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 技能之星 >

学渣兄弟逆袭成"副教授" 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金牌

2018-01-25 14:58:15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学渣兄弟逆袭成"副教授" 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金牌


  梦想家
 
  哥哥张志坤(上图右)22岁,弟弟张志斌(上图左)21岁,兄弟二人都曾是“学渣”,学习成绩均不好,后入读技校。在进入学校技能集训班后,开始“逆袭”之路,先后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斩获金牌,并获得人社部授予的相当于副高的待遇职称。人生自此起飞,兄弟俩还有更多职业梦想未完待续。
 
  奋斗史
 
  哥哥张志坤
 
  - 2010年9月,入读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 2012年12月,获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学生中技组第二名;
 
  - 2014年6月,获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数控铣项目第四名;
 
  - 2015年9月,获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
 
  弟弟张志斌
 
  - 2012年9月,入读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 2014年7月,获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第一名;
 
  - 2016年9月,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全国选拔赛第二名,为全国技术能手;
 
  - 2017年10月,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金牌。
 
  哥哥张志坤22岁,弟弟张志斌21岁,兄弟俩相继获人社部颁发的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享受副高同等待遇,相当于技术行业的“副教授”。在被称为“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上,兄弟二人还接连斩获金牌。
 
  有今天的可喜成绩,你很容易把他们跟“学霸”联想在一起。然而他们并不是。6年前,他们还只是众人眼里的“学渣”。在父亲张金龙看来,将两个儿子送入职校,学得一技之长,靠手艺糊口,已是最大的期望。这对来自农村的客家兄弟,用自己6年努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学渣”“留守”兄弟成绩,一般入读技校
 
  “成绩太差,出来打工年龄又太小,只好先学一门技术”,问及为何会选择上技校,张志坤和张志斌兄弟俩不约而同地给出这样的答案。
 
  兄弟俩出生在广东揭阳普宁的一个客家家庭,上幼儿园时,父母赴东莞打工,他们和姐姐由爷爷奶奶抚养,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父亲张金龙和母亲在东莞一家毛织厂打工养活一家人。
 
  兄弟俩小时候,张金龙没少为他们的学习操心,“别人考八九十分,他们考四五十分。”他每次打电话回家,总不忘叮嘱两人,“好好学习,不要乱跑”。哥哥张志坤沉默文静,却叛逆,嘴上应承,转头又不见人影,喜欢在外面游荡、上网玩游戏。弟弟张志斌性格活泼外向,却乖巧,他会听父母的话,在家也帮爷爷奶奶干家务。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张志坤(左)与张志斌(右),兄弟俩分获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金牌。
 
  兄弟俩不是没有想过好好学习。“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听不懂,又不知道问谁,只好放任自流了。”张志坤说。他也想过像别人一样读高中、考大学,但成绩一直不好,犹如芒刺在背,却不知道如何摆脱。他感到自卑。
 
  带着惨不忍睹的分数,兄弟俩“混”到初中毕业。2010年9月,父亲领着张志坤来到位于广州白云区的广东省高级技工学院,开始了5年技校生活。临行前,还被父亲训了一顿,这让他印象深刻,“他让我好好学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2012年,弟弟张志斌也被送到这里来学习。
 
  其时,兄弟俩的姐姐也正在这间学校就读,姐弟三人的学费、生活费开支,让父母感到压力山大。“不想让他们混日子,读技校至少可以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这是张金龙对两个儿子的期望。
 
  逆袭哥哥挑灯夜读,成学习典范
 
  哥哥张志坤在技校学的专业是数控铣。起初,他完全不懂这个专业,弟弟张志斌至今仍把这三个字念作“数控洗”。但这并不妨碍张志坤暗下决心,再不能让父亲失望了。
 
  刚开始,他听不懂课堂理论知识。加上学习方法缺失,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很快,又陷入“混日子”的状态。
 
  一年后出现转机。
 
  广东省技工学院组建集训班,面向全校选拔苗子,参加技能赛事。第一次选拔,张志坤名落孙山。但他已被集训班“种了草”,于是鼓起勇气给教练李业校发了条信息。“他说,进来以后一定会认认真真,不会让老师失望。当时我想,既然他主动来找我,就给他一个机会吧。”李业校回忆。


