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余军奇: 媒介素养的守护者

2018-09-04 14:44:36 中国教育报 通讯员 伍强华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提起媒介素养,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而在教育界更是研究者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余军奇却与它“杠上了”。经过10多年潜心研究,他积累各种文字、数据、图片数百万个(种),厚积而薄发,形成多本厚厚的校本教材或专著。

  提起媒介素养,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而在教育界更是研究者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余军奇却与它“杠上了”。经过10多年潜心研究,他积累各种文字、数据、图片数百万个(种),厚积而薄发,形成多本厚厚的校本教材或专著。

 
  不久前,余军奇的新书《共生媒介教育论》发布会暨“网文审辩式阅读”教材定稿研讨活动举行,这是他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媒介素养的书籍,得到众多媒介素养发烧友的追捧。谈及自己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历程,以及为何“杠上了”媒介素养的故事,余军奇侃侃而谈,讲到动情处两眼发光,神情专注而深邃。
 
  早在2006年,余军奇在龙岗区龙城高中从事语文教学时发现,关于媒介素养的书籍非常难找,针对中小学生媒介素养训练、表达及运用的书籍更是空白状态。而高中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处理以及审辩式写作时,却非常需要这样的指导性书籍。
 
  眼巴巴地看着学生们的需求,却不能及时施以援手,余军奇第一次感到了无助,触发了他“要让媒介素养真正成为学生营养”的初衷。于是,他从此有了新的任务,凡是与媒介素养有关的书籍,都要想方设法“寻觅”。他还利用自己负责学校宣传工作的便利,将校报、校刊、广播、课堂等变成媒介素养实践的平台,组织编写“时评”校本教材,让“时评”进课堂、入饭堂、登大雅之堂。
 
  一边实践,一边收集各种一手素材,一边随时整理,余军奇编辑了首本校本性教材《学校媒体建设与媒介素养教育——深圳市龙岗高中学校的实践报告》,共30万字,包含学校文化建设的策划方案、管理制度、媒介作品、故事案例等,这是他与同事们在媒介素养教育上收获的“第一桶金”。
 
  随后,余军奇将目光瞄准在媒介与校园、媒介与社会、媒介与学生的研究上,“审辩式思维”开始进入他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倡导学生用“第三只眼”看世界。于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他组织学生不断对比阅读大量报刊,师生共同撰写了大量“时评”,其中由他主笔的《汶川地震进课堂 灾难洗礼促成长》一文在《中国教育报》刊发,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从此,余军奇更加坚定地走在媒介素养教育和实践的路上,也有了更多的同行相伴,媒介教育研究的触角伸得更为宽阔:国内外媒介教育现象、媒介教育相关理论、媒介范式、数字媒介、媒介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以及具体到学校媒介教育活动的设计等,用他的话形容就是“生活即语文,生活即媒介素养”。在这种思维支撑下,他边教边学、边学边研、边研边写,《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媒体建设策略与方式》《校园媒体文化建设案例》等校本教材相继问世。
 
  从2006年到2018年,余军奇用12年的工夫,写就了今天看来那么前卫、那么实用、那么及时的一卷书籍,握在手中,感到厚实、踏实,称他为“媒介素养的守护者”应该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