下进行定位焊接。在实际焊接中采取了热输入小的氩弧焊工艺,使焊接收缩变形降到最低限度。焊接顺序采取了“米”字形对称焊顺序。在检测方面用百分表进行跟踪测量,根据实测值调整焊接位置及焊缝厚度和长度。通过认真仔细的调整施焊,φ1020×6的奥氏体不锈钢(ICr18Ni9Ti)风机出口与管网4个管口焊接的变形量,最小的达到0.04毫米,最大的为0.085毫米,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的0.1毫米的变形收缩量标准,得到了甲方及美方专家的认可。
 
  1989年,董兆军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首届冶金行业青工技术大赛取得了第一名,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同时获得了“全国冶金技术能手”称号。1990年,郑州市举办首届“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焊工比武”,董兆军获得了总成绩第一,获得了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陕西省冶金系统评为“十面旗帜”之一。1992年4月,董兆军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3年至1995年,他连续3年被评为首钢“四化尖兵”,并于1994年获得了冶金部“劳动模范”称号。
 
  在董兆军任焊培中心教练后,仍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于1998年又获得了“国际焊接工程师”、“欧洲焊接工程师”、“德国焊接工程师”证书。作为一名教师,他一方面不断学习,一方面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孜孜不倦地灌输给他的学生。1999年带队参加陕西省总工会举办的焊工技术比武中,选手分别取得了第二、第四名的成绩。2000年、2002年,他带队参加全国第四、五届冶金系统焊工技术比赛,分别获得了团体第一、第三名;在他的辛勤培育下,一批又一批的焊接技术人员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各个施工项目上的中坚力量。
 
  董兆军自1995年担任安装公司焊工培训中心教师以来,为企业内外输送合格焊工1000人次,为中铝公司河南分公司及周边地区企业资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3-2005年在安装公司的大型阳极预焙电解槽制作、箱型柱制作和电站叠梁制作工法的编制过程中,董兆军积极参与,攻克了数个技术难题,使得这些工业设备的制作方法先后获得了冶金行业部级工法。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