 
  哥哥张志坤进入技校后奋发学习,成为弟弟的榜样。
 
  集训班成了张志坤发力的起点。尽管依旧听不懂课堂内容、依旧自卑,但他愿意去学了。上课听不懂,就鼓起勇气,课后请教同学。“起初,就是模仿。别人怎么做,我就依样画葫芦,然后慢慢消化。”特训班里竞争激烈,每个学期、每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可能淘汰一批人。
 
  数控铣是一种零件机加工工艺,要掌握这项技能,需要学会编程、画图。张志坤花了很多功夫练习,还自定任务,每晚画几个图才能睡觉,有时甚至熬到凌晨两三点。放寒假回家,也就窝在家里画图。


 
  弟弟张志斌后来也步哥哥后尘,进入技校学习。
 
  勤能补拙。2012年春天,他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突然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李业校形容。张志坤成了竞赛班的优秀典型,被老师请上讲台,介绍经验方法。至今,他挑灯夜读的案例,仍被老师用来教育师弟师妹。
 
  自此,哥哥张志坤“找到了感觉”。2012年底,他参加全省技能选拔赛,首次见识“大场面”,虽然“很紧张,节奏很乱”,但出乎意料,他入围了,并成为广东省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啃”下一本厚厚的理论书,拿下全国比赛第二名。紧接着,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通往世界技能大赛的入场券。
 
  爆发弟弟愈挫愈勇,拿下大赛冠军
 
  相比之下,一开始弟弟张志斌不像哥哥这么勤奋,他被教练形容:“比较懒散,喜欢睡懒觉,平时眼睛都睁不开。”
 
  跟着哥哥的脚步,他也进到学校集训班,起初成绩并不突出,维持在中下水平。“好几次考试,他都是‘压轴’那一个。”其启蒙教练温树彬回忆,集训班每学完一个技能,都会对学生进行考核,普车、车工、数控铣、编程……考前,老师们会根据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估,圈出可能淘汰的那一个。有好几次,张志斌都被“圈”进来,然而每到这时,他就会爆发一次,成绩突飞猛进几个档次。


 
  打磨塑料磨具的张志斌。
 
  老师们看到了他的潜力。“虽然每次训练都显得不够努力,但一到考场,他眼睛就会发亮”。靠着“垫后”的成绩挺进省选拔赛后,张志斌在2014年一举拿下省选拔赛第一名、全国技能大赛第一名。
 
  温树彬认为,兄弟俩的成绩取决于成长环境。他们来自留守家庭,自小父母不在身边,这反倒是锻炼了两人的独立处事能力,“他们不会给自己找借口,不怕吃苦。”


 
  原在集训班垫底的张志斌,总能在要被淘汰时爆发一次。
 
  在2015年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和去年10月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兄弟俩先后在数控铣和塑料模具项目上斩获金牌。获奖的消息传回家乡,亲朋好友顿时刮目相看。
 
  张志斌会把自己做的产品带回去给奶奶看,比如塑料支架、手机壳等,让奶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刷新了大家对技校生的印象。熟识的老师找到张志坤:“以前没看出来,你还有这样的能力”,他只是笑笑。
 
  规划哥哥想去企业锻炼,弟弟“边走边看”
 
  目前,兄弟俩均已留校任教,负责训练下一届技能比赛选手。张志坤的头一批弟子杨登辉跟弟弟张志斌一道,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摘得金牌。张志斌最近接受了太多媒体采访,以至于觉得接受采访“比训练还累”。
 
  拿奖后,张志坤将一半奖金给了父亲,把老家镇上新建的房子从两层加盖到四层半。今年,弟弟张志斌也准备拿出部分奖金,帮父亲还掉建房欠下的债务。接下来,兄弟二人还打算在广州买房子。
 
  对于未来,张志斌还没有清晰规划,“边走边看吧”。哥哥则考虑更多,他觉得,拿奖只是开始,“这只是一个青年比赛,年龄经验各方面还有欠缺,不可能通过这个比赛就变成大师。”他计划,过段时间去企业学习一两年。是否会留在企业工作?“目前不会,还没有想去的企业。”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