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地方媒体 >

方小斌 李忠华:“双高计划”建设应坚持“三个统一”

2019-11-14 15:08:57 星辰在线 责任编辑:艾盈
分享到:
“双高计划”建设,是继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之后,中国高职教育的又一次全面内涵提升的历史性事件。如果说前三次建设的重点分别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体制机制探索、产教融合的院校发展路径突围,则这一次起着凝炼中国高职发展模式、形成中国高职标准体系、建设中国高职教育高地的重任。为达此目标,“双高计划”建设应坚持三个统一。

  “双高计划”建设,是继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之后,中国高职教育的又一次全面内涵提升的历史性事件。如果说前三次建设的重点分别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体制机制探索、产教融合的院校发展路径突围,则这一次起着凝炼中国高职发展模式、形成中国高职标准体系、建设中国高职教育高地的重任。为达此目标,“双高计划”建设应坚持三个统一。

 
  一、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的相统一
 
  中国高职教育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体现世界水平,二者的结合,形成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育德、修技纳入教学体系、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中,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意识纳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其次是坚持中国特色的高职发展之路。在宏观层面,要坚持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产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制订、同步实施。使职业教育对接产业设专业,要使产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规格需求及时反映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中观层面,要坚持对职业院校布局的优化调整,对专业群的整体布局统筹安排,促使各院校的专业群,面向产业链形成专业集群,共同服务当地的产业集群,使区域内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实现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微观层面,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融互通,为产业高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再次是坚持中国标准的世界贡献,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由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组成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框架逐步形成。“双高”建设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各类标准,如一流院校办学标准、双师队伍建设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院校长任职资格标准等。“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要将专业标准化作为中国高职教育对外输出的突破口,以“鲁班工坊”作为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以师生境内外的互派互学促进民心互通为主要途径,为世界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中国标准和中国解决方案。
 
  二、坚持整体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双高校建设设计了“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共十个项目,就是要促进高职院校全面发展,打造中国高职教育高地。将双高校建设,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精准满足产业需求侧的要求。将双高校建设,作为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的着力点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主攻方向,在坚持十个项目整体推进的同时,要重点以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专业群的构建,一要对接当地的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中的高端领域,同时要体现学校优势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互补。二要着力提升专业群的内涵发展:创新相对统一、富于实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共享与分立相统一的理论课程体系及“标准、课程、证书”一体化的教学资源中心;优化基础技能、核心技能与综合技能逐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普及教育、通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名师引领、校企互兼互聘,按课程、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等不同功能组合的“结构化”师资团队;三要兼顾国内与国际两个要素,依托专业群的硬件与师资力量,面向国内相关产业,打造融“教学、科研、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国际市场,引进发达国家职教标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中国职教标准,服务区域“走出去”企业,推动产品与技术标准输出。四要完善专业群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构建适应产业链延伸与产业转型升级而适时调整群内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以核心专业为牵引引领群内各专业共同发展的协调发展机制,利益相关方参与、对专业群各要素持续改进的反馈与保障机制,进而打造一流的“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专业群。
 
  三、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相统一
 
  目前,高职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近三年,850万家庭通过高职教育拥有了第一代大学生。据统计,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的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育承担为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这一变化使高职教育逐步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为适应这一变化,高职教育在自身发展中,要对人才培养规格进行重新定位,表现为培养产业需要的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现代产业链,一般由“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订单处理、仓储运输、批发零售、售后服务”七个环节组成,面向产业链的岗位群组建专业群,其人才培养定位应是产业链的高端。以数控技术专业群为例,倘若还是培养数控加工制图员、数控设备操作员、运行维护员、机电产品售后人员等,则学生的发展空间不大。应面向智能制造单元调试与维护、MES 下单与排程、工业机器人协同制造与编程等岗位,培养掌握产品设计、建模,工艺制订、编程,机械、电气设计,柔性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安装、调试,3D 打印技术,焊接自动化技术,设备操作、维护等先进制造技术,同时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才是产业所需的高端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对教材教师教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双高计划”建设应将“三教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将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业态、模式纳入课程与教学中,编写“活页式、案例式、项目式、任务式”等新型教材及教案。为完成这一任务,必然需要“双师双能”的教师,在坚持“高教性、职业性”办学特性,培养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同时,更要注重从企业引进高技能教师,以满意实训教学的需要。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必须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与模式,以适应教学内容的新变化,培养产业高端人才。
 
【作者方小斌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
【作者李忠华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副所长、教授】