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戴林东:中职“时髦专业”怎么办

2018-09-04 14:50:03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当前,中职教育有一种功利化的办学倾向需要扭转,那就是挂着“创新”的名头,不遵循专业标准,擅自开办迎合社会局域性的“时髦专业”,欲借此扩大生源吸引力。但是,由于发展方向不明确、课程建设不成熟、师资素质不般配、出口渠道不畅通,在人才培养上带来诸多难以化解的问题,导致大多“时髦专业”只能时髦一下便告终结,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声誉。因此笔者以为,中职教育必须遵循专业规范,有效推进专业管理。

  当前,中职教育有一种功利化的办学倾向需要扭转,那就是挂着“创新”的名头,不遵循专业标准,擅自开办迎合社会局域性的“时髦专业”,欲借此扩大生源吸引力。但是,由于发展方向不明确、课程建设不成熟、师资素质不般配、出口渠道不畅通,在人才培养上带来诸多难以化解的问题,导致大多“时髦专业”只能时髦一下便告终结,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声誉。因此笔者以为,中职教育必须遵循专业规范,有效推进专业管理。

 
  中职教育实行专业管理,是基于学历教育体制的中职教育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蓬勃发展的需要,也是其面向社会需求、实现多元培养的显性标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职教育呈现出规模突进的迅猛势头,特别是面向新兴产业或行业而设立的新型专业迅速增多。然而,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人才培养的技能规格和素质标准认识不清、掌控不严,突出的表现就是专业名称不统一和课程设置随意化,对专业人才的规范化培养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国家于世纪之交适时颁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对中职教育加强专业管理,其专业培养才走向规范,才导引出专业设置标准、人才培养标准等专业核心指标的研制,特别是在新世纪的课改机遇中,更是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将专业培养推向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加以深化和提升。
 
  专业管理是专业培养的保障,其不仅是设立一套“专业目录”,而且是准确定位专业培养方向、明确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规范运行专业育人制度的教育运行机制。我国中职教育实行专业管理是以“专业目录”为抓手的,以此对中职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基础指导”,其目的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吻合,指导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同时,我国对中职教育“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各地专业建设情况,适时发布补充《目录》”,其体系一旦形成,就要在一个时段保持合理的稳定。在认识上,不能将其“稳定”视为“僵化”,更不能以此作为轻视或取消专业管理的由头。在专业管理体制下,中职教育追求夯实专业基础、突出专业特长的教学价值,着力于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全面系统培养,创新、拓展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路径,深入推进专业内涵发展,努力实现教学质量转型。
 
  尽管中职教育要很好地服务社会、适应市场,专业设置和培养就要遵循社会生产行业和经营类型的变化而积极地作出灵动的调整和更新,但淡化甚至取消专业管理,不顾专业形成的客观条件,随意、轻易设立所谓“面向社会、市场需求”的“时髦专业”,即使能够一时显效,也难以生成专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比如,社会、市场上存在“自行车”热门产业,中职教育就瞄准它设立一个关乎“自行车”(制造、维修、经营)的专业,那么同类的电瓶车使用率也相当高,另类的手机分布也相当广,中职教育是不是也要跟着去设立针对电瓶车、手机的专业?而事实上,中职教育是把自行车、电瓶车、手机之类的相关知识、技术、能力融化在机械、电子等大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进行基础性、综合化联动培养的。应该说,学生经过规范的专业课程养化训练,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生成专业基本技能,具体应用到自行车、电瓶车、手机的生产、维修、经营,定会产生触类旁通的效应。不妨放开眼界审视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亮点之一就是在统一的专业大类中,既加强专业基础培养,又坚持专业特色发展,凭借严格而规范的专业管理,实现专业教育的特色创新和优势发展。
 
  所以,中职教育只有加强和完善专业管理,才能更好地实施专业培养。科学实现专业变革需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一是专业要体现时代特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二是专业要体现典型特征,适应生产融通需求;三是专业要体现系统特征,适应技能联动需求。这些条件不可或缺,都需要在严格的专业管理中有效形成。因此,中职教育面对社会、市场的千变万化,应当积极推进专业管理,科学运用专业培养“变通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充实课程内容,有效增强课程育人功能。在专业培养中,加强专业通识教育,夯实专业基础培养,拓展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涵盖面;在技能训练中,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灵活应用、融通生成能力和有效迁移、创新应变机智;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成为知识广、技术全、能力强、素质高,能够广泛适应社会、市场生产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