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林喜才:只为大河长安澜

2018-09-18 15:04:11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林喜才,濮阳黄河河务局范县黄河河务局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


 
  林喜才,濮阳黄河河务局范县黄河河务局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
 
  主要事迹:
 
  敬业有为 平凡中见不凡
 
  接班入职山东鄄城黄河河务局时,林喜才尚在念初三。工作初期,他一边干工作,一边坚持自学,硬是将高中的课程内容“啃”了一遍。1985年,他考入山东黄河河务局职工学校大专班,脱产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1993年,林喜才调入河南范县黄河河务局工作。至今,在范县河务局工作已有24年。
 
  天生聪慧的他,从小就好奇心很强,喜欢动脑筋,动手能力也很强,尤其是遇到喜欢的东西、新奇的事情,总爱问个明白、弄个清楚透彻。因为父亲就是河道修防工,林喜才对防汛抢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有着一份天然的好奇与热爱。
 
  林喜才始终认为:“河道修防工不只是下死力的活儿,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工作没多久,因为爱动脑筋,琢磨技巧,他研制成功了防汛抢险挖掘机插桩器,一种插桩辅助设备,在抢险防汛中派上了大用场,此项成果后来还获得黄委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可是,一次治黄专家来观摩防汛抢险挖掘机插桩器的操作表演。赞叹之余,这名专家向林喜才询问装置的技术原理,不想他却是云山雾罩,横竖说不出个道道儿来。看着脸都憋得通红的林喜才,专家笑了笑,帮他解释了技术原理,最后还勉励他说:“要想成为一名技能型人才,光靠实践摸索不成,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积累,只有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有所建树。”
 
  当天晚上,林喜才一宿都没有合眼。他反复琢磨着专家的那段话,最后决定从河道修防工的基础知识学起。于是,他趁着星期天跑到图书馆借了《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书籍。从此,不管走到哪儿,林喜才总是将书揣在怀里,有空便看上几眼,翻上几页。正是这段时间的“恶补”,才使林喜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功底,再加上实践的历练,很快便成了一名能文能武的行家里手。
 
  一路走来,林喜才尝到了钻研的乐趣。他说:“三百六十行,只要肯学习,都能当状元。” 面对当前的成就,林喜才说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他会时刻保持着这份责任心和激情,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尽心尽力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带领年轻人一起成长,为治黄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继承创新 治黄路越走越宽
 
  在抗洪抢险中,林喜才是令人信赖的技术指导,他采用绝招绝技先后成功抢护工程险情20 余次。2003年黄河秋汛洪水期间,与抢险队队长一起带领抢险队伍奔赴封丘县大功控导工程支援抢险,采取传统搂厢护岸、柳石枕护根、铅丝笼墩固脚措施,保证了大功控导工程的防洪安全,避免了洪水漫滩损失。2007 年调水调沙期间,范县辛庄滩区灌溉引水闸门失控漏水,指导抢险队伍采取土袋铅丝笼法进行封堵,控制了险情,避免了滩区洪灾损失。2010 年9 月,杨楼控导工程1坝出现迎水面土坝基墩蛰较大险情,林喜才当机立断,采取“守点护线”和传统搂厢的抢护方法,很决控制住险情,保证了工程安全。
 
  林喜才认为在继承传统治黄方法的同时,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有所突破创新,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借助现代的科技,让一线职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的危险性,逐步适应现代化治黄的需要。创新不神秘,想要达成却并不容易。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林喜才很清楚在河道修防工作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他知难而上。
 
  滩唇出水高度观测是黄河调水调沙河道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因缺乏专用的观测仪器,滩唇出水高度观测采用目测的方法,临岸观测极不安全,目测精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对调水调沙运行决策影响很大,一旦失策,可能会造成洪水漫滩灾害。林喜才工作室针对这一难题主动攻关,大胆革新,研制滩唇出水高度专用量测器,不仅可有效解决目测精度低影响调水调沙防汛决策的问题,而且操作简便,又能保证观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小仪器也会产生大效益。
 
  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勇于挑战,林喜才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为突破口,结合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技术难点问题,主动展开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河南河务局科技火花奖、进步奖和创新成果奖14 项,黄委创新成果奖和 “三新” 认定成果奖4 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10 项,参与完成8 项。在工作中潜心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交流,先后在《人民黄河》《治黄科技信息》等刊物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近30篇,多篇技术交流论文获奖。2012年,他又被评为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201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6 年获黄委第二批首席技师、全国水利行业第二批首席技师、第九批河南省优秀专家。
 
  心怀责任 传绝技矢志不渝
 
  为河道修防工授课的场景,对林喜才来说,再熟悉不过。从2004年开始,林喜才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走上讲台。首席技师对他来说,不仅是荣誉,更意味责任,林喜才坦言他感恩大家对他的认可,更深知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近些年黄河水量偏少,且有水库调蓄,一些人认为传统的黄河抢险方式不适用了。林喜才认为并非如此。即使科技再进步,黄河对当前的人们来说仍是一条复杂难驯的河流,没有人能说自己掌握了黄河的性情,千百年来治理黄河累积的经验对现在的河道修防来说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希望不断挖掘这笔财富,并与大家分享。为了能把防汛抢险这一实用性很强的知识传授给年轻的职工,他不断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担任培训教师两年后,林喜才发现在授课过程中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越来越跟不上形势,既不能随意拓展板书内容,又不能直观展示抢险图片,于是便在2006年花3000元买了一台二手的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入,让林喜才的培训如鱼得水,效率成倍地提高。比如,在开展防汛抢险技能操作方法培训时,他结合传统和现代抢险技术,运用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将防汛抢险技能操作方法以动态的形式演示,为黄河职工技能培训提供了规范性、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实现了从室外实操教学向室内教学的转变,从手把手教学向自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
 
  为了能让大家更直观地学习和接受,在其工作室里有许多他亲手设计的防汛抢险教学模型,像是一件件饱含创作者心血的艺术品,更是个不折不扣的“教学神器”,能够让还不太熟悉黄河的年轻职工尽快明白各种抢险方法的原理。
 
  几年来,林喜才先后培训各类学员30多期2000余人次。其中,1500多人晋升为初、中、高级修防工,340多人晋升为高级技师,为黄河技能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甚至其他流域单位也慕名请他前去授课。
 
  娴熟的技能使林喜才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的认可。他连年担任河南河务局技能鉴定考评员,7次担任河南河务局及黄委技能竞赛裁判员;先后参与黄委《河道修防工讲义》的改编修订和《河道修防工理论培训纲要》的编写,还多次参加全河河道修防工技能鉴定的命题工作。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